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产教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模式改革.通过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突出工程能力培养,构建信息化管理,多专业融合的实习实训培养体系,强化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措施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企业.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始建于1986年,依托吉林大学化学学科深厚理论基础与学术优势,经过几代应用化学学科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理工兼备”的学科特色。在吉林大学化学学科70华诞之际,回顾了应用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应用化学学科在本科教学与专业特色、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3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田金磊  牛志强  陈军 《化学教育》2021,42(18):61-65
在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工科”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日益呈现出学科之间彼此渗透、交叉与融合的态势。鉴于此,南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将“新工科”理念作为本专业建设的“催化剂”,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及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期培育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大学化学》2021,36(5)
济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本文介绍该专业近年来在特色发展、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暨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已经形成了"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本文介绍我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应用化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进行的相应改革举措,指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应用化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围绕新世纪应用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措施,确定了以理为主、理工融合为特点的培养方案,提出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累加式考核方法,明确了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教学思想,并就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材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急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全球胜任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一流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一流的本科人才,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专业建设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体系为支撑,以教研相长、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方式为手段,初步构建了全要素、全课程、全师资、全过程、全方位、全方式的“六全”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对于高校一流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与学校的矿业能源办学特色,设计综合性的“粉煤灰合成有序介孔硅及其应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包括粉煤灰的预处理、有序介孔硅的合成、样品的表征分析及应用探索。通过该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的开设,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学校特色和专业方向的认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续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化学》2021,36(5)
广西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历经20余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学科特色。全面介绍了本专业在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实验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建设、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构建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教学实践重点阐述了在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外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改革,以及师资素质培养和转型、专业差异化发展、与地方经济融合等方面的有益探索。通过数据展现了在新的培养体系中取得的积极效果。最终通过政策引导,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构建稳定的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科学且具有自我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是保障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专业特色和优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建设特色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总结和提出了如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对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强调宽口径、跨学科和复合型的应用化学学科人才培养。结合我校近年来应用化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综合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及海外课程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3.
邹晓川  李俊  林强  石开云  谭君  范亮 《化学教育》2017,38(16):14-18
探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地方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制药与药物分析检测方向)为例,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探索、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条件保障等4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讨论,阐述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途径。结果表明,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与当地企业的密切联系,努力满足行业对于化学制药与分析检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为指导,提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几个关键要素,分析总结化工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形成校企双方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突出产教融合发展的化工行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探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为化工行业开展校企深入合作提供建设性方案。提出优化产教融合型试点培育企业行业布局,加强激励引导措施;建议化工行业安全主管部门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化工行业学生深入企业实践活动前应具备的安全标准,促进化工行业岗位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有442所高校设置有应用化学专业,如何使该专业办出特色并具有广阔需求前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彰显出"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类医疗与健康对植物中活性成分需求也日益增长。经过18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紧密结合学校"双一流"农业大学使命,我们找到了以植物化学为支撑来培育应用化学长线专业在我校的一流优势与特色问题,以植物化学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志性成就,形成了紧扣"双一流建设"国家重大需求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工与制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仪器分析必修课教学中,既需强调其应用性,又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兼顾个性发展的要务。基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仪器分析教学目标中的合理定位,在教学主线引领下,从精选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建设专业背景需求的仪器分析课程新体系,多彩多样教学方法的挖掘和适当使用,依层次循序渐进选择性开设仪器分析实验等3个方面系统组织构建人才培养方略。  相似文献   

17.
沈玉龙  王丽红 《化学教育》2014,35(10):16-18
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设计进行讨论,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定位应是培养化工及相关企业技术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人员,设计了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扩展课程等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科学已在各个学科广泛渗透,鉴于此,《高分子物理》被设置为天津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相对于高分子专业,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物理》课程存在着课时少、无实验环节的不足。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物理》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依据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弱化次要内容和公式推导;演示实验、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和问题驱动教学相结合;加强理论与应用的联系;将高分子学科史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合到课堂中等。  相似文献   

19.
《化学研究》2012,(6):2-F0002
<正>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河南大学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23年,重建于1959年,时称化学系,1985年设立工科,1989年改称化学化工系,1995年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省优秀专家2名,校特聘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71名,教授、副教授6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名。学院下设化学系、化工系、材料系,现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化学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20.
傅深娜 《化学教育》2018,39(14):54-58
实验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部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中,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绿色生产链”式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包括生产链式实验课程体系框架、绿色环保微量实验内容和“O2O”实验教学手段等。通过改革,实现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做学相融”和“产学相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职业综合素养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