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绿色环保的还原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制备石墨烯(GR)/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铂纳米粒子(PtNPs)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制备了GR/PDDA/PtNPs复合修饰电极,并采用透射电镜、电化学等方法对GR/PDDA/PtNPs进行表征。以pH=8.5的B.R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硝苯地平(Nifedipine,NF)和尼群地平(Nitrendipine,NT)在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了电化学测量条件。NF溶液浓度为4.0×10(-7)~1.6×10(-4) mol·L-1,NT溶液浓度为1.0×10-6~1.4×10-4 mol·L-1,它们的还原峰电流与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5.0×10-8 mol·L-1,3.7×10-7 mol·L-1。所建立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血药中NF、NT的测定,获得可靠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铬黑T(EBT)为探针,在有Ag+存在的最优条件下,EBT被NaBH 4催化还原,体系在445 nm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基于此构建一种光学测定溶液中微量Ag+的方法。在最优条件下,Ag+浓度在(7.5×10-9~1.0×10-6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 F=5.59×108 c-31(c,mol·L-1,r=0.9966),Ag+的最低有效检测浓度为6.0×10-8 mol·L-1。在最优条件下,运用该方法对样品中Ag+浓度进行检测,样品中Ag+浓度的检测回收率在98.8%~102.4%之间,RSD=2.1%。该检测方法能够对水溶液中微量的Ag+进行有效定量检测,且操作简单、检测限低、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将石墨烯(GR)与三氯化铁和铁氰化钾混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石墨烯-普鲁士蓝(GRPB)复合纳米材料,将GR-PB滴涂在玻璃碳电极(GCE)上,以邻甲苯胺为功能单体,对乙酰氨基酚为模板分子进行电化学聚合,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测量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通过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该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普鲁士蓝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电化学灵敏度;在对乙酰氨基酚浓度范围为1.0×10-5mol·L-1至2.0×10-7 mol·L-1之间,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7.37×10-8 mol·L-1。以药物中的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实际样品,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铕离子-四环素-草甘膦荧光增强体系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环境样品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溶胶-凝胶功能单体,在pH 1.0的硅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了草甘膦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膜,用于环境水和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将前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与1.5×10-2 mol·L-1 EuCl3溶液、3.0×10-3 mol·L-1四环素溶液和100 mmol·L-1硼酸盐缓冲溶液(pH 10.0)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静置反应3 min;以403 nm为激发波长,根据体系在615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增加值ΔF计算草甘膦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较强碱性条件下,草甘膦的加入使体系在615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草甘膦浓度的对数在5.0×10-8~1.5×10-4 mol·L-1内与体系ΔF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0×10-8 mol·L-1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洛酮糖的方法。基于碱性条件下,阿洛酮糖对鲁米诺-H2O2体系的发光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发光信号的降低值(即相对发光强度)ΔI与阿洛酮糖浓度的对数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洛酮糖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在0.002 mg·mL-1~2.0 mg·mL-1(R=0.9977),方法的检出限为4.3×10-4 mg·mL-1,对0.05 mg·mL-1的阿洛酮糖连续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1%。该方法用于果冻中阿洛酮糖含量的测定,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菠萝蛋白酶为模板,水合联氨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能发射橙色荧光的菠萝蛋白酶铜纳米簇(Bro-CuNCs),该Bro-CuNCs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25 nm和585 nm,基于Bro-CuNCs和叶酸之间的内滤效应(IFE),叶酸可导致Bro-CuNCs的荧光发生猝灭。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叶酸在5.0×10-8~2.0×10-6 mol·L-1的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度ΔF/F0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F/F0=1.56c(0.1μM)+0.046,相关系数r=0.9980,检出限为1.85×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介于98.3%~10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4.0%,说明该方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7.
以MOF-5为前驱体,葡萄糖为额外碳源,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糖基MOF-5纳米颗粒和聚丙烯腈混纺,经过高温碳烧,成功合成糖基MOF-5碳纳米纤维(Glc-MOF-5/MCNFs)。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runner Emmet Teller,BET)、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木犀草素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优化影响木犀草素电化学行为的修饰剂用量、富集电位、富集时间、pH。在最优条件下,木犀草素在Glc-MOF-5/MCNFs/GCE上的检测范围为9.0×10-9~5.0×10-6 mol·L-1,相关系数为R2=0.9954,检出限为5.2×10-9 mol·L-1,将此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回收率为96.34%~100.58%。  相似文献   

8.
在磷酸介质中,过氧化氢氧化I-形成I3-络阴离子;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OES)中I3-进一步与亚甲基蓝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0 nm处。过氧化氢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降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方法。过氧化氢的浓度在1.7×10-6~2.5×10-5mol·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率为4.12×104 L·mol-1·cm-1,方法的检出限(3s/k)为2.1×10-7 mol·L-1。方法用于大气降水中过氧化氢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4.3%~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4%~3.2%之间。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微乳液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铁含量的方法。在比色管中,先后加入0.5 mol·L-1硫酸溶液3.00 mL、铁(Ⅲ)标准溶液,2 mol·L-1硫氰酸钾溶液3.00 mL、5 g·L-1阿拉伯树胶溶液0.8 mL、微乳液0.70 mL及1×10-3 mol·L-1乙基罗丹明B溶液3.00 mL使反应生成铁与硫氰酸盐的络阴离子和乙基罗丹明B的缔合物。微乳液和阿拉伯树胶对此显色体系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6~0.36 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反应体系的吸收峰位于波长620 nm处,在此波长条件下测定其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08×105 L·mol-1·cm-1。方法用于测定铝合金试样中铁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  相似文献   

10.
将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样品稀释一定倍数后,分取1.20 mL样品稀释液、1.25 mL pH 3.0 Clark-Lubs(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和1.25 mL 1×10-4 mol·L-1虎红溶液,室温反应20 min,用水稀释至10 mL。在315 nm处分别测量空白溶液(I0)及样品溶液(I)的共振光散射强度,计算共振光散射强度差值ΔI=I-I0。分取1.00 mL样品稀释液、0.75 mL pH 3.4 Clark-Lubs缓冲溶液和2.50 mL 5×10-4 mol·L-1虎红溶液,室温反应30 min,用水稀释至10 mL。以水为参比,在564 nm处测量空白溶液(A0)和样品溶液(A)的吸光度,计算吸光度差值ΔA=A-A0。结果显示:酒石酸泰乐菌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3~1.2 mg·L-1内和ΔI呈线性关系,在4.0~48.0 mg·L-1内和ΔA...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化学检测方法对多巴胺(DA)进行了快速测定。以DA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oPD)为功能单体,在氧化石墨烯(GO)修饰电极表面通过一步电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GO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当DA的浓度在0.4~2000μmol·L-1范围内时,DA在印迹电极上的DPV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8 mol·L-1;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中的DA进行测定,回收率在92~108%之间。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用于流通体系的电解池,并以恒电流电解法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在线定量电解产生不稳定试剂次溴酸根,使其浓度和反应活性得以在线控制,稳定地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BrO-在pH=9.60Na2CO3-NaHCO3缓冲介质中氧化鲁米诺弱化学发光反应的分析特性,并基于硫离子对该弱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强度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S2-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采用该方法测定S2-的线性范围为3.10×10-7~9.30×10-5mol/L,检出限为1.0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n=11,c(S2-)=3.10×10-6mol/L]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化学发光在分析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用于测定Ti(Ⅳ)体系尚不多见[1],我们发现,在碱性条件下,用ClO--H2O2可氧化曙红而发光,同时发现CTMAB阳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对该化学发光体系有强烈的敏化作用,Ti(Ⅳ)对该发光体系有催化作用,且可增强发光强度,被增强的发光强度与Ti(Ⅳ)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可进行痕量Ti(Ⅳ)的测定,并拟定了新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钛的方法.该法用于合成水样、铝合金试样分析获得满意的效果,检测限达2.1×10-9g/mL,线性范围为4×10-9~8×10-7g/mLTi(Ⅳ),测试的精密度良好,回收率为92.2%~107%,对含10×10-9g/mLTi(Ⅳ)连续测11次,其RSD为1.5%,分析结果与标样推荐值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种以利多卡因与HgI42-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固体石蜡利多卡因碳糊电极,并对其性能做了测定。结果显示:电极对利多卡因有较好的能斯特响应。利多卡因的线性范围为5.0×10-5~1.6×10-2mol·L-1,极差电位为29 mV/pc,测定下限为1.3×10-5mol·L-1。电极用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利多卡因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以阿拉伯糖为碳源,介孔硅(SBA-15)为模板剂,用硬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碳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runner Emmet Teller,BET)、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材料进行表征。用滴涂法将有序介孔碳悬浊液滴在裸玻碳电极表面,得到有序介孔碳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来研究盐酸奈福泮在有序介孔碳修饰的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最佳条件下,盐酸奈福泮浓度在1.0×10-8~1.0×10-5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32,检出限为3.2×10-9 mol·L-1。对盐酸奈福片中盐酸奈福泮进行了检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4%~102.50%,RSD<5.0%。  相似文献   

16.
建立荧光反猝灭法测定卡托普利(CAT)的体系。碘(I-3)与罗丹明B(RhB)缔合作用使罗丹明B荧光信号强度减弱直至荧光猝灭,而卡托普利可将I-3还原为I-,使体系荧光信号再现。在2~20μmol·L-1范围内荧光强度再现值ΔF与卡托普利浓度有线性关系:ΔF=-8.438+10.774 c(r=0.9986),检出限为3.34×10-9 mol·L-1。方法用于药剂卡托普利含量测定,测定值与标示量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5.2%~102.3%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Spu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5 nm和柱温30℃为色谱条件,建立了HPLC法测定水龙骨中没食子酸与鞣花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浓度为0.5~5.0 mg·L-1的范围内(r=0.999 9),鞣花酸在质量浓度为6.944×10-3~69.44×10-3μg的范围内(r=0.999 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21%和101.52%,RSD值分别为4.51%和3.83%;按外标法测得水龙骨中没食子酸含量(n=6)为26.83μg·g-1,鞣花酸含量(n=6)为62.18μg·g-1。该测定方法易操作、稳定性及重复性好,为水龙骨药材质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天冬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金复合物并表征了其结构和催化活性。利用天冬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与小尺寸纳米金结合产生的高催化活性,通过Au-S键将农药适配体连接到纳米金表面,然后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了测定毒死蜱、多菌灵和啶虫脒的电化学方法。研究表明,农药分子与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导致了生物传感器脉冲差分伏安曲线电流的下降,峰电流响应与毒死蜱、多菌灵和啶虫脒的浓度分别在1×10-11~1×10-4 mol/L,1×10-10~1×10-4 mol/L和1×10-9~1×10-5 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10-11,3×10-10和3×10-9mol/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苹果中毒死蜱、多菌灵和啶虫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曲克芦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曲克芦丁对Luminol-K_2S_2O_化学发光体系的强烈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曲克芦丁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法的线性范围为1.0 ×10~(-7)~6.7×10~(-5)mol/L,检出限为8.0×10~(-8)mol/L,对4.0×10~(-7)mol/L曲克芦丁进...  相似文献   

20.
以电活性钌化合物[Ru(NH3)6]3+为信号传感源,借助碳纳米管构建了高灵敏检测腺苷免标记电化学传感电极(BSA/Apt/CNTs/GC). BSA/Apt/CNTs/GC电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腺苷线性范围为5.0×10-11 ~ 1.0×10-7 mol·L-1,检测下限为2.7×10-11 mol·L-1. 该传感电极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与传统标记型适体传感电极相比,其制作简便,也许还适用于其他小分子和蛋白质的检测,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