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潘奎  潘英锋  陈蓓  冷毅 《舰船电子对抗》2012,35(6):59-65,70
为实现对反辐射无人机(ARUAV)末制导阶段飞行姿态的动态分析,基于比相被动导引头测向跟踪理论和反辐射无人机飞行控制原理,在分析末制导阶段导引头天线视场内诱饵数量变化对反辐射无人机攻击姿态调整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多诱饵诱偏条件下的无人机攻击动态模型,并在想定条件下仿真分析了末制导阶段无人机姿态随天线视场范围内辐射源数量分离变化而变化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反辐射无人机(ARUAV)常用的时间鉴别技术——脉冲前沿跟踪技术对抗多点源诱偏(诱饵+雷达)系统的可用性。以正三角形布阵的三点源诱偏系统为例,分析了空间各点雷达与诱饵信号到达无人机被动导引头(PRS)的时序关系,证明了无论被动雷达导引头位于空间中的任何位置,两个诱饵信号中至少有一个诱饵信号是可能提前到达该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进而分别建模仿真,讨论了时域鉴别法在Δτ=d/c、Δτ≠d/c以及无人机处于不同高度时完成任务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无人机的被动雷达导引头可以在很大的空域内及时发现先到达的诱饵信号,测量其信号源的方向,进行逐一跟踪和攻击,实现突防压制和通道清理等任务。  相似文献   

3.
张亮  徐振海  吴迪军  王雪松 《电波科学学报》2012,(4):685-690,845,846
在考虑极化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相位干涉仪导引头跟踪相干两点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雷达信号、诱饵信号及导引头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性能的影响,推导了导引头跟踪辐射源时极化应满足的条件,并采用庞加莱(Poincare)极化球描述了极化与导引头指向角度的关系。指出利用极化信息可以改善导引头对雷达和相干源诱饵的分辨,为极化信息在被动导引头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反辐射无人机抗前沿闪烁诱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鑫  朱学平  彭杰 《电讯技术》2011,51(7):73-76
有源诱饵是雷达对抗反辐射武器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反辐射武器的作战效能,前沿闪烁诱饵是其典型形式之一.分析了前沿闪烁诱饵诱偏反辐射无人机的效果,针对无人机对抗前沿闪烁诱饵的机动性需求以及面对称布局无人机侧向机动能力差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变阈值的倾斜转弯/侧滑转弯(BTT/STT)组合控制抗诱偏措施.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调频诱饵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旭  唐斌 《电讯技术》2006,46(2):159-163
传统的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对抗导引头跟踪系统,其干扰效能受到限制。提出一种新型诱饵干扰形式,利用频率调制技术对导引头跟踪系统实施欺骗性干扰,并给出相关的系统模型和干扰理论。计算机仿真证明了其良好的干扰效能。  相似文献   

6.
张晓杰  骆鲁秦  占望宝 《电子科技》2012,25(5):62-63,69
拖曳式雷达诱饵是一种作战飞机应对末制导导弹行之有效的对抗措施,分析了拖曳式雷达诱饵对末制导导弹的单脉冲角度跟踪系统的角度欺骗模型及导引头的干信比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诱偏能力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导引头角度越大诱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ARUAV抗复杂电磁环境建模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峰  刘泉  陈忠宽  胡进 《现代雷达》2011,33(3):73-77,80
根据电磁场理论、天线技术、反辐射无人机(ARUAV)导引头测向和跟踪原理等基本理论,建立了ARUAV实施测向、跟踪、俯冲攻击等多个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同时分析了ARUAV在攻击具有诱饵的雷达系统等复杂环境下的效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雷达电磁诱饵不能诱偏加装红外制导导引头反辐射导弹的问题,提出了雷达红外诱饵弹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方法,分析了雷达红外诱饵弹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红外诱饵弹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效能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效能模型,对红外诱饵弹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机载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对抗方法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春丽 《电子科技》2011,24(7):42-44
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干扰作为一种新型干扰方式,能够有效地干扰单脉冲测角系统,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造成威胁。文中分析了拖曳式诱饵的工作原理,提出了PD雷达配合速度的选通角度测量的抗干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对比,普通单脉冲雷达和速度高分辨PD雷达在仿真参数相同情况下,前者导引头完全被诱饵诱偏,诱饵起到了保护...  相似文献   

10.
孙阳  翟龙军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7):130-134
基于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详细分析了雷达导引头天线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雷达导引头对天线性能的特殊需求,在回顾反射面天线技术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阵列天线技术,包括波导裂缝阵天线技术、有源相控阵天线技术以及共型天线阵技术在雷达导引头中的应用,从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非线性有源天线阵技术的出现将会极大地推动导引头相控阵天线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角闪烁抑制和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闪烁是造成雷达系统、导引头近距丢失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对雷达导引头而言,需要抑制角闪烁.而对反雷达探测和反导引头跟踪的防御系统研制来说,角闪烁是需要开发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反辐射导弹对抗诱饵系统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诱饵诱骗ARM的原理,提出采用ARM双模导引头对抗反辐射导弹诱饵的技术。通过改变导引头的工作频率使之由微波波段适时跳变到毫米波波段,利用主动毫米波导引头的窄波束分辨目标,直接摧毁敌方的雷达或诱饵站。理论分析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主动雷达导引头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的检测与识别需求,通过对制导雷达平面隙缝阵列天线电磁散射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天线的电磁散射模型,研究了天线RCS的计算方法,结合仿真计算结果,给出了天线尺寸、隙缝数目及入射波频率等因素对天线RCS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雷达天线RCS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幅度特征和周期特征可以作为识别的重要依据,为主动雷达导引头对地面雷达站的检测与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拖曳式雷达诱饵的噪声干扰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的两种干扰样式,讨论了4种类噪声干扰模型.分析了诱饵在连续转发干扰和噪声干扰方式下的误差变化曲线.在诱饵释放的4种噪声干扰信号情况下,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产生的影响进行仿真和分析,评估了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诱饵雷达诱偏反辐射无人机原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诱饵,双诱饵雷达诱偏反辐射无人机原理的分析,导出了多诱饵雷达诱偏反辐射无人机的通用公式。此公式简单,直观。利用公式对三种典型诱偏方案的诱偏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炮使用激光末制导炮弹对不同岸上目标进行射击时,舰载无人机保障阵位的配置问题,在对岸上目标反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激光末制导炮弹导引头接收功率模型;基于导引头视场特性和启控点弹道散布规律、导引头扫描搜索时间,建立了激光末制导炮弹导引头捕获模型;在综合考虑作战过程中舰载无人机性能及飞行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舰载无人机阵位配置,为舰艇编队指挥员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 要:为了解决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应急基站覆盖范围小、覆盖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应急基站连续覆盖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机载基站单天线覆盖能力的分析,提出内侧天线加边缘天线的多幅天线覆盖方案,并结合无人机飞行的滚转角、俯仰角等参数,设计保证连续覆盖的多天线挂装的安装方案。根据 3GPP 传播损耗模型进行链路预算,根据连续覆盖面积需求,规划无人机飞行方案。仿真和飞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在不使用云台智能控制天线角度的情况下,实现空中移动基站对地面50 km2面积的连续覆盖。  相似文献   

18.
雷达诱饵合成场对反辐射导弹测向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同时考虑方向图、极化方式两方面影响的情况下,确立雷达天线、诱饵天线辐射场的数学模型,从四臂平面等角螺旋天线双通道幅相组合测向系统工作原理入手,给出了雷达和诱饵合成场对反辐射导弹测向系统干扰性能的仿真思路、计算公式和模拟结果。数值计算表明,通过合理设置雷达诱饵布阵距离、诱饵辐射功率与雷达副瓣辐射功率的相对大小及诱饵辐射场与雷达辐射场初始相位的相对关系,可以使反辐射导弹跟踪进入雷达和诱饵之间的陷阱区域。  相似文献   

19.
分析诱饵诱骗ARM的原理 ,提出采用ARM双模导引头对抗反辐射导弹诱饵的技术。通过改变导引头的工作频率使之由微波波段适时跳变到毫米波波段 ,利用主动毫米波导引头的窄波束分辨目标 ,直接摧毁敌方的雷达或诱饵站。理论分析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考虑4臂平面等角螺旋天线双通道幅相组合测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立了测向系统在雷达诱饵合成场中导引信号形成模型,给出了一种简化的反辐射导弹运动模型,获得了分析诱偏效果的计算公式、动态仿真方法及模拟结果。数值计算表明,对于雷达诱饵之间距离为250 m到300 m的情况,通过合理设置诱饵电平可以使雷达及诱饵获得较高的生存概率,而诱饵辐射场初始相位对雷达诱饵生存概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