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建华  丘焱伦 《广东化工》2013,(14):128-129
池塘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池塘的富营养化现状、特征和成因,为社区对池塘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建议在强化环境管理、控制外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修复工程,治理被污染的池塘。  相似文献   

2.
园林景观水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具有流域面积小、易污染、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水体容易呈现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和艺术环境[1]。本文以常州市某景观园林池塘为例,对池塘状况进行分析,并形成可操性强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3.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修复技术具有改善水环境、营养多级利用、提高水体的自净化力的生态功能,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成本的支出。因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该技术可对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变迁及城市化发展,城中村小微水体的景观及生态功能逐渐丧失,面源污染、污水直排、管网渗漏、内源污染等是城中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广州天河区棠东村池塘水体整治综合采用面源污染截流、岸壁加固修复、直排污水引流、渗漏污水疏导、水体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广州城中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AQUATOX模型是由美国环保局(USEPA)开发,用于水生态模拟、富营养化控制、生态修复及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是现行应用较为广泛的水生态模型之一。本文简述了AQUATOX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对近年来,AQUATOX模型在湖泊、水库、池塘、河流等环境下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景观水原位修复的生物激活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酵母膏、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组成的生物激活剂,能刺激水体中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和提高微生物的活性.配制模拟废水研究生物激活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刺激作用,在投加生物激活剂后,CODCr、氨氮和磷等的去除都有显著的增加.还对实际景观水样的修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生物激活剂的水样,与空白相比,CODCr去除率增加了27.3%,溶解氧提升21.2%,浊度的去除率增加了23.6%,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了11.5%.生物激活剂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预期在住宅小区的人工湖、园林池塘等封闭或半封闭的景观水体修复方面,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环大冶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于2013年7月采集代表性表层池塘水样38个,使用美国WET Labs FLNTUS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绿素a含量,重铬酸盐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COD、TN、TP,结果表明池塘水叶绿素a含量较高,有51.4%的池塘水的叶绿素a含量超过Ⅲ类水标准;氮污染较磷污染严重。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建立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评价环大冶湖池塘水整体处于重度富营养化水平。为进一步评价大冶湖地区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及水环境资料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万吉兵  万柯 《化工中间体》2023,(19):100-102
在2021年12月9日至13日期间,针对龙马潭区各镇、街62个池塘养殖水体的出水口位置进行了水样采集。对悬浮物质、pH值、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锌、铜、总磷、总氮、硫化物、总余氯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二级标准进行了比对。测定结果表明,62个点位所测指标中悬浮物超标率为4.84%,COD超标率为50%,BOD5超标率为17.74%,总磷超标率为4.84%,总氮超标率为12.9%,铜、锌、硫化物均未检出。通过对龙马潭区池塘养殖水体水质质量的分析,探讨了池塘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对策,以指导该区域的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及除藻剂的组合处理方案,对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东滨社区蓝藻池塘进行了治理,并对该池塘进行每日的水质监测。除藻剂加入之后,第二天池塘水体表面蓝藻覆盖面积减少了约30%,第三天已无成片聚集的蓝藻,但仍有肉眼可见的细微蓝藻颗粒,第四天已无肉眼可见的蓝藻颗粒,说明蓝藻正在逐渐衰退,第五天池塘水体仍能保持在较好的状态。对该池塘进行了跟踪复测,发现无蓝藻复发的现象,各项水质指标仍能维持在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以上。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各类常见的修复方法,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复合型修复等.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修复方法对水体富营养化中N、P等污染因素的处理效果,并归纳总结了各类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基于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修复技术应以生物修复及复合型修复为主,物理、化学修复为辅,并提出修复技术与空间技术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