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熊金帆  李凯 《化学通报》2020,83(2):99-104
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红光和绿光磷光金属配合物材料在稳定性和发光效率方面均已达到了目前产业化应用的要求,而蓝光磷光配合物则在稳定性方面无法达到应用条件。高能量的激发态以及d-d态引起的配合物分解是造成蓝光磷光OLED器件稳定性差的原因之一。采用四齿配体开发d~8金属配合物是同时提升配合物发光效率和稳定性的途径之一,有望在蓝光磷光材料和器件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本文总结了基于四齿配体的蓝光铂(Ⅱ)和钯(Ⅱ)配合物的研究进展,通过探讨配体结构对配合物光物理性质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继续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蓝光金属配合物材料提供了指导性方向。  相似文献   

2.
磷光材料因能同时利用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发光而在近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研究中大受青睐.Forrest和Thompson两个研究小组合作,先后合成了一系列以2-苯基吡啶及其衍生物或类似物为配体,β-二酮等为辅助配体的环金属化的铱(或铂)配合物[1,2],然后分别将其用作磷光染料掺杂于电荷传输主体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极大地提高了器件的外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3.
亚铜[Cu(Ⅰ)]配合物因其低廉的价格、多样化的结构和独特的光物理性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常见磷光Cu(Ⅰ)配合物[Cu(NN)2]+、[Cu(NN)(PP)]+和(CuX)mLn(其中NN表示双齿二胺配体,PP表示二膦配体,X表示卤素,L表示含N或P配体)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研究,揭示配合物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关系,探讨近年来Cu(I)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席夫碱铂(Ⅱ)配合物因聚集猝灭引发的性能低下问题,在其外围引入大位阻苯基基团,合成了两种新型席夫碱铂(Ⅱ)配合物SPtA和SPtB,对其进行1H NMR、13C NMR、HRMS表征,并选取SPtB作为掺杂客体材料,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一系列器件进行光电性质研究。结果表明,SPtA和SPtB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95 ℃和420 ℃,最大发射波长均为632 nm,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分别达到45%和47%。通过对发光层结构的优化,以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3,3''-[5''-[3-(3-吡啶基)苯基][1,1''∶3'',1''-三联苯]-3,3''-二基]二吡啶(TmPyPB)作为混合主体,发光层厚度为30 nm,SPtB的掺杂浓度为3%(质量分数)制备的器件获得了10.5 cd/A的最大电流效率,7.2 Im/W的最大功率效率和9.6%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该器件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30 nm,CIE坐标为(0.64,0.35),为高色纯度的红色磷光OLED器件。研究表明,在席夫碱铂(Ⅱ)配合物的外围引入大位阻苯基,可起到减少分子聚集的作用,提升分子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4-[(N-甲基-N-羟乙基)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核磁共振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ML2(M=Ni(Ⅱ)、Cu(Ⅱ)、Zn(Ⅱ)、Cd(Ⅱ)、Pd(Ⅱ)。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体分子中除了羟乙基偏离平面外,其余各原子几乎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结构中存在N-H…O(N1…O1)和O-H…S氢键,形成一个二维网状结构。在与金属离子配合时,配体由硫酮式转变为硫醇式作为负一价二齿配体通过S和β-N与金属离子螯合,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小分子铱配合物及其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磷光金属配合物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达到100%,突破了25%的极限。因而以磷光金属配合物为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备受关注。在这些金属配合物中,铱配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的发光特性、发光波长可调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形成便于蒸镀的中性分子,而成为最有应用潜力的电致磷光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铱配合物磷光材料在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器件构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与讨论了磷光铱配合物的两种发光机理,即基于同配体铱配合物或异配体铱配合物的主配体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荷转移三线态(3MLCT)发射和基于异配体铱配合物的辅助配体三线态(3LC)发射。根据反应条件的差异,归纳总结了合成铱配合物常用的4种方法以及合成fac式和mer式的铱配合物的方法。还根据材料的发光颜色及其电致发光的不同,对磷光铱配合物材料进行了分类与讨论。此外,简要介绍了用于器件制作的主体材料。最后,展望了金属有机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磷光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成了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与Cu(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进行表征,证明配合物为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结构.用pH法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表明,配体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与Cu(Ⅱ)形成配合物后抑菌活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邻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酰氯为原料, 经过酯化反应、 Fries重排合成了1-(2-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HPPPD)及其与铕(Ⅲ)的配合物, 并通过IR, 热重-差热分析和^1H-NMR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酚羟基的引入对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配体与铕(Ⅲ)形成的配合物发出很强的铕(Ⅲ)的特征荧光, 并且以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二元配合物. 但是, 配体HPPPD与铽(Ⅲ)、钐(Ⅲ)和镝(Ⅲ)等形成的配合物, 无论是二元的, 还是三元的发光均很弱. 这是由于该配体的能级与不同稀土离子能级匹配程度的差别所致.  相似文献   

9.
发光材料在照明和显示等领域应用广阔,寻求环境兼容、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发光新材料意义深远。磷光锰(Ⅱ)配合物以其出色的发光效率、低成本和低毒性而备受关注。锰(Ⅱ)配合物的磷光发射产生于自旋禁阻的d-d跃迁,其发光特性主要取决于配体场的类型与强度。锰(Ⅱ)配位场对外界刺激相当敏感,易于发生变化,并直接影响其光物理性质,由此可实现发光颜色的可逆转换与调控。结合本课题组对磷光锰(Ⅱ)配合物的设计及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卤化锰(Ⅱ)配合物发光材料和各种具有刺激响应发光变色效应的锰(Ⅱ)配合物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自顺铂临床用于抗肿瘤药物以来,在铂配合物中寻找新的药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在已有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在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经典的构效关系,上千个新的铂类化合物被设计与合成出来。我们综述了铂(Ⅱ)类抗肿瘤药物近五年的研究状况,介绍了包括含有生物活性基团的铂(Ⅱ)配合物,具有空间位阻的铂(Ⅱ)配合物,反式铂(Ⅱ)配合物,含S、P配位原子铂(Ⅱ)配合物和多核铂(Ⅱ)配合物,总结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机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