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规范供肾灌注、保存和修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器官保存液的选择、灌注和保存方法的原则及规范、肾脏体外修复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供肾的功能维护、评估及应用的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儿童供者器官捐献分类及判定标准、儿童供者维护、儿童供肾获取与保存、儿童供肾修整、儿童供肾评估与应用原则、儿童供肾移植手术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供肾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和扩大标准供体(ECD)供肾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6例器官捐献(DCD+ECD)供者和88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将309例DCD供者的左右两侧肾脏随机分为LifePort(DCD-LP)组(309例)和DCD冷藏组(309例);132例ECD供者的双侧供肾全部采用LifePort保存并转运,设为ECD-LP组(264例)。分别观察3组受者术后总体情况、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肾移植术前零点穿刺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肾移植术后有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受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参数。结果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受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D冷藏组、DCD-LP组、ECD-LP组围手术期的人存活率均为100%,肾存活率分别为99.7%、100%、9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的DGF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的术后早期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采用LifePort灌注能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水肿、变性、坏死。发生DGF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发生DGF者,而供肾LifePort灌注流量则明显低于未发生DGF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和ECD供肾质量,降低术后DGF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可在离体肾脏维护及评估中对术后恢复情况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4.
供体短缺问题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亲属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献是供体的主要来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重要的组成部分。DCD供体质量的改善是目前肾移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DCD供肾维护措施——供肾快速获取法、自动胸外按压法、原位灌注法、常温体外膜肺氧合法、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法、Lifeport器官灌注运输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方法,供器官来源短缺严重阻碍器官移植的发展。提高边缘供者供器官使用率可部分缓解器官来源短缺现状。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灌注逐渐成为提高供器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机械灌注有望成为优于传统静态冷保存的器官保存技术,可改善体外供器官保存环境并提供供器官质量评估体系,更好地修复边缘供者供器官,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概述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通过医工融合,共同推动机械灌注技术发展,提高捐献器官质量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机械灌注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和转运方式。相比于传统静态冷保存,机械灌注能提高器官体外保存效果,挽救边缘供器官甚至扩展供器官来源。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研究中心致力于机械灌注系统的研发,并且许多已经应用或者即将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肝、肾等大器官机械灌注系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供肾短缺使更多具有较多并发症的边缘供肾用于肾移植,从而促进了机械灌注在移植肾保存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机械灌注的关注点已经从最初如何长期、有效保存供器官转变到评估供肾质量、预测术后并发症甚至灌注治疗。本文对近年来机械灌注在边缘供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为弥补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使用比例明显增加,对供肾的保存与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温机械灌注技术是在接近生理条件下保存器官,具有客观评价供肾质量和修复边缘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力,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常温机械灌注在供肾保存、修复以及评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最新文献, 对机械灌注在移植肾保存及器官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综述。机械灌注除了在保存供肾及评估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外, 还在修复边缘供肾、提高供肾质量、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以及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此外, 机械灌注作为一个独特的器官研究平台, 在新兴器官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供肾短缺日益凸显,各类非标准供肾的选择对移植肾的保存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机械灌注保存肾脏相关研究重新兴起。Lifeport作为一款移植肾的机械灌注仪器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Lifeport简介、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不同机械灌注仪器的比较等方面,对Lifeport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目前,器官保护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关键作用,但实践中相关技术选择及应用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亟待建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重点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从器官获取、质量评估、保存液选择及器官保存修复、转运手段等方面,同时对新兴的机械灌注保存、修复技术进行讨论,制定《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为临床选择科学、规范的供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脉冲灌注在心脏死亡捐献供肾保存中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2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供肾进行低温脉冲灌注保存,给予系统的护理支持包括护理人员的长期培训、供体维护、手术配合及器官转运护理等。结果 62个供肾的机械脉冲灌注均顺利实施,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后受者的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为19.3%,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7.4%。术后随访1年,人肾存活率100%。结论机械脉冲灌注保存离体供肾可使受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系统的护理措施是离体供肾有效保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手术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尸体供肾切取术、供肾修整术、供肾植入术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15.
2018年5月,国际肝移植协会年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分享了肝移植领域的经验及进展。机械灌注相关内容格外受人瞩目,连续3年入选"Rising Star"部分,且相关主题大会论文投稿数量逐年增加。本文汇总此次年会机械灌注内容,从机械灌注保存修复边缘供肝、供肝质量评估、体外干预治疗及基础研究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机械灌注的发展以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指出供器官短缺是目前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机械灌注技术的出现为器官保存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在扩大标准供者、高风险供者及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的应用上发挥优势,提高了供器官质量,并在扩大供体池方面体现出巨大的潜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移植病理学专家,从移植病理学诊断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方面,制定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之移植病理学诊断的基本规范;从尸体供肾病理学评估、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肾活检电镜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制定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之移植肾脏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灌注法保存供肾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10月,解放军第181医院肾脏科采用机械灌注保存供肾共36例。采用LKT-100型Lifeport器官灌注运输器及其配套专用的相关软件进行机械灌注保存、运输、灌注供肾。分析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机械灌注过程中阻力系数和流速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关系。结果 36例受者均未发生移植肾丢失。其中30例(83%)未发生DGF,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6例出现DGF,经治疗术后3~18 d逐渐恢复正常。36例供肾进行机械灌注1 h,阻力系数≤0.3 mmHg/(ml·min)28例,受者术后均未发生DGF;阻力系数0.3 mmHg/(ml·min)8例,其中6例受者术后发生DGF。8例流速100 ml/min,受者均未发生DGF;21例流速60~100 ml/min,其中有1例受者发生DGF;7例流速60 ml/min,其中5例发生DGF。结论机械灌注法保存供肾能改善供肾质量,降低移植受者的DGF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规范活体肾移植的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活体肾移植的基本原则、活体供肾者的医学评估和选择、活体肾移植受者的评估、活体供肾切取术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20.
机器灌注在保存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肾过程中,比单纯静态冷保存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随着我国DCD供肾的应用,机器灌注已受到各大移植中心的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捐献器官的保存。本文就机器灌注的工作原理、机制及在保存DCD供肾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