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始建于清代的江氏家庙为例,通过对该祠堂建筑的选址、形制、装饰以及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历史文化层面的解读,揭示潮汕祠堂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潮汕的祠堂建筑选址及环境营造体现注重风水的传统人居环境观念,建筑形制表征了礼仪有序的宗法礼制等级制度,建筑装饰反映了人们精致细腻的审美追求,建筑的使用功能则突出了礼乐相济的崇宗敬祖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绪洪 《建筑科学》2006,22(1):80-85
论述了潮汕建筑石雕在艺术创造上以独特的装饰方式与装饰方法,使建筑石雕实现了质、形、意相结合的审美追求.潮汕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性气候,使潮汕的建筑石雕比其它地域显得特别之多;同时随着潮汕原有的土著越文化与不断南渐的汉文化及福建闽文化的逐渐融合;近代的西洋文化也对该区域的建筑石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潮汕建筑石雕文化体系;罕有象潮汕建筑石雕这样借鉴地方的戏剧、绘画以及地方民间工艺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累赘、繁华、过分地雕琢,注重"音"、"形"、"意"方面的含义,这些交织着火热而又凝重的南国情调,铸就了鲜明地方文化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博采众长的开放品格、经世致用的商业意识和精雕细刻的炫富心理,是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陈怡宁 《工业建筑》2006,36(Z1):56-60
陈慈黉故居是中国近代中西合璧型的大型华侨住宅,其建筑石雕继承潮汕建筑艺术的精髓,同时运用西洋的材料及装饰图纹,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石雕装饰符号。  相似文献   

5.
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精美绝伦,工艺精湛。入口门楼是潮汕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风水和装饰上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潮汕的凹肚门楼构造严谨,装饰与建筑的构造和功能紧密结合,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作品,是家族的精神的反应,也体现了家族的经济实力,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门古戏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本堂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祁门古戏台的典型特点,即祠内戏台,而且属于祠内戏台的活动式戏台形式。本文由大本堂古戏台建筑布局形式入手,分析古戏台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典型价值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7.
姜省 《古建园林技术》2008,(1):3-8,I0001
潮汕传统建筑以其热烈的装饰色彩,夸张的装饰造型,独到的装饰审美情趣有别干广府地区的传统建筑。行走在潮汕地区的街巷中,常常被其外观装饰的绚烂多彩打动,而这装饰所采用的主要工艺就是嵌瓷。  相似文献   

8.
王仲伟 《城市建筑》2013,(24):250-251
本文探讨了潮汕建筑石雕的发展渊源,深入分析了石雕雕刻技法及工艺,解读了石雕装饰语言在各种古建筑构件中的体现,最后概括了潮汕石雕艺术与木雕等姊妹艺术的联系,最终形成了完善的技巧和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和重要装饰部位的柱式,自传入广州后,西方建筑柱式与本土文化碰撞与交融,形成了一种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折中主义装饰风格。文章从近代广州海关建筑风格入手,通过现场调研和整体特征的归纳,对海关俱乐部柱式装饰组合样式、外观材料、风格进行详尽分析和对比,梳理和归纳出近代广州海关建筑所展现的西式装饰特征。本研究对于拓展和深化近代广州海关建筑装饰的认识和中国近代建筑装饰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冬冬  袁倩 《山西建筑》2009,35(31):18-19
通过介绍潮汕民居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潮汕地区民居的建筑布局、功能特征和装饰文化进行了分析,从中探讨民居建筑对现代住宅的启示,以求为住宅建设积累经验,从而创造优美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方红  章晓航 《山西建筑》2010,36(13):5-6
介绍了寺庙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寺庙园林建筑的单体形式,空间布局,组群形式,装饰手法,建筑色彩的特点进行了具体阐述,总结得出寺庙园林建筑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佐证,是时代历史和人文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丁会 《山西建筑》2009,35(17):36-37
论述了祠堂建筑的演进及功能,探讨了祠堂的社会教化意义,指出祠堂建筑的演进及其功能与“自然、人文、人伦”相通,有提高人之精神、兴发人之志气、开辟人之智慧之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边巴  李文博 《山西建筑》2014,(3):224-225
通过实地调研,依据建筑类型将尼洋河风光带藏式建筑划分为林区民居建筑、寺院建筑、公共建筑场所三种类型,从色彩和图案装饰视角对建筑样式特点和装饰手法进行了分析,阐释了民居建筑装饰及色彩搭配的特性模式,以求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建筑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4.
白雪锋  许浩  周燚 《中国园林》2023,39(4):71-76
寺庙是重要的公共空间,探究选址特征可挖掘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与功能变化,是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的缩影。基于ArcGIS和GeoDa平台,研究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与路网中心性的耦合特征,探讨城寺关系,结果如下。1)寺庙选址。清末,寺庙多集中于城南和城西,寺庵、祠庙均由城南向城北扩散;民国,寺庵在城北呈多点集聚,祠庙则向中华门外扩展。2)城寺互动。近代城市寺庙与路网之间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在城市中的区位逐渐边缘化。清末,寺庙毗邻城市中心,与商业空间互融,城寺互动紧密;民国,寺庵与路网相关性远大于祠庙,在城市中占据更加优良的区位,祠庙因政权的转型、城市建设的影响而走向衰落。系统构建了近代南京城市寺庙GIS数据库,可为城市史、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提供量化方法参考,对南京近代寺庙遗产活化及当代寺观园林的选址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申迎迎 《山西建筑》2010,36(26):221-222
就榆次城隍庙以及琉璃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对城隍庙内单体建筑的琉璃饰件进行了描述,指出各种琉璃饰件的装点充分展现了榆次城隍庙琉璃装饰艺术的独特风貌,为古城装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龙自立 《山西建筑》2009,35(1):66-67
指出张家界普光寺是一座具有艺术多样性的寺庙建筑,它集寺、观、阁、祠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汇释、道、儒、武等宗教文化于一流,保留了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建筑装饰艺术,并从普光寺的建筑艺术多样性着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唐孝祥  王永志 《华中建筑》2011,29(3):172-176
台湾与闽南在血统、语言、宗教信仰与建筑文化上关系密切,因此庙宇屋顶装饰也大体相似。然而台湾在多元的移民文化与统治政体的影响下,发展出了特殊的风貌,因此在庙宇装饰上也显现出不同于闽南地区的特殊性。虽然这些差异不至于影响整体建筑的结构,却实际左右建筑风格的形成,本文藉由实际的调查研究,探讨台闽两地庙宇屋顶装饰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解读其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呈现的审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媛媛 《山西建筑》2014,(27):225-226
以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哈尔滨231栋近代建筑装饰的调研,以传统美学和技术哲学为主视角,对近代建筑装饰所使用的木材、砖、石材、抹灰以及铁艺的施工处理及艺术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中揭示了质料因素在塑造建筑装饰之美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中山地区祠堂的梁架为考察对象,在对200多座祠堂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祠堂梁架的类型及在建筑中的使用情况、不同部位的梁架特点,以及梁架与祠堂形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以期从建筑及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山地区的祠堂和梁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