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99年1月-2009年6月间经手术切除并具有完整资料的原发性胆囊癌52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2例均获随访,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大小、Nevi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管浸润及手术方式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Nevin分期、淋巴管浸润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 Nevin分期、淋巴管浸润及手术方式为影响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以患者死亡为终点,收集患者生存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胆囊结石、术前黄疸、腹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意外胆囊癌、病理学类型、病理学分级、TNM分期、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6例患者中198例获得了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2.0~6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1.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25.2%、2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黄疸、术前腹水、手术方式、病理分级、TNM分期、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意外胆囊癌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腹水、姑息性手术、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腹水、姑息性手术、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进 《安徽医学》2014,(12):1713-17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42例胆囊癌患者AJCC分期为Ⅰ期21例,Ⅱ期14例,Ⅲ期4例,Ⅳ期3例。患者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14例,中转开腹手术10例,胆囊切除联合肝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16例,2例晚期胆囊癌患者,仅进行剖腹探查,未进行其他处理。全部患者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结果显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61.9%和28.6%。不同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淋巴转移、胆囊壁厚度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多属于肿瘤早期,预后较好;其中肿瘤分期、淋巴转移、胆囊壁厚度及手术方式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处理时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患者中选出70例,对患者临床诊断情况、手术效果以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利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54.29%(38/70)、CT扫描准确率为66.67%(40/60)、磁共振检查准确率为71.43%(50/70)。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71.43%(50/70)、术后2年生存率为51.43%(36/70)、术后3年生存率为28.57%(20/70)。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N分期、肿瘤转移、黄疸梗阻症状、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手术方法。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存活率较高,病症诊断准确率较低,因此对疑似病例也需采取谨慎治疗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的患者有明确的胆囊炎、胆结石病史,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其次为黄疸和右上腹包块,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浸润程度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重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可望改善其预后,Nevin分期、分化程度是原发性胆囊癌有意义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此癌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难以确诊,常在胆囊炎、胆结石或其它手术时发现,一旦发现多属晚期,预后极差。本文目的是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原因,和预后有关的一些因素,探讨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等问题。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75——1985年间有病理诊断资料的原发性胆囊癌18例。查阅原始临床资料,手术和病理记录,复查组织切片。参照Edmondson 的胆囊癌组织分类,根据 Nevin等人的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分级法,将临床病理分为五期:Ⅰ期,肿瘤限于粘膜层;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比较采取不同肿瘤分期方法对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0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肿瘤分期方法对胃癌独立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血色素、血CEA、血CA199、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N分期)、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TNM分期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当采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情况来表示肿瘤分期时,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情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当采用简单的TNM分期(Ⅰ、Ⅱ、Ⅲ、Ⅳ期)来表示肿瘤分期时,简单TNM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时间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当采用细致的TNM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来表示肿瘤分期时,仅细致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细致的TNM分期更有助于对胃癌手术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早期手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某三甲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宫颈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为74.14%,Ⅰ期患者生存率为87.50%,Ⅱ期患者为57.69%。Log-Rank 分析显示,影响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结论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治疗对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特别是Ⅰ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0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bin表达阴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Erbin表达阳性患者(P<0.001)。不同分化类型、临床肿瘤TNM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否Erbin阳性表达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高(Ⅲ期)、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深层肌肉层、分化类型(高分化)、Erbin表达(阳性)等因素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浸润深、多为高分化类型,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下咽癌患者65例,临床分期Ⅲ期24例、Ⅳa期31例、Ⅳb 10期。65例均接受过放疗,其中34例行手术治疗,24例接受过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死亡4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24.6%。接受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接受放疗且未行手术患者(χ2=9.08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接受手术与否、近期疗效、转移淋巴结区域对生存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接受手术与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伴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预后优于接受放疗但未行手术患者,N分期和肿瘤大小对患者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十二指肠乳头腺瘤28例患者和腺癌4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Ezrin、E-cadherin在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中Ezrin、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91%(34/46)和21.74%(10/46),腺瘤组织中分别为46.23%(13/28)和85.71%(24/28),两种组织中Ezrin、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和E-cadherin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种蛋白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两种蛋白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zrin和E-cadherin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分子标记物或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胆囊癌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20和miR-495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并分析LncRNA SNHG20和miR-495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2018年手术切除的121例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同时留取患者肿瘤组织和距肿瘤5 cm外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NHG20和miR-495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中SNHG20和miR-49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SNHG2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iR-49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SNHG20和miR-495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17,P=0.001);肿瘤组织中SNHG20相对表达量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局部浸润深度有关,miR-495相对表达量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浸润深度有关;118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37±6.52)个月,其中死亡83例,存活35例,3年总生存率29.66%。死亡组患者肿瘤组织中SNHG2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生存组,miR-49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HG20表达量≥2.06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NHG202.06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95≥0.53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950.53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SNHG20高表达及miR-495低表达是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SNHG20与miR-495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SNHG20可能通过调控miR-495参与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尧庆  韩勇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30-1632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手术联合放化疗)5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21例。两组间采取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计算各组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2、3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62.0%、28.0%以及12.0%;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1、2、3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42.8%、19.0%以及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伴发严重的基础疾病对预后有影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与肿瘤分期是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预后较差,以外科手术为主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方式和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响胃癌结直肠癌转移后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并针对该影响因素进行预后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胃癌、结直肠癌的患者46例.结果患者的肿瘤周径、浆膜侵犯和肝转移的分期浸润的深度、还有手术方式、化疗和肿瘤的分化程度都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结论对于胃癌宫颈转移的患者要比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的生存时间短,预后不好.对于癌症肝转移的患者应该早期的发现,尽快的手术切除病原灶和转移的病灶,使用全身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胡轩韩  魏海彬  张大宏 《浙江医学》2022,44(9):1002-1005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SCCB)是泌尿系统极为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分化程度低、易远处转移、患者生存预后差等特点。原发性SCCB与小细胞肺癌镜下结构相似,瘤体内可见尿路上皮癌、鳞癌、腺癌、肉瘤样癌等多种成分混杂。原发性SCCB在诊断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需与膀胱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小细胞癌转移瘤等相鉴别。原发性SCCB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方式及预后均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膀胱肿瘤,目前临床上尚无关于原发性SCCB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文就原发性SCCB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式、临床分期、病理特征、治疗手段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类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肺类癌患者6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影响支气管肺类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是影响支气管肺类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是影响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根据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0年-2006年间,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11例,肿瘤位于肾盂8例,位于输尿管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10例分期为T3期或超过T3期,6例接受了辅助化疗,9例获得随访患者中7例死于全身转移,2例随访至今无瘤生存,中位随访时间是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8个月.结论 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大多数病人预后较差,可能与就诊时肿瘤已是晚期或对全身治疗反应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戴文超  雷钧  李强  吴鹏  王超  方路 《广东医学》2016,(15):2304-2307
目的:检测胆囊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 EGFRvⅢ)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胆囊癌组织及5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GFR和EGFRvⅢ蛋白表达情况,分析EGFR和EGFRvⅢ蛋白表达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胆囊腺癌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和20%(P=0.005);胆囊腺癌中EGFRvⅢ的阳性表达率为28.8%,慢性胆囊炎组织未见EGFRvⅢ阳性表达( P=0.000)。 EGFR和EGFRvⅢ蛋白在胆囊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00)。 EGFR表达与胆囊腺癌组织分化、T分期相关(P<0.05);EGFRvⅢ阳性表达与胆囊腺癌组织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 EGFR与EGFRvⅢ阳性表达胆囊癌患者总体生存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GFRvⅢ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评估胆囊癌预后独立因素。结论胆囊癌组织中EGFR与EGFRvⅢ蛋白高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相关,可能成为胆囊腺癌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为其临床综合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5年间住院行手术切除的11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再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预后影响因素引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7%、33.3%、18.1%,1、3、5年复发率为38.6%、69.3%和84.6%。单纯手术切除患者(76/118)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其1、3、5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6.1%、31.1%、16.1%和38.6%、62.3%、78.6%;手术切除+术后TACE患者(42/118)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其1、3、5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3.3%、49.9%、29.7%和30.3%、52.5%、65.7%。单因素分析: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UICC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出血量、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检出方式、癌结节数和病理分级10种因素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治疗方式、门脉癌栓、UICC分期和检出方式。结论治疗方式、门脉癌栓、UICC分期和检出方式与肝癌预后显著相关;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性TACE可以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姚心雨  胡小青  罗兵 《重庆医学》2011,40(1):57-58,61
目的分析影响外阴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1980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90例外阴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影响预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外阴癌5年生存率较高。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外阴癌预后影响因素,且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