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及其生物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勤 《现代医院》2004,4(5):56-58
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 ,丙肝的检测技术发展迅速 ,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明显提高 ,方法学在不断完善。抗HCV检测已广泛应用于HCV感染的诊断及大规模血液筛查。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某些耐受人群未发生血清转化等 ,使抗HCV检测未能准确反应患者体内HCV的感染状态。而用于确证及定量检测HCV感染的PCR、dDNA和NASBA等技术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笔者就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讨论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室诊断,从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两方面进行阐述,病毒因素包括HC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及耐药基因检测,在DAA类药物治疗之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原因,主要是确诊慢性HCV感染和确定治疗方案和最佳疗程,还要考虑患者对DAA的抵抗及基线HCV病毒载量,在DAA治疗HCV感染之前评估宿主状态也很重要,宿主因素主要从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类治疗的关系、合并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实验室分期、安全监测等方面来讲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讨论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室诊断,从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两方面进行阐述,病毒因素包括HC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及耐药基因检测,在DAA类药物治疗之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原因,主要是确诊慢性HCV感染和确定治疗方案和最佳疗程,还要考虑患者对DAA的抵抗及基线HCV病毒载量,在DAA治疗HCV感染之前评估宿主状态也很重要,宿主因素主要从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类治疗的关系、合并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实验室分期、安全监测等方面来讲述。  相似文献   

4.
HCV持续感染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1].HCV有6个主要基因型及不同亚型,不同基因型的致病性与对IFN的应答存在差异[2],因此HCV分型对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血清中HCV RNA定量检测反映了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病程变化,是丙型肝炎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本文对烟台地区HCV基因分型分布及其与HCV RNA定量关系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患者泪液中丙型肝炎RNA的检测和基因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泪液是否与丙型肝炎(HCV)传播有关。方法:采用套式-PCR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血液和泪液中的HCV RNA并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HCV可在泪液中存在;基因分型以基因型1b型检测到的频率最高。结论:加强眼科医疗设备的消毒,预防医源性感染,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感染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对献血员进行抗一HCVELISA法检测,较好地控制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传染。但因“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等原因,血清学方法筛查丙型肝炎抗体仍存在一定的漏检,因而可能会造成少数患者输血后感染HCV。为了解我市献血员中(抗-HCV阴性)隐匿性HCV感染状况,笔者采用FQ—PCR方法对2000例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液进行FQ—PCR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新一代片段分析技术(advanced fragment analysis,AFA),对HCV基因分型及白细胞介素28B的2个SNP位点多态位点检测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的疗效预判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样本。同时随访1年~2.5年,并将患者分成2组,比较HCV不同基因型以及携带不同SNP位点患者在2组中的差异。结果 AFA对样本进行分型检测,与Sanger测序法比较,准确性达到100%,随访发现感染HCV亚型为1b的患者、或者rs12979860 CT型、或rs8099917 TG型患者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概率高。结论AF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rs12979860和rs8099917位点多态性,具有准确性好、通量高、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的检测结果,探讨HIV感染筛查假阳性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2016年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的HIV感染待确定样本采用胶体硒法和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复核、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分析不同送检机构和送检人群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5 535份HIV感染待确定样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3 777份,确证阳性率为68.24%;HIV抗体不确定238份,不确定率为4.30%;复核HIV抗体阴性1 442份,确证HIV抗体阴性78份,HIV抗体阴性率为27.4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确证阳性率最高,为89.72%;医疗机构为70.32%;采供血机构最低,为14.16%。医疗机构中,性病门诊就诊者(82.13%)确证阳性率较高,而孕产期检查者(31.90%)确证阳性率较低。结论不同送检机构、送检人群HIV感染待确定样本确证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型法对吉林省丙型肝炎病人所感染的HCV进行了基因分型。 资料 来源于抗HCV及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均阳性的病人血清共24人份。分型引物设在HCV5’-非编码区,4种型特异性引物。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及HCV基因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检测沈阳地区 390 2例不同人群血清的抗 - HCV,并应用引物特异 PCR法对其中 10 0例血清标本进行 HCV基因分型。结果 :正常人群抗 - HCV阳性率为 0 .4 2 %~ 1.66% ;输血后及散发性肝炎 (除外 HAV、HBV、EBV、CMV感染 )、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除外 HBV感染 )、原发性肝癌等组抗 - HC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的非肝病病人组 ( P<0 .0 1) ;10 0例血清标本中 HCV- 型感染占 58%、HCV- 型 2 7%、 / 混合型 14%、未分型 1% ,正常人群HCV感染者中 HCV基因型以 型为主 ( 80 % )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HCV基因型以 型为主( 91.7% )。提示 :各类肝病病人是 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沈阳地区 HCV感染以 型为主 ,其次为 型及 / 混合型 ,HCV基因型可能与丙型肝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某部2011年新兵复检丙型肝炎(HCV)抗体筛查结果,对HCV抗体阳性的标本建立筛查流程,为HCV抗体复查提供参考.方法 由该部基地卫生处统一指导,检验科具体实施,采用EHSA试剂进行初筛试验,对初筛阳性的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该部1012名新兵HCV抗体初筛OD/CD多分布在0~0.45之间;HCV抗体初筛阳性3例,占0.30% (3/1012),肝功能均正常,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初筛和确证试验的阳性吻合率100%.结论 HCV感染后隐匿性强,病程长,症状不典型,不能仅对有肝功能异常表现的人群进行HCV抗体筛查;对于初筛阳性的标本要进行相关的确证试验,以提高检出的准确率,从而保证兵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谢启贤 《职业与健康》2004,20(10):79-79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血清分型的特异性与基因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分型法和血清特异性抗体分型对同一批病例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120例抗-HCV阳性血清用PCR基因分型检出率为80%,血清型特异抗体分型检出率为62.5%,两者检出率的比较χ2=7.8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示血清分型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如基因分型法.对65例两种方法均阳性的结果比较符合率达90.8%.结论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免疫学方法对HCV分型符合程度尚好,对HCV检测在方法学的应用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PCR-反向点杂交检测武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82份HCV-RNA阳性的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并对PCR产物测序验证,同时分析患者的性别、丙型肝炎临床类型与基因型分布相关性。结果 82份HCV感染样本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lb、2a、3b和6a型,其中1b占73.1%,2a占14.6%,3b占7.3%,6a型占5.0%,各型测序结果与GenBank相应序列一致,1b型患者中重度型丙型肝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型(P<0.05),基因型分布差异与性别无关。结论武汉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与中国其他地区HCV基因型分布相一致,1b型患者临床症状较其他类型重,输血是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性传播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性仍有争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过去用“第一代”方法检测HCV感染,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很大。根据Zaaijer等对HCV聚合酶链反应(PCR)可靠性的调查显示,开展该技术的实验室仅16%准确无误,因此即使作了PCR检查,其结果也可能并不可靠。二是性伙伴中的HCV感染并不能解释其它可能的危险因素。据此,作者用第二代抗-HCV测定法并经已确认的HCV cDNA-PCR鉴定,以评估HCV病毒血症者异性伴侣的HCV感染。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免疫室与艾滋病筛查室用ELISA显色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抗HIV的过程中,发生一起因含氯消毒剂污染实验室,致使各检测项目均出现不同程度假阳性的特殊案例.为此,本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血清分型的特异性与基因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基因分型法和血清特异性抗体分型对同一批病例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12 0例抗 -HCV阳性血清用PCR基因分型检出率为 80 % ,血清型特异抗体分型检出率为 62 5 % ,两者检出率的比较 χ2 =7.83 ,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提示血清分型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如基因分型法。对 65例两种方法均阳性的结果比较符合率达 90 8%。结论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免疫学方法对HCV分型符合程度尚好 ,对HCV检测在方法学的应用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HCV 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用速率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1例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和HCVRNA定量结果,应用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其中5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患者的血清ALT与HCV RNA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s=0.213,P=0.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正相关;在50例标本中,HCV基因分型Ⅰ型有45例(95.7%),Ⅱ型2例(4.3%),未分型3例.结论 安徽南方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Ⅰ型为主;ALT、HCV RNA和基因型是可靠且重要的治疗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对2 344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筛查试验结果与确证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筛查和复检:ELISA和快速检测;确证:免疫印迹(WB)法。结果筛查阳性与确证阳性总体符合率较高(86.22%),且逐年有所提高;无偿献血人群符合率较低(33.33%),不确定结果多为非特异性反应。结论确定HIV感染必须进行WB确证试验以便排除假阳性反应,无偿献血人群筛查假阳性较高,应慎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探讨宁波地区HCV感染基因型流行株特征。方法:本文共收集231例HC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231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1b型162例,占70.12%;2a型25例,占10.82%;1b+2a混合型15例,占6.49%;并有少数的3b3、a6、型和其它混合型,均占<5%。结论:宁波地区HCV感染基因型以lb型为主、其次为2a型。基因芯片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具有微量、多位点、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