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医疗事故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孙元美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895-89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使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发生,成为摆在护理人员面前又一重要课题。1 医疗事故的基本概念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  相似文献   

2.
医院检验科如何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斌 《临床检验杂志》2003,21(2):114-116,1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经国务院第 5 5次常务会议通过 ,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 ,规定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提供了医患双方保护自身利益的机制。随着临床医生对功能检查客观数据的依赖性的增加 ,医院检验科必须引起注意 ,重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以下是个人学习《条例》的一些心得 ,供同道们参考。1 学习《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1.1 医疗事故定义 《条例》规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相似文献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士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1,他引:40  
刘均艳 《护理研究》2002,16(11):675-676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起正式实施 ,它共分 7章 63条 ,与 1987年 6月 2 9日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6章 2 9条比较 ,内容有大幅度增加 ,扩大了医疗事故内涵 ,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 ,患者权利增多。其宗旨是 :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疗秩序 ,保障医疗安全 ,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充分认识其对自身的影响 ,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预防医疗事故发生。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特点1.1 重新定义医…  相似文献   

4.
浅谈护理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玉莲 《护理研究》2004,18(11):10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 0 0 2年9月1日正式实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集中体现了保护医患双方合法的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宗旨。同《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相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如下特点:①强调医疗事故重在预防。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②明确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等民事责任争议的三条解决途径。医患双方当事人可通过自愿协商、申请行政调解、依法诉讼等途径。③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作为医疗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护理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 2 0 0 2年 9月 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规范医疗服务行业 ,妥善处理医疗事故 ,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法规。作为护理人员不仅应该熟知国家法律条令 ,并且更应明了自己在护理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潜在性问题 ,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以便自觉地遵纪守法 ,保护自己的一切合法权益 ,维护法律的尊严。1 新《条例》中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等级的合理确定 ,将直接影响到医疗事故的处理结果 ,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新《条例》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十二等[1] ,即一级医疗事故分为甲等…  相似文献   

6.
浅谈护理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莲 《护理研究》2004,18(6):1018-10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集中体现了保护医患双方合法的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宗旨。同《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相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如下特点:①强调医疗事故重在预防。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②明确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从法律的角度把患在医疗活动中的知情同意权利和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给予了立法上的规定。从实践来看,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履行,使医疗护理活动在双方的积极配合、理解、支持下顺利进行,医患关系逐渐缓和,医疗护理服务逐渐规范,医患纠纷明显下降。但也有因患对医疗护理行为知悉不足,权利的使用不当,干扰着医疗护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第 35 1号会令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 ,9月 1日就要实施了。《条例》旨在规范医疗行为 ,调整医患关系 ,处理医疗事故。这个备受关注的行政法规 ,加上最高人民法院 [2 0 0 1]33号司法解释中关于医疗事故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使得这些年饱受冲击的医疗卫生界感到压力很大。一次会上 ,一位著名的外科教授说“看来我只有两条路 ,要么改行 ,要么退休”。而个别人士则称“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之日 ,就是中国的患者扬眉吐气之时”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条例》对医疗实践的影响 ,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应有何…  相似文献   

9.
对医疗事故概念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黎  尚艳芳 《护理研究》2003,17(19):1167-1168
20 0 2年 4月 16日国务院公布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提出医疗事故的概念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1] 。”现对此概念中有关内容的认识叙述如下。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国务院 1994年 2月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如各级医院 ;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 ,如医师和护士等 ;医疗事故即依法取得执业许可或者执业资格的医疗…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指导并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组织制定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该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  相似文献   

11.
提高法律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胡正洁  王雪 《护理研究》2003,17(16):985-985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新《医疗事故处理条理》(以下简称条例 )的实施 ,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行业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因此 ,护理人员在学习好《条例》的同时 ,认真分析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并加强管理 ,提高护士素质 ,规范护士行为 ,增强了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1 剖析医疗纠纷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1.1 对本职工作与法律责任缺乏认识1.1.1 对医疗事故定义理解不深刻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相似文献   

12.
粘贴式长期医嘱执行单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9月 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简称《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实施 ,对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这样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如何将医疗行为的原始证据真实、客观和完整地保留下来 ,显得极为重要。医嘱是医生在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1 ] ,是护士对就诊者实行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医嘱单作为医疗文书归档保存 ,而护士在具体执行时如何保留原始证据的问题值得探讨。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如何顺应时势 ,明确医疗应诉中的法定身份 ,狠抓医嘱执行中原始的证据材料完…  相似文献   

13.
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法律对护理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和相应的制约。在护理实践中 ,我们注重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从言、行、书、存等方面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 ,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信任。1 言———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医疗机构应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护理措施、医疗风险等 ,加强医患沟通 ,有助于预防医疗事故争议的发生。知情同意权是求医者的基本权利 ,医护人员应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与病情和治疗护理有关的情况 ,让患…  相似文献   

14.
医疗纠纷是医院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与医方发生的争执。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予以明确界定,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  相似文献   

15.
"提高检验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 ,自 2 0 0 2年9月 1日始实施 ,《条例》对医疗事故作了如下定义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另外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规定》中明确规定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因此 ,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就要提高检验质量 ,改进服务态度 ,避免过失 ,杜绝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而要有效应对有关诉讼 ,必须举证有据。就医院检验科而言 ,必须做到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地发出报告单、完整地保存检验过程的原始记录。为了更好地向读者介绍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本刊从本期起 ,特别开辟了“医疗事故与纠纷应对”栏目。本期刊登的是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的“提高检验质量 ,杜绝医疗事故”专题座谈会的纪要 ,希望广大读者各抒己见 ,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新近发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医疗事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即“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这为我们研究探索医疗事故责任的性质、构成和抗辩事由提供了法律依据。1医疗事故责任的性质经过法学界和医学界的不断争论,一致认定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医疗事故责任的性质当属民事违法行为。医患关系具有双重属性,既表现为一般的权利义务关系,又表现为特殊的权利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从被动消费逐渐走向主动消费,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使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成为一重要课题,提醒医护人员必须提高医护质量,同时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1医疗事故的基本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治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病人人身…  相似文献   

18.
粘贴式长期医嘱执行单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简称《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这样,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如何将医疗行为的原始证据真实、客观和完整地保留下来,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这一行政法规的实施,将为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行医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条例》的全面实施,将对提高医疗护理管理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笔者参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前广东省和实施后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秘书工作,直接了解多宗案件中医患双方争议的情况。现对医疗事故鉴定中医患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医患争议的焦点医患双方争议的内容涉及医疗过程的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