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妊娠妇女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表达,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妊娠期消化不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武穴市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接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妊娠妇女7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湖北省武穴市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且无消化不良症状的68例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pylori抗体(H.pyloriIg G)阳性率、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及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pylori-Ig G阳性率(71.2%)略高于对照组(61.8%),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13C-UBT检测阳性率(79.5%)略高于对照组(66.2%),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检查出H.pylori阳性的病例中,观察组中Cag A的阳性率为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的消化不良症状与高致病性的H.pylori菌株有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应将根除H.pylori作为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十分常见,H.pylori对于FD的发病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总结H.pylori在F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根除H.pylori治疗对FD疾病进程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支持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忠 《胃肠病学》2008,13(3):137-139
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相当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前者强调消化不良症状,后者则强调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根除H.pylori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消退,逆转或防止萎缩/肠化生的发展,预防胃癌和消化性溃疡,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  相似文献   

4.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目前就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FD患者是否需根除H.pylori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根除H.pylori对H.pylori阳性FD患者的疗效。方法:20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予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40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2次/d,疗程1周)和对照组(100例,予以铝碳酸镁1000mg,3次/d,疗程1周)。随访结束后评估H.pylori根除率和FD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7.5%(PP分析)和84.0%(ITT分析),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0%。H.pylori根除亚组FD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H.pylori未根除亚组和对照组(90.5%对41.7%和45.9%,P0.01)。结论: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后,其症状可长期缓解,因此对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相关性.方法 某部新兵FD患者按H.pylori感染分成H.pylori阳性组与H.pylori阴性组,采用ELISA法对其血清PGⅠ、PGⅡ含量进行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采用定性分析法.结果 在FD患者中,H.pylori阳性组PGⅠ、PGⅡ、PGⅠ/ PGⅡ水平分别为(137.93±27.73) μg/L、(7.05±3.92) μg/L、24.69±15.5,H.pylori阴性组PGⅠ、PGⅡ、PGⅠ/ PGⅡ水平分别为(131.17±+26.38) μg/L、(2.85±2.11) μg/L、64.0±76.44,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Ⅰ=2.714,tⅡ=17.432,tⅠ/Ⅱ=5.270,P均〈0.05).结论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H.pylori感染可能会引起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升高,以PGⅡ为主.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1999年4月29日~30日,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科研协作组邀请56位国内H.pylori研究专家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了我国第一次H.pylori专家共识会议。会议主要对H.pylori的诊断、H.py-lori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H.pylori治疗等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并对H.pylori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对有关H.pylori的41个问题进行了书面表决,讨论及反馈意见汇总形成初步共识意见稿返回各位专家修改,集中提交到1999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第六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大会进行讨论,现将各方意见总结…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21世纪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胃运动障碍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目前胃运动功能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胃电图、胃排空等,本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电图及胃排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粘膜肥大细胞的增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粘膜肥大细胞(MC)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例健康自愿者和34例FD患者进行研究。每例胃镜下取胃窦粘膜2块,用免疫组化方法染色MC并计数。结果:34例FD患者胃粘膜MC数明显多于健康对照者(19.48/HSP±3.14/HSP与16.07/HSP±2.13/HSP,P<0.05),其中12例(35.3%)FD患者MC数超过正常人上限。且MC数与幽门螺杆菌( H.pylori)。胃粘膜炎症有明显关系。结论:FD患者胃粘膜MC数增多,可能参与了FD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4月29—30日,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科研协作组邀请国内H.pylori研究专家56人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我国第一次H.pylori专家共识会议。会议主要对H.pylori的诊断、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H.pylori治疗等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并对H.pylori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进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光 《胃肠病学》2008,13(3):134-136
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几乎均有慢性和(或)急性活动性炎症的组织学改变,使FD与慢性胃炎的鉴别更为闲难.亦影响了FD患者根除H.pyZo一治疗的研究。罗马Ⅲ诊断标准是以症状学为主的诊断标准,FD仅发生于具有心理调节障碍的特殊易感群体,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高敏感性、脑-肠轴调控功能异常以及某些神经介质和神经肽类物质分泌异常.并显示有遗传特征。根除Hpylori可能对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有益,在仔细评估患者利益和风险的情况下.可考虑对FD患者行根除H.pylori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文忠 《胃肠病学》2007,12(9):522-524
MaastrichtⅢ共识报告推荐对萎缩性胃炎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后一根除指征系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修订而来。在我国H.pylori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的共识报告中,推荐的相应指征为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和部分FD。与MaastrichtⅢ共识报告相比,桐城共识对H.pytori的根除指征作了更多限制,这对H.pylori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防治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F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H.pylori根除方案对F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160例H.pylori(+)FD患者随机分为10d序贯治疗组(60例)、7d三联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于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H.pylori根除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评估FD症状。结果:10d序贯治疗组、7d三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3.2%、74.1%和48.6%(符合方案分析)以及91.7%、71.7%和42.5%(意向治疗分析),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10d序贯治疗组和7d三联治疗组中H.pylori根除者的FD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0d序贯治疗和7d三联治疗的FD症状改善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H.pylori根除率高于后者,临床可推荐10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FD患者。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感染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和胃肠激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1999-04-29/30,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科研协作组邀请国内H.pylori研究专家56人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我国第一次H.pylori专家共识会议.会议主要对H.pylori的诊断、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H.pylori治疗等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并对H.pylori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请与会专家对H.pylori的41个有关问题进行书面表决,再将讨论及反馈意见汇总形成初步的共识意见稿,返回各位专家修改,集中后提交到1999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消化系病学术大会进行讨论,现将各方意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消化不良的基本概念以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这些疾病的病生理影响、治疗效果和其他益处,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和胃癌预防的重要措施, 由于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等原因, H.pylori根除率明显下降, 需进一步优化根除方案。基础研究显示某些中药能抑制H.pylori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铋剂四联方案联合某些中药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 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提高H.pylori根除率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本文结合2022中国H.pylori感染治疗指南的相关内容, 对中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作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动力、精神心理因素、内脏敏感性等致病因素.本文综述近年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学方面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型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分型及各型所占比例的意见不一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也不是很清楚,有关FD的HP感染率报道不一.我们观察了从1996年10月~1998年1月间所诊治的FD病人的HP感染状况,并根据其FD症状表现进行了分型,发现在FD各亚型中HP感染率有一定的差异.1 材料和方法FD患者系1996年10月~1998年1月门诊病人,有完整资料记录的共124例,男64例,女60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研究的深入,人们关注到FGIDs中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之间的重叠极为常见,且治疗困难.有腹泻表现的IBS重叠FD的临床表现与甘草泻心汤证颇为相似,临床用甘草泻心汤治疗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液及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与胃液排空的关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FD患者胃液及血清NO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FD患者、20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胃液排空时间、H.pylori感染的检查;以亚硝酸盐法检测空腹胃液及血清中NO浓度.结果 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的FD患者比较,胃液及血清NO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在胃排空延迟FD患者中H.pylori阳性及H.pylori阴性患者胃液及血清NO含量亦无明显差异(P>O.05);FD患者胃液NO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健康志愿者(P=0.01),血清NO浓度也高于无症状志愿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排空延迟的FD患者血清NO浓度与无症状健康志愿者相比P=0.056,而那些胃排空显著延迟(≥50 nin)的FD患者血清NO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健康志愿者(P<0.01);胃排空延迟的FD患者与胃排空正常的FD患者比较,胃液及血清NO含量增加,但以胃液NO浓度增加意义显著(83.0±10.4 vs 72.9±8.3,P<0.001),血清NO浓度仅在胃排空显著延迟(≥50 min)的FD患者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高(161.4±16.1 vs 139.3±22.9 P<0.01),FD患者胃排空时间与胃液NO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0.53,P<0.01),FD患者胃排空时间与血清NO浓度无直线相关性(r=0.19,P>0.05),FD患者胃液NO浓度的稳定性高于血清(变异系数13.6%vs 16.5%).结论 H.pylori感染不影响FD患者血清及胃液NO浓度;FD患者胃排空延迟者胃液NO浓度增高,血清NO浓度仅在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者增高;胃液NO浓度较血清NO浓度更稳定,胃液NO浓度与FD患者胃排空时间呈正相关;在研究FD患者胃排空与NO关系时,胃液NO浓度较血清NO浓度更稳定、更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