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而药物安全是保证患者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但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根据研究,美国住院患者受到医疗伤害的占3.5%,其中因用药疏忽或错误所致的占7%左右,因此,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非常必要。加强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环节,分析其原因,为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早发现、早处理、制定更为合理全面的化疗护理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两家三级甲等医院4年上报的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共40起进行回顾性归因分析。结果40起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最多的类别为给药错误,占27.50%;所有发生环节中,外周静脉化疗药物渗漏表现最为突出,占20.00%;查对不严是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内因,占15.69%;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为主要外因,占7.84%。同时,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不良事件的早发现。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现阶段分布为化疗前10.00%,化疗中35.00%,化疗后55.00%。40起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发现占56.67%,患者及家属发现占43.33%。结论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显示,护士的职业素质和医院的管理制度都有可待提高的空间,新型的、系统的化疗安全管理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加强药疗环节管理 规避儿科药疗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甚至灾难。药疗风险可以发生在用药过程的所有环节,医师、药师、护士以及患者或家属都有可能导致药疗差错的发生。有文献报道,与给药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约占护理风险事件的12.5%。另据报道,200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170万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由于儿科用药剂量小、品种多、频次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13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中,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所占的比例最大(66.15%),其次为意外伤害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占14.62%;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主要责任人所占的比重最大(53.85%),其次是主管护师(21.53%);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工作年限〈3年所占比重最大(57.69%),其次为3~5年者(29.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中,17:00~24:00段发生不良事件所占的比重较大(34.62%),其次为8:00~12:00时间段的,比例为22.31%。结论为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重症医学科应提高科室安全等级,采取措施减少用药错误,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药物治疗是病人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用药安全是保证病人治疗最有效的措施,但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据报道,美国住院病人受到医疗伤害的占3.5%,其中因用药疏忽或错误所致的占7%左右。另据文献报道,200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170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经统计,我院2007年1月-2008年8月上报的护理缺陷中70%用药差错为低年资护士所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岗前教育时进行安全用药知识及安全用药意识培训,降低或杜绝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纠纷或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23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管道滑脱、给药错误、跌倒;(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63.9%;(3)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86.1%;(4)工作年限在3年内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占64.8%;(5)中午、中班和夜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5.2%。结论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进行根本原因因分析,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在医院配置药物阶段、发送药物阶段、护士给药阶段、病区药物存放环节和药理学知识的培训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结果精细化管理前护士给药前发现接近错误事件占6.6%,给药阶段错误占比93.4%;精细化管理后护士给药前发现接近错误事件占比61.1%,给药阶段错误占比36.9%,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前,B级药物错误伤害事件占比3.3%、D级伤害级别占比53.3%、E级伤害事件15.0%;精细化管理后,B级药物错误伤害事件占比63.1%、D级伤害级别占比7.1%、E级药物错误伤害事件2.0%,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用药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用药差错伤害级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筛查护理给药风险事件,提出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为药物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框架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688例护理给药错误事件作为病例组,以病例组例数的2倍数在同时期药物执行数据库中进行随机抽样,抽样1376例未发生给药错误的护理给药事件作为对照组。对给药错误事件发生的相关客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职称、护龄、患者性别、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年龄、给药班次、交接班时段、工作时长、给药途径、药物执行的科室是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护龄、科室、给药途径、患者年龄、是否处于交接班时段纳入最终的护理给药错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P<0.05)。绘制并计算ROC下面积(AUC)=0.765,AUC>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结论护理给药错误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为临床药物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医院药物护理管理体系更具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每周透析频次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因素实施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经济状况、时间、相关知识及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共8题。结果 影响每周透析频次的因素有经济状况(78.5%)、时间(69.3%)、穿刺疼痛(53.9%)、相关知识贫乏(52.3%)、家庭(20.0%)、误解(7.7%)等。结论 经济状况、时间、穿刺疼痛、相关知识贫乏是影响透析频次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节约消耗品、灵活安排透析时间、改善穿刺方法、加强健康教育等方法干预,达到每周透析3次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危机事件的成因,提出防范策略,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主动上报的38例神经外科危机事件进行分析,寻找构成原因。结果因疾病及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危机事件各占事件总数的31.59%,患者因素占事件总数的23.68%,环境及药物因素分别占事件总数的5.26%和7.89%。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危机事件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需要通过预警评估、提高可视度、动态人力调配、维护环境安全、注重培训、物品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护理防范措施,达到控制神经外科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预防性评估,制定安全文化培训计划和结合针对性的护理质控安全督导,在提升执业护士对患者安全的认知,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PBL联合病例为引导(CBS)模式对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患者安全总结讨论会,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护理质控办监控护理安全薄弱环节。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安全态度、安全知识理论成绩及各科室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护士对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从(3.45±0.61)分提高到(4.20±0.79)分,安全相关理论成绩从(81.71±2.94)分提高到(86.88±3.90)分,每月护理缺陷事件由(8.50±1.15)起减少到(6.08±2.19)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4.161,-17.570,2.850;P<0.05)。结论通过安全文化培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及无缝隙的安全督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针对其采取防范措施,以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08--2010年上报的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结果工作5年内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占54.76%,低职称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职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居前4位的依次为给药错误,占34.8%;非计划性拔管,占18.6%;跌倒/坠床,占15.2%;压疮,占14.8%。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居前4位的依次为评估不足,占42.4%;查对错误,占29.0%;未执行操作规程,占15.2%;宣教不到位,占8.1%;给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的发生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5.054,17.833,20.875;P〈0.01),其中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8:00—11:00、14:00—17:00,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发生在1:00—5:00,跌倒/坠床主要发生在18:00—22:00;压疮的发生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不良事件的分析,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合理配备人力,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查找根源,制定有效措施,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全面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执行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手术室护士对120例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执行情况,对32名手术室护士用访谈法了解影响因素。结果84例按规定术前0.5~2h内给药,规范执行率77.50%;护士认为影响抗菌药物规范应用的因素是用药知识缺乏(81.25%)、医护沟通和协作不良(62.50%)、护士角色认知不足(31.25%)。结论手术室护士未能严格规范应用抗菌药物,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术室术前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执行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以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医院管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结合血液病专业的实际,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患者安全管理的危急值,制定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监测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错误发生率(2.0%)及患者跌倒率(0.4%)较对照组(2.4%,2.0%)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24,7.45;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错误(0.6%),高危药品外渗(0.4%),压疮(O%),导管脱落(0.2%),患者投诉(0.2%)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2.6%,1.8%,1.O%,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35,4.50,5.03,4.54,5.49;P〈0.05)。结论血液病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因素,防止不良事件及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9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医嘱依从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1年内各时段的医嘱依从性及1年时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1,2,4周、3,6个月及1年的医嘱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观察组1年时康复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提高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患者对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服务的真实需求。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家社区的2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89%。对延续护理服务项目非常了解的慢性病患者仅占21.4%(38/178);希望出院后继续接受医护照护的慢性病患者占80.9%(144/178);38.2%(68/178)的慢性病患者“不确定”延续护理服务对疾病疗效的影响;77.5%(138/178)的慢性病患者担心延续护理服务的自费比例问题。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包括安全用药知识、血压控制及自我监测、饮食指导、疾病相关知识、血脂及血糖控制与监测、康复锻炼方法等。希望由社区护士提供院外护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仅占8.4%(15/178)。结论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尚存在一些瓶颈,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护士人力资源,有效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何加敏  朱政  卢洪洲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4):1788-1793
由于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HIV感染者寿命得以延长,老年HIV感染者的人数不断增多,最终导致HIV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的人群逐年递增。NCDs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加之复杂的HIV抗病毒药物方案,会导致HIV感染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出现错服、漏服等现象。HIV感染者多药依从性问题逐渐引起重视。该文系统回顾了HIV感染者合并NCDs多药依从性管理的相关研究,对HIV感染者合并NCDs多药依从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提高合并NCDs的HIV感染者多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HIV感染者多药依从性管理的研究和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为完善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8 家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检查的所有医院已全部开展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最早开展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277 家医院中,分别有152 家(54.9%) 和132 家(47.7%) 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和压疮上报制度 ;目前,分别已有248 家(89.5%)、245 家(88.4%)、227 家(81.9%)、215 家(77.6%) 和216 家(78.0%) 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管路滑脱和意外事件上报制度;省部级、市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较县级、民营医院高.结论: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期谵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4例老年期谵妄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4例患者57例治愈(89%),3例未愈(4.7%),4例自动出院(6.3%)。结论护理人员加强对住院老年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正确认识老年谵妄的临床特征,早期发现谵妄的先兆症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是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