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针对其采取防范措施,以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08--2010年上报的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结果工作5年内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占54.76%,低职称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职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居前4位的依次为给药错误,占34.8%;非计划性拔管,占18.6%;跌倒/坠床,占15.2%;压疮,占14.8%。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居前4位的依次为评估不足,占42.4%;查对错误,占29.0%;未执行操作规程,占15.2%;宣教不到位,占8.1%;给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的发生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5.054,17.833,20.875;P〈0.01),其中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8:00—11:00、14:00—17:00,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发生在1:00—5:00,跌倒/坠床主要发生在18:00—22:00;压疮的发生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不良事件的分析,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合理配备人力,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查找根源,制定有效措施,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全面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上报的41例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特点,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性别及年龄、时间地点及不良事件的结局和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89岁和50~59岁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53.6%);护理不良事件分类中,发生率最高的为跌倒、压疮和给药错误;不良事件上报率最高的科室为老年科、神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 );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上午(08:00~12:00),夜间(00:00~08:00)和晚间(18:00~00:00);损伤结局中,跌倒是造成患者重度损伤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应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合理排班和配置各项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理水平,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23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管道滑脱、给药错误、跌倒;(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63.9%;(3)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86.1%;(4)工作年限在3年内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占64.8%;(5)中午、中班和夜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5.2%。结论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进行根本原因因分析,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SHEL模式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2006年发生的45起护理不良事件运用SHEL模式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结果与软件部分(soft),即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的占89%(40例),与硬件部分(hard),即护理工作场所有关的占62%(28例),与临床环境(envimnment)有关的占47%(21例),与当事人及他人(1itigant)有关的占64%(29例)。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2007--2008年共发生24起护理不良事件,与2005—2006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SHEL模式分析及防范护理不良事件有积极意义,能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组织科室护理骨干6名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分析2014年1—12月我院儿科所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的原因,依据分析结果,采取多种方法提升护士的潜在素质;收集2014年及2015年1—12月反映科室护理安全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随机抽查2015年全年护士身份核对执行情况、不规范核对行为,统计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2015年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2014年明显下降(P〈0.05),其中坠床例数下降明显(P〈0.05)。护理纠纷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身份核对流程执行率为100.00%,不规范核对行为为0.00%,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00%。结论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的原因,改进护士培养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环节,分析其原因,为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早发现、早处理、制定更为合理全面的化疗护理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两家三级甲等医院4年上报的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共40起进行回顾性归因分析。结果40起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最多的类别为给药错误,占27.50%;所有发生环节中,外周静脉化疗药物渗漏表现最为突出,占20.00%;查对不严是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内因,占15.69%;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为主要外因,占7.84%。同时,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不良事件的早发现。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现阶段分布为化疗前10.00%,化疗中35.00%,化疗后55.00%。40起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发现占56.67%,患者及家属发现占43.33%。结论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显示,护士的职业素质和医院的管理制度都有可待提高的空间,新型的、系统的化疗安全管理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4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2014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比较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班次、不同职称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不同职称护士在不同时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为: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意外事件;造成轻、中度损伤的占42.8%,重度损伤占2.4%;夜班、责任班、小班、主班出错率分别为50.0%、26.2%、16.7%、7.1%;不同职称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客观、全面地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制订有效的防范风险措施,进而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根因分析法( RCA)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根因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不良事件类别、发生的科室、时间、工作时段,与护理人员能力的关系及系统和非系统原因。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各科室共上报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33例。输液渗漏占45.5%,用药错误占15.2%,漏执行医嘱占9.1%;血液肿瘤科占27.3%,传染儿科占27.3%,新生儿科占24.2%;8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多;中、晚班重点时段发生多,占57.6%;护士自身因素占22.31%,而系统因素占61.99%。结论护士自身应加强学习与训练,认真履行护士职责;管理上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培训考核督导,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重视终点环节和系统的管理等,是预防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程英姿  瞿伟莉 《全科护理》2012,10(15):1396-1397
[目的]探讨妇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未落实查对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的工作年限为>15年的护士或<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责任护士及病人的关系.[方法]回顾某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2013年主动上报护理部的234起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对其涉及病人的住院护理级别、住院时间、责任护士职称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34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责任护士班次、职称及病人护理级别、住院时间、年龄有关(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是N班(21:00至次日08:00),护师级别的护士值班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48.7%),Ⅰ级护理的住院病人、住院时间≤3d、老年病人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科学合理安排N班护士人力、加强护师级别护士评估能力和风险意识的职业培训、关注Ⅰ级护理住院病人、刚住院病人、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消除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事件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对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2年1~12月255例医疗安全事件的类型、科室分布、事件级别和发生时间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5例医疗安全事件中,居前三位的为患者跌倒/坠床(21.5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6.86%),非计划拔管事件(10.59%)。医疗安全事件在内科系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外科系统,急救重症部。所有医疗安全事件中Ⅲ级事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Ⅱ级,Ⅳ级,无Ⅰ级事件。8:01~17:30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合理配置资源可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回顾2011年全院护理单元上报的50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原因、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不良事件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件、给药事件、管道相关事件,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其中护理人员违规操作又是主要原因;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发生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结论 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神科封闭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封闭病房2017年通过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上报的4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损伤结果、护士职称、护龄等进行分析。结果①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次前三位:暴力攻击、跌倒坠床、自杀自伤。②发生的主要原因:评估不足。③入院后一周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共20例,占44.45%。④发生率最高的两个时间段:9∶00~11∶00和19∶00~20∶00。⑤不良事件产生的后果主要是Ⅲ级。⑥护士职称低、护龄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低职称、工作时间短护士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为保证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老年精神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68例,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事件责任人、护士的护龄、发生班次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高的有给药错误(25%)、跌倒坠床(20.59%)、压疮(11.76%)、烫伤(8.82%)、走失(8.82%)、拔管错误(7.35%);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为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士的护龄以1~5年为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班次有关,白班出错频率最高(57.35%),夜班(32.35%)居第二位。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加强对护士的安全知识培训,加大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力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抓好对重点时段及薄弱环节的管理,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和风险评估,保证环境安全,落实护理工作制度,有效防控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目前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为口腔护士的工作提供借鉴及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门诊发生的4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为查对/识别不到位(22.92%),其次为高值耗材的丢失(16.67%),再次为针刺伤(14.58%)及供应室相关事件(14.58%)。结论:为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口腔护士在工作中应认真执行核对制度,正确合理的管理高值耗材,强化安全防范意识,针对性的增加目标人群培训,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为患者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6名临床护士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曾有护理不良事件经历的临床护士高达51.47%;发生后出现心理烦躁、压抑苦闷72.86%,怕病人或其家属知道后吵闹不休、投诉66.18%,怕领导批评、受处分44.29%,不敢公开承认21.43%。结论建立高效、畅通、无障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营造良好的医疗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可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方法]对2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25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查对制度不严,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为工作1-3年的护士和低职称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及应该如何改进,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防范,以期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广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的88例护理不良事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事件分类、分级、结局、发生时间及地点、发生季节、病人的一般情况、护士结构等.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前几位依次为跌倒38例(43 1%)、坠床18例(20.4%)暴力攻击10例(11.3%)护患纠纷10例(11.3%).不良事件的分级中三级32例(36.3%)、四级42例(47.7%).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受伤33例(37.5%),不良事件排前几位中跌倒致使伤害程度为轻度者所占比例最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段最高的2个时间段分别是清晨6点到8点和晚间8点到12点.季节为春季(3月、4月、5月)所占比例最高(32.6%).护士责任心不强,风险评估不到位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夜班护士出现的频率较高,占所有不良事件的68.9%.护龄6-10年所占比例最高,暴露出工作一定年限后思想麻痹,有所懈怠的情况.结论:应该加强病房护理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对夜班护士、护龄6-10年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的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操守,克服夜班工作人员少、没有护士长监督的情况,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落实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护理相关药物事件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预控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15所三级医疗机构,对选取的医疗机构上报至上海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1343例“药物事件”案例进行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以WHO患者安全国际分类法( ICPS)中的“影响因素”水平为类目构建的研究工具对案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事件发生时间分布中,发生于早班(8:00-16:00)的事件最多,占62.84%,这显然与早班治疗性护理最多最繁忙有关。年龄分布中,护理相关“药物事件”所累及的患者高龄者占绝对优势,70岁以上的患者,占32.45%,由此提示高龄患者自理能力、沟通能力薄弱,是用药差错的高危人群。 ICPS中将患者安全事件所致患者结果分为5个水平,即无、轻微、中度、重度、死亡。1343例“药物事件”中,无伤害占91.88%,轻微伤害占3.35%,中度伤害占2.76%,重度伤害占2.01%,无死亡案例发生。1343例护理相关“药物事件”中出现影响因素频次3185,发生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常规性违规、技术型错误中“疏忽”、技术型错误中的“过失”、规则型错误中“错误地使用了良好的规则”、知识型错误、沟通因素、错觉相关。结论应用患者安全国际分类法影响因素类目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从“人因失误”角度甄别系统和流程缺陷,提升患者安全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实施护理安全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不知晓率”最高的条目依次是发生失误后的原因分析方法(15.39%)、护理差错发生后的处理程序(12.88%)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流程(11.29%)。护士的年龄、护龄、学历及职称与护理安全知晓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1、0.494、0.303、0.471,P〈0.01)。结论:需结合护士知晓率较低的条目和培训需求,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加强护理继续教育,强化护士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不断深化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