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修饰电极--多壁碳纳米管-酰基吡唑啉酮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MWNTs/HPMαFP/GCE ),研究了异烟肼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反应机理.与裸GCE和MWNTs/GCE相比,异烟肼在MWNTs/HPMαFP/GCE上的氧化峰电流和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和酰基吡唑啉酮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在...  相似文献   

2.
张亚  邢艳  焦玉荣 《分析试验室》2021,40(3):270-274
将银纳米粒子(AgNPs)电沉积在碳纳米纤维(CNFs)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纳米银/碳纳米纤维修饰玻碳电极(AgNPs/CNFs/GCE).采用扫描电镜考察其表面形态,在K3[Fe(CN)6]-K4[Fe(CN)6]体系中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AgNPs/CNFs/GCE的电化学行为.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  相似文献   

3.
张亚  郑建斌 《化学学报》2011,69(16):1903-1908
用植物凝胶(GG)和亲水性离子液体(ILs)氯化1-庚基-3-甲基咪唑([HMIM]Cl)制得一种有效的复合膜(GG-ILs).将细胞色素c(Cyt c)包埋在该复合膜中并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构置了细胞色素c修饰玻碳电极(GG-Cyt c-ILs/GCE).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复合膜内的Cyt c仍保持其原始...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纳米ZnO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修饰玻碳电极(ZnO-MWNTs/GCE),考察了盐酸克伦特罗(CLB)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与MWNTs显著增强了修饰电极对盐酸克伦特罗的伏安响应,增加了电极的有效表面积,改善了电极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在2~30μmol·L-1和30~500μmol·L-1浓度范围内,CLB在所制备的修饰电极上的电流响应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且该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N-酰化壳聚糖(N-CTS)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得到N-CTS/MWNTs/GCE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和槲皮素(QU)在修饰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CTS/MWNTs/GCE电极能显著提高DA、QU的氧化峰电流,降低其氧化峰电位。在p H分别为7.38、6.8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A、QU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Ip(DA)=0.0397+4715.8673 c、Ip(QU)=-0.2645+256.8935 c,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多巴胺、槲皮素检测限分别达1.0×10-8mol·L~(-1)和1.0×10-6mol·L~(-1)。N-CTS/MWNTs/GCE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51%。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含DA、QU成分药物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6.
运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库仑法(CC),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萘乙酸(NAA)在玻碳电极(GCE),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s/GCE)和多壁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MWCNTs-IL/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NAA在GCE电极上于1.00V附近有一不可逆氧化峰...  相似文献   

7.
在玻碳电极(GCE)上采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硫堇(PTh)得到PTh/GCE修饰电极,并利用聚硫堇层共价结合和静电作用吸附金纳米粒子(AuNP′s)制得AuNP′s/PTh/GCE修饰电极。然后通过将ss-DNA/AuNP′s/PTh修饰电极置于cDNA杂交液中,于42℃杂交制得ds-DNA/AuNP′s/PTh修饰玻碳电极,实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探针在AuNP′s/PTh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固定,制得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Fe(CN)6]3-/4-溶液中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交流阻抗谱技术(EIS)对DNA的固定和杂交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在1.0×10-10~1.0×10-6mol.L-1的浓度范围内,该传感器可对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PAT基因)片段进行检测,检出限(3s)为3.2×10-11mol.L-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盐酸麻黄碱(Eph)在有序介孔碳(OMC)/Nafion和三(2,2-联吡啶基)钌(Ⅱ)(Ru(bpy)32+)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I-t结果表明,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Eph相比,OMC(分散在0.5%Nafion溶液中)、Ru(bpy)32+复合物在电化学领域具有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采用循环伏安(CVs)和I-t等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Eph在修饰电极上的动力学性质和线性响应范围.Eph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550μmol/L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6,检测限可达8.2μmol/L(信噪比为3).这种Ru(bpy)32+/OMC-Nafion/GCE传感器的制备具有节省时间、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该电化学传感器对运动员尿样中Eph的灵敏性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呋喃唑酮(FZ)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影响该修饰电极电流大小的主要条件,如底液的pH值、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Z在MWNTs/GCE上呈现不可逆的还原峰。与裸电极相比,FZ在修饰电极上的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大。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其峰电流随着FZ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4.9×10-7~5.9×10-5 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8.0×10-8 mol.L-1。该修饰电极对FZ的测定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药物制剂中FZ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将氧化石墨烯(GO)、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超声混合后滴涂到玻碳电极(GCE)基体上得到修饰电极(MWNTs/GO/CMC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NO2-和L-色氨酸(L-Tr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计算得MWNTs/GO/CMCS/GCE的有效面积为3.243 0×10-6cm2,电极膜表面积明显增加,加速了电子转移,有利于被测物质的吸附和富集。结果表明:NO2-(在pH 4.7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和L-Trp(在pH 4.0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在该修饰电极上分别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两者的浓度依次在1.0×10-7~3.5×10-1 mol·L-1和1.0×10-8~2.7×10-1 mol·L-1内与其相应的氧化峰电流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依次为1.2×10-8,5.0×10-8 mol·L-1。方法用于腐败生菜中NO2-含量和模拟样品中L-Trp含量的CV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分别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DNA/Nafuon-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功能化的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 DNA/NA-PDDA-G/GCE),用于DNA氧化损伤的监测及阿魏酸和当归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的评价。采用循环伏安法( CV)和交流阻抗法( EIS)对NA-PDDA-G和DNA修饰后的玻碳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修饰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以Ru( NH3)3+6为探针,采用方波伏安法( SWV)筛选出DNA/NA-PDDA-G/GCE电化学传感器在pH 7.0,Fe2+和H2 O2的配比为1∶5的Fenton体系中,经?OH诱导损伤30 mun后DNA的损伤程度最大。实验结果表明,当归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阿魏酸单体,但总体来说两者的抗氧化活性都弱于L-抗坏血酸。本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DNA损伤的监测,以及于抗氧化剂活性大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拉莫三嗪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修饰及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H2SO4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拉莫三嗪膜修饰玻碳电极(PLTG/GCE),用交流阻抗技术对修饰层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该电极对NO-2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和灵敏的电流响应,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9.6×10-6 ~ 1.1×10-3 ...  相似文献   

13.
螺旋碳纳米管(HCNTs)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好等特点。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盐酸硫利达嗪(TR)在HCNTs修饰玻碳电极(HC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HCNTs/GCE与裸玻碳电极及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相比,对TR具有更强的催化氧化性能,其差分脉冲伏安法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8.67~122.7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120μmol/L。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三聚氰胺(MA)膜修饰玻碳电极(GCE),然后采用原位恒电位沉积法制备金纳米颗粒(Au),并将其修饰于膜电极表面,制得纳米金/三聚氰胺修饰玻碳电极(Au/MA/GCE)。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修饰电极进行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分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亚硝酸根(N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NO2-在0.85 V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NO2-在1.0×10-5~1.0×10-3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8.9×10-7mol/L。将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样品中NO2-的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采用ZIF-8和有序介孔碳(OMC)修饰玻碳电极(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此修饰电极(ZIF-8/OMC/GCE)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修饰可增大裸玻碳电极的有效表面积、改善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8-羟基脱氧鸟苷在ZIF-8/OMC/GCE上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的电流响应值与8-羟基脱氧鸟苷的浓度在0.35~350μ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22μmol·L-1。采用修饰电极测定人尿样中的8-羟基脱氧鸟苷,加标回收率在90.1%~108%之间。  相似文献   

16.
将石墨烯涂覆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石墨烯/玻碳电极(Gr/GCE)。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将组氨酸修饰在石墨烯/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聚组氨酸/石墨烯玻碳电极(polyHiS/Gr/GCE)。用该修饰电极对曲克芦丁水解物进行电化学检测,实验表明,在最优条件下,该修饰电极对曲克芦丁水解物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其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6~4.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6,检出限为1.25×10-6mol·L-1。此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氟磺酸树脂Nafion将金属氧化物Fe2O3颗粒细胞色素c(Cyt c)固定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Nafion-Cyt c-Fe2O3修饰的玻碳电极,构建了基于直接电子传递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0.10mol/L 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显示出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为22mV。Cyt c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1.21s-1。修饰后的电极对过氧化氢有良好响应,响应时间小于10s,电极的安培响应与过氧化氢浓度在2.0×10-6~3.0×10-3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mol/L,米氏常数为1.35mmol/L,显示出较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聚合方法制备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的玻碳电极(GCE/pABSA),然后把带有正电荷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BPEIGr)和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依次修饰到电极上,制得GCE/pABSA/BPEIGr/AuNPs修饰电极。研究了双酚A在GCE/pABSA/BPEIGr/AuNP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修饰电极对双酚A有良好的电催化效果,在pH 7.0的PBS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双酚A在0.2~0.8 V范围内出现1个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峰。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双酚A进行了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0.05~10μ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μmol/L(3σ)。将基于此修饰电极的传感器用于浑河水和自来水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0%~105.0%之间。  相似文献   

19.
首先在非水介质中通过电化学氧化将L-酪氨酸以C-N键共价键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L-酪氨酸接枝单层膜.再在L-酪氨酸功能化的玻碳电极上对邻苯二胺进行电化学聚合,从而制备了聚邻苯二胺/L-酪氨酸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聚-o-PD-Tyr/GCE).研究发现聚-o-PD-Tyr/GCE在pH 6.8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催化作用,其氧化电位为0.35 V,比在裸玻碳电极上(0.58 V)降低了0.23 V,峰电流也明显升高.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2.5×10-4~1.5×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43.64μmol·L-1.经修饰的电极保存在0.1 mol·L-1PBS中,可至少稳定5d.对5×10-4mol·L-1抗坏血酸溶液连续测定10次,测得此电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20.
对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氯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上的电化学行为。MWNTs/GC电极对对氯酚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相比玻碳电极对氯酚的氧化峰电位负移76 mV,峰电流达到玻碳电极上的8倍。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富集时间、溶液pH和扫描速率对对氯酚氧化的影响。并采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氧化峰电流与对氯酚的浓度关系,结果显示峰电流与对氯酚的浓度在2.0×10^-7-2.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8×10-8mol/L(S/N=3)。放置7 d后,对氯酚在碳纳米管上的峰电流仍能达到最初电流的96.2%,表明电极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