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塔里木东南断陷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构成了塔里木东南断陷区侏罗系最主要的粗粒碎屑沉积体系,它们以短轴方向搬运-沉积为主。盆地不对称双断导致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偏向于主断裂一侧,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发育于断陷盆地的陡坡,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在缓坡一侧发育。侏罗系含油砂岩的主力油源属于浅海相成油母质,来自下伏古生界。辫状河河道砂坝、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昆北断阶带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了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重要的油气储集意义。利用录井、钻井岩心、地震、测井以及粒度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了辫状三角洲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昆北断阶带辫状河三角洲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为辫状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五个微相。纵向上,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演化过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道多期次叠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化作用较弱。平面上,受两大物源体系影响,发育两个主河道,河道化程度横向差异较大。同生期断层是制约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首要因素,物源供给制约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分布和物质构成,古地貌制约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态分布。综合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柴西南昆北断阶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下白垩统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不断有新的发现,显示出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研究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与泉一段物源、沉积相、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对天然气富集区带评价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重矿物、砂岩碎屑成分及地震剖面等资料确定长岭断陷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一段沉积时期主物源方向为西南及南部,以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同时,还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登娄库组沉积早期,发育多个被低凸起分隔的次断凹,在断凹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体系分散于各断凹内,且互不影响;登娄库组沉积后期,长岭断陷性质由断陷向坳陷转换,断凹相互连通,沉积中心趋于一致,来自多个物源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沉积中心推进。泉一段沉积时期,长岭断陷整体沉降,沉积中心北移,至此完成了由断陷向坳陷的转化,辫状河在宽缓的地形上广泛发育,河道砂体具有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的特征。前期勘探揭示,辫状河道相互叠置形成的厚砂层,是主要的储集体类型,结合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评价优选出2个主要有利区带:①登娄库组上部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带,主体分布于长岭断陷南部哈尔金—西西里嘎与双坨子—老爷府低凸起带;②泉一段底部辫状河道叠置带,在长岭断陷南部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前三角洲构成,主要沉积特征是:(1)缺失曲流河等陆上环境,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积体系;(2)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较低;(3)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发育,常反复叠置成巨厚层;(4)前缘通常形成在距高地不远的湖盆边缘。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化主要受湖盆边界类型、距湖盆距离和古气候的制约,中侏罗世时,辫状河道沿倾向逐渐向湖盆进积和横向迁移,从而形成规模较大的席状砂体。中、下侏罗统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油层段,上侏罗统棕红色泥岩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它们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和描述,在戴南组一段和三垛组一段共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岩相组合的特点,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研究认为戴南组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三垛组一段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其中下亚段为辫状河,上亚段为曲流河。戴南组一段沉积期,曲塘次凹北部断阶带以及曲塘次凹南-东斜坡带、海北次凹南-西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格架。三垛组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辫状河河道和洪泛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内心滩砂体发育;上亚段沉积期演变为曲流河河道、堤岸和泛滥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凸岸一侧发育边滩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及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砂体物性较好,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中央凸起带、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洼陷带,西部和南部斜坡带存在明显沟谷.受构造-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受东部断坡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受西部和南部缓坡及沟谷控制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别是受西部缓坡控制在北部洼陷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图7参17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域古近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分布与演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海域古近系为断陷盆地充填沉积,主要富砂沉积体系为三角洲,三角洲类型多样,其类型和平面分布明显受构造-古地貌和物源通道的控制,其中扇三角洲受凹陷断裂边界控制并分布于凹陷断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断陷挠曲斜坡,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于沉积缓坡带.从沙河街组到东营组,渤海海域古近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有规律地发生变化:沙三段沉积时期构造差异活动强、地形高差大,沙三段以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为主;沙一二段及东三段沉积时期构造差异活动减弱、地形高差减小,造成扇三角洲数量减少、规模减小,辫状河三角洲数量增多、规模增大;东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主要为整体沉陷,造成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为主,仅辽东湾局部地区存在由走滑断裂引起的构造差异活动,形成了扇三角洲;东一段沉积时期发生大规模的整体构造抬升,湖区范围缩小,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深层储集层特征,在露头剖面观测基础上,结合录井、微量元素及重矿物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喀拉扎组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开展研究。研究区喀拉扎组主要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相,平面上发育3个大型沉积体系,自西至东分别是齐古断褶带中段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齐古断褶带东段头屯河地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阜康断裂带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纵向上,喀拉扎组表现为进积沉积序列,自下而上发育4个沉积旋回。喀拉扎组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主要受侏罗纪晚期天山造山带活动的控制,3个大型沉积体系在盆地内部形成了厚度超过200 m的砂岩储集层,特别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分选好,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可与深层大型背斜构造相匹配,成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昆北断阶带古近系储集层特征研究,结合测井与地震资料,分析古近系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相展布、沉积储集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昆北断阶带受古昆仑山物源控制,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砂体呈南西—北东向展布;路乐河组下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上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下干柴沟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层物性较好,具有发育优质储集层的有利条件;路乐河组致密储集层中存在甜点储集层,油气分布受泥质杂基含量控制。昆北断阶带沉积储集层新认识对该区油气发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切六号、切十二号和切十六号构造油气勘探获得成功,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亿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心成分、粒度及沉积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对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西北部渐新统崖城组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崖城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岩性以粗碎屑岩为主,夹多层薄煤层并含有海相自生矿物海绿石;粒度累积概率曲线类型多样,兼有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特点;层理类型包括平行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均质层理和潮汐层理等,此外还发育冲刷面及变形构造,反映了复杂多变的水动力环境.对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崖城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为断陷早期平衡充填背景下发育于箕状断陷主断裂隐没端附近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海南隆起和崖城凸起.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的煤层可作为良好的气源岩,与以粗碎屑岩为主的储层组成了有利的生储配置,对崖城13-1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的沉积学特征与聚煤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琼东南盆地钻井、岩心、测井、构造形态等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琼东南盆地崖城组成煤作用、成煤环境及成煤模式。崖城组的成煤作用主要为凝胶化作用;煤层多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和潮坪的潮间带上部、潮上带泥炭沼泽环境;主要的成煤沉积体系在崖城组早期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在崖城组中、晚期主要为潮坪—泻湖体系。在综合研究各种影响成煤作用因素的基础上,从沉积环境和构造形态角度建立了6种主要的聚煤模式,即冲积扇扇前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泻湖—潮坪聚煤模式、浅海周缘扇三角洲和滨海带聚煤模式、深水半地堑凹陷聚煤模式、浅水半地堑凹陷聚煤模式、深水地堑凹陷聚煤模式。  相似文献   

13.
哈密坳陷三叠系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综合地震、测井、沉积和古生物等资料对其进行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将其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分别由3个体系域组成,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哈密坳陷三叠系主要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沉积相,其中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主要的储集体发育相带,湖泊相是有利的烃源岩和盖层发育相带。早、中三叠世哈密坳陷中南部缓坡带广泛发育辫状河相,北部、西北部主要发育曲流河相;晚三叠世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克拉玛依组沉积晚期哈密坳陷北部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4.
高邮凹陷为苏北-南黄海泰州组-阜宁组统一盆地解体形成的戴南组箕状断陷之一。戴南组断陷有断裂、侵蚀、挠曲成因3大类坡折,坡折平面凸缘、凹缘2类样式,构成10种坡折类型;存在泰州组-阜宁组新岩系、基底岩系2套物源,前者大套泥岩深刻影响了戴南组沉积体系建设。在明确岩相概念后,发现和命名了泥屑流扇相新类型,提出水下冲积扇、泥屑流扇、泥石流扇、扇三角洲、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是戴南组主要沉积相类型。阐述了戴南组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中,断陷陡坡、缓坡和洼陷不同坡折带的沉积体系类型、展布及演化特征;发现了凸缘坡折沉积富砂的扇,凹缘坡折建设富泥的扇,总结出物源-坡折-扇相-砂体之间关系规律,并指出了砂岩发育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只在研究区北端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研究区Guaduas组经历了两期湖平面的升降旋回,十几个短期旋回.由于辫状河道频繁改道,河漫滩以及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沉积形成的隔夹层分布广泛,储层的连通性变差,形成非常复杂的油水系统.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6.
塔河地区石炭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塔河地区石炭系仅发育下石炭统巴楚组和卡拉沙依组。经研究,石炭系中共发育块状砂质砾岩相、板块交错层理含砾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等 11种沉积微相。石炭系中共识别出 4大沉积体系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体系、泻湖-潮坪体系和碳酸岩台地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最为发育,是石炭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碳酸岩台地体系发育最为局限,仅在巴楚组底部见到。  相似文献   

17.
胜坨地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胜坨地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特征特殊。综合大量地质资料描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三层结构,由下而上依次发育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主体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常见多个河道砂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沉积砂体的储集性能良好,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多种微相。沉积特征主要受古地貌、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等因素影响。古地貌对沉积相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东强西弱是沉积相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着沉积相的物质组成,并最终影响其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砂砾岩扇体发育特征及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刘传虎 《石油物探》2001,40(1):64-72
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具有坡度陡、物源近及构造活动强烈、古地形复杂等特点,以断裂带为依托发育了洪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等6类砂砾岩扇体。本文在对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类型及特征、地震相模式、成藏规律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于砂岩扇体的地震描述技术,应用于DY、ZC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勘探中,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