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为观察后路器械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复位作用,自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应用爱德华和沈氏经后路复位内固定器械治疗爆裂骨折64例,分别观察骨折复位,椎管形态和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显示2周内和2周以上手术组伤椎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7.8%和52.1%恢复到正常的95.5%和90.3%,水平移位分别由术前的17.3%和18.7%达完全复位,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6.1°和23.4°分别恢复以术后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DRFS骨折椎内固定、小关节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新方法。方法 对 2 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DRFS行骨折椎及邻椎内固定 ,小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手术方法 ,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 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 2 5° ,术后 5°;椎体前高术前平均 32 % ,术后恢复到 95 % ;骨折椎体后上角突入椎管术前平均 2 8% ,术后完全复位。随访无椎体前高及脊柱后突矫正角度丢失。 2 5例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1~ 3级改善。结论 骨折椎内固定明显提高复位与固定效果。该术式简单、安全、复位完美、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后路器械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复位作用。自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应用爱德华和沈氏经后路复位内固定器械治疗爆裂骨折64例,分别观察骨折复位、椎管形态和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显示2周内和2周以上手术组伤椎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7.8%和52.1%恢复到正常的95.5%和90.3%。水平移位分别由术前的17.3%和18.7%达完全复位.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6.1°和23.4°分别恢复到术后的2.8°和4.2°。CT示2周内手术组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有显著改善,而2周以上手术组无显著变化。不完全截瘫2周内和2周以上手术其脊髓神经恢复率分别为91.3%和90%,认为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对椎管的间接减压是有效的,并以2周内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53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6~24个月随访,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2.3%,术后95.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82.4%,术后98.8%。Cobb角术前23.5°,术后3.2°,除脊髓神经完全损伤有1例无恢复,其余皆有完全、部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牢靠高效、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需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取经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万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3~2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恢复理想,骨折椎体基本恢复正常高度。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固定治疗能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增加,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使伤椎复位近正常高度并保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可行的,不仅使伤椎复位满意,矫正后凸畸形,而且可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钉棒系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14~32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56.3±12.1)%,Cobb角(16.8±7.9)°;术后12周伤椎椎体压缩率(16.5±7.9)%,Cobb角(7.4±6.1)°。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即时复位程度高、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丢失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椎爆裂骨折经后路临椎椎弓根内固定连同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收治36例胸腰椎单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弓根临椎加伤椎内固定顶压撑开复位。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后凸畸形纠正、伤椎椎体复位满意。远期伤椎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获得良好结果。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不失为基层医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后路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终板撑开钳复位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终板撑开钳复位中央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爆裂患者30例(32个椎体),男22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47岁。骨折节段:T111椎,T125椎,L114椎,L28椎,L32椎,L41椎,L51椎。按Denis分型:A型4椎,B型25椎,C型1椎,D型1椎,E型1椎。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8个月时椎体前缘相对高、椎体成角,了解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情况;通过CT测量术后椎体内空隙率,通过CT重建片了解术前中央终板骨折塌陷及术后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术前40.1%,术后98.2%,术后8个月97.8%,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而术后8个月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伤椎椎体成角:术前18.3°,术后2.7°,术后8个月3.2°,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而术后8个月与手术后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术后椎体内空隙率3.1%,中央终板骨折塌陷复位满意。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同时终板撑开钳对中央终板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5例。结果11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6&#176;,术后平均7&#176;;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42%,术后平均8%,112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作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使用AF钉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32例T11-L3不稳定性骨折,其中女21例,男11例;年龄58~72岁,平均62岁。采用AF钉固定加椎板、横突和椎体内植骨。术前后均行X线和CT检查。观察脊柱稳定性、植骨融合以及脊柱高度、椎前骨片凸出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32例AF钉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或疼痛需行内固定折除。术后3个月开始骨折植骨融合。X线片显示椎体后突角从22°恢复到8.5°,前缘高度从50%恢复到86%,后缘高度从94%恢复到98%。CT显示6例骨片凸入椎管内,术后骨折完全恢复。结论:早期使用AF钉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能提供早期坚强固定,椎体良好的三柱稳定,植骨是AF钉力求成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颅骨钛板成形加后路植骨重建椎板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技巧,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21~66岁,平均41岁。受伤部位:T--3例,T129例,L1 16例,L23例,L32例。骨折类型:屈曲型12例,伸展型8例,爆裂型13例。除5例行急诊手术,其余病例发病至手术时间5~12d。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减压后颅骨钛板成形加后路植骨融合重建椎板。25例应用GSS,8例用AF固定。观察术后伤椎管大小、脊柱稳定性、椎体高度的恢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经1-3年的随访,平均25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21)%恢复至(96±3)%;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14±9)%恢复至(98±2)%;Cobb角由术前平均(26±10)。恢复至术后(2±1)。;伤椎管容积由术前(43±20)%恢复至术后(93±6)%。结论:颅骨钛板成形加后路植骨重建椎板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椎板减压后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重建了后柱结构,增加了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6~56岁,平均36.6岁。其中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4例(邻近骨折3例,跳跃骨折1例),骨折脱位5例。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2例,C级9例,D级7例,E级20例。分别于术后3~5d、12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及CT,对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椎管占位、内固定物状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现象。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24.5±9.5)°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6.2±4.7)°;椎体压缩百分比由术前(42.3±11.1)%恢复至术后(5.1±5.2)%,末次随访时(6.5±5.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由术前的(34.9±11.2)%恢复至术后(5.3±4.7)%、术后12个月时(5.4±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除3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可纠正后凸畸形、椎体压缩及椎管占位,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并作出对比,评出其优越性。方法总结2005年至2008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38例,其中采用后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20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病椎高度变化,脊柱后突角度改变,内固定有无松脱,折断及椎管狭窄程度改变。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月,X线复查示:前路手术组病椎植骨均骨性愈合,高度未见明显丧失。后路手术组有9例高度明显丢失,后突畸形明显,3例出现断钉、脱钉.后路组有明显椎管狭窄。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AF内固定联合“H”形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飞  吴华 《脊柱外科杂志》2008,6(5):261-264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结合"H"形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82例,其中"H"形植骨36例、横突间植骨融合30例、未植骨16例。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定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所有患者的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在随访中显示"H"形植骨可更有效地降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内固定物断裂的机率(P〈0.05)。结论采用AF内固定结合"H"形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39例,术前椎体前高47.6%±18.7%,椎体后高76.8%±15.4%,Cobb's角平均22.8°±10.5°。结果术后椎体前高96.5%±7.3%,椎体后高97.8%±3.2%,Cobb's角平均6.0°±3.5°,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1.0~3.5年,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简便有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5年3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8例。骨折节段—单椎体骨折:T101例,T114例,T1213例,L118例,L211例,L32例;双椎体骨折:T12与L16例,L1与L23例。结果平均随访13.5个月,按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1级以上。影像学检查比较,未发现明显的矫正度丢失。植骨块位于中央、己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及內固定失败。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减压更彻底、更安全,能较好地重建前中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 11月至 2009年 9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硫酸钙骨水泥椎体增强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37例,男 21例,女 16例; 年龄 39耀60岁,平均 47.3岁。术后评估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 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败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随访 14~37个月,平均 19个月。无内固定失败。 16例术前神经功能部分损害者 12例完全恢复,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自固化硫酸钙平均于术后 3个月开始吸收,椎体骨折术后 5个月内愈合。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 55.40%±9.79%恢复至术后 85.46%±6.56%,最终维持在 82.35%±7.48%; 矢状面 Cobb角由术前 22.45°±7.74°恢复至术后 6.86°±5.27°,最终维持在 9.66°±5.88°。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 1.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 20.4。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硫酸钙骨水泥椎体增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简便,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及进行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