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35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痛情况进行JOA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部疼痛症状缓解明显,优21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有效率95%。术后椎间植骨临床愈合35例,植骨愈合有效率100%。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神经根孔入路腰椎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2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行后路TLIF手术加椎弓根固定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痛情况进行VAS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25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1例仍有轻度腰痛,融合率为100%。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1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均行ALIF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8~28个月。15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1例仍有轻度腰痛。术前平均VAS和ODI评分分别为7.7±1.1和38.7±2.3,术后分别为2.3±0.2和12.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A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内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内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36例慢性失能性下腰痛病人 ,经腰椎间盘造影术证实为腰椎间盘内破裂 ,选择腰椎体间融合术 ,其中 8例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PLIF) ,2 8例行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 (ALIF)。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病人的腰痛情况进行视觉疼痛自我评定尺 (VAS)评分 ,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6~ 2 6个月 ,平均 18个月。 8例行PLIF者 ,6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 ,2例仍有轻度腰痛 ,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8例行ALIF者 ,2 7例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 ,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行PLIF患者 ,融合率为 88% ,行ALIF者 ,融合率达 97%。 结论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内破裂的有效方法 ,但应严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PLIF手术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比较几种形式的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63例患者根据融合方式分成A (椎弓根固定 后外侧植骨)、B (椎弓根固定 后路椎体间自体植骨)、C (椎弓根固定 后路椎体间融合 Cage) 三组, 使用ODI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 使用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 使用SUK标准对术前术后的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进行融合的评估。结果: 三组病例42例获得随访, 随访1~2年。B、C两组在腰椎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A组, C组在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方面均优于A、B两组。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内窥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7月~2008年9月本科采用内窥镜下P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32例患者、传统开放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评价.随访时间24~37个月,平均32.4个月.对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对比术前、术后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术后第3d腰痛VAS评分低于双侧组(P =0.016).单侧组术后优良率为100%(32例),椎间融合率为93.8%(3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4%(3例),与双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病变且只需要单侧操作即可完成减压和椎间融合、而非手术侧结构完整者而言,内窥镜下PIJ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斜形放置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组23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单枚Cage斜形放置的椎体间融合;Ⅱ组21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对两组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影像学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5~36个月,两组间JOA评分、骨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下腰痛缓解的VAS评分、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优于Ⅱ组(P<0.05)。[结论]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的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PLIF术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5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术式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0-2005年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随访6月-2年的结果,评估其腰痛改善率及术后疗效等级.结果 术后腰痛改善率92%,疗效优为23例,良24例,结论 PLIF术式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阐述、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的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53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低度腰椎滑脱患者。分析手术前后的Boxall滑脱率、滑脱角及椎间高度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及融合率、手术方式、并发症之关系,阐述临床治疗新体会。[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9~21个月),49例(92,5%)病人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的Boxall指数、滑脱角及椎间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融合器后移;1例患者发生椎间隙低毒性感染;2例患者发生神经根牵拉伤;1例发生融合器下沉。[结论]腰椎滑脱通过腰椎后路一次完成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与围手术期密切相关,手术过程因人而异,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协调性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0月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扩大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填塞Cage行椎间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方法,它可同时进行神经根减压及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