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Pd/D3520催化剂对烯烃催化加氢的性能,考察了双键碳原子上取代基与加氢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加氢速率与F和R有如下关系,相关系数r=0.93?并探讨了添加吡啶系列化合物对加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吡啶系列化合物可提高苯乙烯和丙烯腈的加氢速率,对于苯乙烯的催化加氢反应,logR0与各取代吡啶的PK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0。两方程表明,取代基从双键碳原子上吸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Pd-SnO2/D3520系列催化剂催化碳碳双键化合物加氢活性与取代基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加氢活性与F,R,和Es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线性关系与Sn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系列同三核铬、锰、铁羧酸配合物的FAB-MS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进行了系列同三核羧酸配合物〔M3O(O2CR)6Py3〕X(M=Cr,Mn,Fe;R=CH3,C2H5,C6H5;X=Cl-,ClO4-;Py为吡啶)的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研究。获得了包括配位吡啶在内的完整阳离子峰。在研究其断裂规律时,主要观察到4个系列碎片离子:Ⅰ.〔M3O(O2CR)n〕+,n=6~2;Ⅱ.〔M3O(O2CR)nO〕+,n=5~1;Ⅲ.〔M2O(O2CR)n〕+,n=3~1;Ⅳ.〔M2(O2CR)n〕+,n=4~2。通过对该系列配合物质谱断裂过程的比较和分析,获得了配合物稳定性随金属离子及配体的变化如下:金属离子,Cr>Mn>Fe;桥配基,-CH3CO2>-C2H5CO2>-C6H5CO2;端配基,Py>H2O。本研究及先前的工作〔1,8〕还为某些三核铬,铁羧酸配合物在以乙炔加水或加氢为探针反应中存在活性物种:〔Cr3O(O2CR)3~4〕,〔Fe3O(O2CR)3〕和〔Fe3O-(O2CR)O〕~〔Fe3O4〕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4.
在具有K2NiF4型结构的Sm2-xSrxNiO4(x=0.4,0.5,0.6,0.8,1.0,1.2,1.4,1.5)化合物上进行了CO催化还原NO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低Sr^2+取借代量与高温、高Sr^2+取代量的反应途径不同,这可从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中金属-氧键的标准生成焓的总和、NO还原的表现活化能及化合物上O2的脱附行为等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三苯基膦铑为催化剂,对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催化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用NMR,FTIR,动态粘弹谱和化学分析对加氢产物进行了表征,证明RhCl[P(C6H5)3]3可有效地使共聚物中的C=C加氢,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未加氢的双键含量小于0.71%。  相似文献   

6.
有机试剂的pK0a是其重要的物化参数,它是有机试剂酸碱性的度量,决定其配合物的稳定性.根据Swain-Lupton的工作,每个取代基的效应可用两个参数:场/诱导效应参数与共振效应参数来描述.本文应用Hansch改进的参数值研究了pKa与取代基常数的相关性,建立了下式.pKa=pK0a+r1F+r2R  相似文献   

7.
陈寿山  滑艳玲 《结构化学》1994,13(3):211-215
报道了双(1-正戊基环己基茂)二氯化钛[(η5-C5H4C(CH2)5(C5H11-n]2TiCl2(I)及双(1-甲基-1-(α-噻吩基)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η ̄5-C5H4C(CH3)_2-]2TiCl2(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二者均系单斜晶系,(I)的空间群为P2/n,晶胞参数a=14.180(2),b=6.562(1),c=17.046(3),β=99.63(1)°,Z=2,V=1563.8,Dx=1.188g/cm3,F(000)=596,Mr=553.56,λ=0.71073μ=4.59cm-1,R=0.058,Rw=0.066;(1)的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5.713(1),b=6.617(1),c=13.591(1),β=92.78(2)°,Z=4,V=2309.8,Dx=1.430g/cm3,Mr=497.41,λ=0.71073,μ=7.822cm-1,F(000)=1032,R=0.055,Rw=0.072。茂环上取代基对茂环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空间阻碍的增大使得取代基与茂环相连C-C单键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盐为原料,用柠檬酸络合法按[La1-kSrx□k-x]2CuO4(X=0、0.05、0.1、0.15、0.2,k=0.025)的配比制备了5个样品.应用多晶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此La-Sr-Cu-O系列A2BO4型复合氧化物的非完整结构.结构研究表明,此系列结构空位型非完整的存在,使结构中B位的铜离子变价为Cu2+和Cu3+.但是,随着A位Sr加入量的增加,A位空位的减少,结构中B位Cu3+量随之减少,Cu2+量随之增加,样品对于CO氧化的催化性能缓慢下降,而NO还原的催化能力增强.高价态的Cu3+的存在是实现对CO催化氧化的条件;而Cu2+给电子能力促进了No-的生成,是NO催化还原的活性来源.从此系列样品的催化性能和精细结构的研究可得出,适当地调节A2BO4型结构中A位和B位的空位及Sr2+的掺入量,使B位Cu2+和Cu3+保持适当的比例,可获得CO催化氧化和NOx催化还原同时具有较高活性的催化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9.
邓文礼  杨大本 《结构化学》1994,13(6):451-456
报道一种新类型的有机电子晶体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C_(14)H_9NO_2)和N-对甲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C_(15)H_(11)NO_2)的晶体和分子结构,(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b,a=7.649(4),b=11.659(2),c=23.739(3)A,V=2117.0A ̄3,Z=8,D_c=1.401g/cm ̄3,M_r=223.23,μ=0.885cm ̄(-1),最终偏离因子R=0.053,R_ω=0.048;(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_1,a=7.624(2),b=11.237(1),c=13.856(2)A,V=1187.0 A3,Z=4,D_c=1.328g/cm ̄3,Mr=237.26,μ=2.764cm-1,最终偏离因子R=0.036,R_ω=0.03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内酰亚胺碳、氮、氧原子与其苯并环共平面。化合物(2)中的甲基碳原子与取代基苯环共平面,苯并酰亚胺平面与取代苯环平面间的夹角分别为58.4°(化合物1)和56.2°(化合物2)。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种新类型的有机电子晶体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C_(14)H_9NO_2)和N-对甲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C_(15)H_(11)NO_2)的晶体和分子结构,(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b,a=7.649(4),b=11.659(2),c=23.739(3)A,V=2117.0A ̄3,Z=8,D_c=1.401g/cm ̄3,M_r=223.23,μ=0.885cm ̄(-1),最终偏离因子R=0.053,R_ω=0.048;(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_1,a=7.624(2),b=11.237(1),c=13.856(2)A,V=1187.0 A3,Z=4,D_c=1.328g/cm ̄3,Mr=237.26,μ=2.764cm-1,最终偏离因子R=0.036,R_ω=0.03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内酰亚胺碳、氮、氧原子与其苯并环共平面。化合物(2)中的甲基碳原子与取代基苯环共平面,苯并酰亚胺平面与取代苯环平面间的夹角分别为58.4°(化合物1)和56.2°(化合物2)。  相似文献   

11.
过渡金属单取代的杂多化合物[(n-C4H9)4N]8-n[PZn+BrMo11O39](Z=M2+n、Fe3+、Co2+、Ni2+、Cu2+)对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环己烯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基于动力学、红外光谱及电化学方法的研究,对反应机理作了讨论.认为这类取代的杂多化合物与H2O2作用形成了活性中间体,活性中心为参与取代的过渡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2.
二苯膦基锂与6,6-二甲基富烯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反应,生成含膦取代环戊二烯基负离子(Ⅰ),它与FeCl2络合,生成1,1',二(1-二苯膦基-异丙基)茂铁(Ⅱ)。(Ⅱ)与PdCl2(PhCN)2反应,生成杂双核络合物(Ⅲ)。茂铁(Ⅱ)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3382(5)nb,b=0.8550(1)nm,c=1.7309(4)nm,β=109.16(2)°,V=1.87082  相似文献   

13.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标题化合物C_(20)G_(20)O_2S_2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体,空间群为C_2/C,晶胞参数α=1.1504(2)nm,b=1.1781(2)nm,c=1.4443(3)nm,β=101.14(3)°;V=1.9206(7)nm~3,z=4,D_x=1.233mg/mm~3,F(000)=752.最终偏离因子R=0.0436.化合物中碳氧双键键长为0.1193nm,碳碳双键(C(1)-C(2))键长为0.1338nm,S-C_(sp)~2键键长为0.1762nm。  相似文献   

14.
新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AI^3对KBrO3氧化Bang花青褪色的催化行为,建立了测定痕量铝的催化动力学动力学分析方法。本法线性范围为0~160ng.mL^-1,检出限为1.0ng.mL^-1。除Cu^2+、Fe^3+、Cr(Ⅵ)外,其余离子均不影响测定。Fe^3+和Cu^2+、Cr(Ⅵ)的干扰可分别有效消除。测定了人发、茶叶和不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8.4%~102%,RSD为1.3%~2.1%(n=6)。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考察了一系列氯合5,10,15,20-四取代苯基卟吩合铁(Ⅲ)T(R-P)PFe(Ⅲ)Cl(R=o,m,p-Me,MeO,Cl,Br,I,NO2,o-t-Bu,p-t-Bu,o-NH2,Et,i-pr)作模拟酶单加氧催化剂,以亚碘酰苯作供氧体对环己烷进行羟化反应时的取代基效应。环己醇产率随取代基R的拉电子性增强而提高,对位取代基常数σp与环己醇产率间存在Hammett线性相关式:1g(YR/YH)=3.2σp-0.03。邻位取代基的立体效应也增加环己醇的产率。  相似文献   

16.
改变金属和载体的种类可以改变高分子催化剂的活性。本文在D3520负载的Pd催化剂中添加SnCl2.2H2I.FeCl3.6H2O,Pb(OH)2,BiCl3,形成D3520负载的金属氧化物──钯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SnO2,Fe2O3的引入对原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助催化效果,其中Fe2O3的引入使原单位金属高分子催化剂对苯乙烯的催化加氢活性提高110%,PbO,Bi2O3的引入使催化加氢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报道2,4-Br2C6H3OCH(CN3)CO2Sn(C6H11)2CU3(1)和2-OCH3-4-CH3CH=CHC6H3OCH2CO2Sn(C6H11)2CH3(H2O)(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Ⅰ)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3.067(3),b=10.594(3),c=18.157(4),β=106.99(2)°,Z=4,Dc=1.672g/cm3,V=2403.73,μ=43.731cm-1,Mr=622.99,F(000)=1232;(Ⅱ)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0.409(1),b= 12.570(2),c=20.664(2),β=83.51(1)°,Z=4,Dc=1.281g/cm3,V=2686.4A3,μ=9.761cm-1,Mr=539.28,F(000)=1120.最后的偏离因子,化合物(Ⅰ)R=0.046,Rω=0.046;化合物(Ⅱ)R=0.049,Rω=0.047。晶体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Ⅰ)和(Ⅱ)中的锡均被配体的3个碳和2个氧原子配位,配位原子呈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化合物中的环己基均为椅式构象;化合物(Ⅱ)中,配位水分子和另一分子的羰基氧与芳环上的甲基氧?  相似文献   

18.
黄小荥  周锡庚 《结构化学》1996,15(3):223-226
报导了一种新型(C_5H_5)3Nd(THF)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839(7),b=10.520(3),c=26.599(9),β=98.50°,V=3553(3),Z=8,D_c=1.54g/cm ̄3,M_r=411.63,μ=29.29cm(-1),F(000)=1640,最终偏离因子为R=0.061,Rw=0.073。新晶体结构在空间群、晶胞参数和Z值上均明显不同于前面的报导,在Cp3Ln·THF系列化合物中,这是首次发现同一化合物可以用两种分子堆积方式结晶。  相似文献   

19.
Cp2TiR(OMe)/AlEtCl2体系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青  温青  卢泽俭 《催化学报》1998,19(5):455-458
由双环戊二烯基钛取代环丁烷化合物经与甲醇反应得到的Cp2TiR作为主要催化剂,在烷基铝存在下催化乙烯与丙烯共聚合,研究了助催化剂种类,铝钛比和单体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氯的烷基铝能有效促使主催化剂呈现活性。根据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关系测得两种单体的竞聚率为rE=5.3,rp=0.03,rErp=0.16,表明该体系为无规共聚合。  相似文献   

20.
王家喜  杨德育 《结构化学》1996,15(6):473-477
用X-射线晶体结构衍射法测定了双[1-苄基-1-乙基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η5-C5H4C(C2H5)2CH2C6H5]2ZrCl2(I)及(1,2-二异丁基-1,2-甲基-乙基桥联)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η5-C5H4C(CH3)(C4H9-i)C(CH3)(C4H9-i)C5H4-η5]ZrCl2(Ⅱ)的结构。二者皆为单斜晶系,(I)的空间群为P2/n,a=12.582(3),b=7.992(2),c=14.979(3)A,β=101.68(1)°,V=1474.9(9)A3,Mr=612.84,Z=2,Dx=1.38g/cm3,μ=5.69cm(-1),F(000)=640,R=0.033,Rω=0.036。(Ⅱ)的空间群为Cc,a=13.309(3),b=9.591(1),c=16.449(8)A。β=4.83(3)°,V=209.2(2)A3,Mr=458.63,Z=4,Dx=1.456g/cm3,μ=7.77cm(-1),F(000)=952,R=0.051,Rω=0.061。化合物(I)以重叠式存在,两个苄基处于反式。晶体(Ⅱ)以交叉式存在,甲基、异丁基以反式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