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内镜下高频电软凝术以其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为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肿瘤等诸多病因导致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1]。2020年上海消化内镜高频电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应用于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及术后大血管出血止血,尚未将消化性溃疡出血纳入适应症[2]。然而2021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ACG)上消化道和溃疡出血临床指南中推荐可以采用高频电软凝术治疗出血性消化性溃疡[3]。针对形成胼胝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常见的止血钛夹、药物喷洒及其他热凝止血手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4]。我们对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栓塞止血失败后,行高频电软凝术成功止血,效果满意并且值得临床推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南昌县人民医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22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为常见病因,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抗酸及内镜止血效果好。结论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各有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证实的30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总结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96.35%(290/301),内镜下止血成功率93.55%(58/62)。结论消化性溃疡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在消化道出血的救治中,急诊内镜、选择性血管造影以及内外科的紧密配合与协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为规范ANVUGIB的诊治,我国于2009年发布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近年人们对ANVUGIB的临床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2015年,我国有关专家对原有的指南进行了更新,希望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18日<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立会议在河南郑州顺利召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白书忠、杂志社社长游苏宁、亚太消化内镜学会会长曹世植教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编委及通讯编委等共15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特点和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组织编写了"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我国指南)并于2010年3月颁布。这是我国首次发表的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诊治指南,为各级医疗单位的临床医师提供了具有指导的文件。  相似文献   

7.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是消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2010年NVUGIB国际共识意见(ICON-UGIB)[1]明确指出了此类患者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复苏与内镜前处理,而2011年GUT杂志在线发表了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家共识意见(以下简称亚太共识),根据亚洲的实际情况(如经济水平、药物代谢特点等)制定了更符合亚洲人群的NVUGIB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医生已十分熟悉.但随着急诊胃镜的开展,我们发现许多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非此因,而是由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所致,我们且称之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收治的54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发现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例(46.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81-581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重要性的认识,规范使用阿司匹林,自2005年起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的组织下,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下,国内40余位著名心脑血管专家参与起草,并经编委会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形成《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35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性溃疡132例,急性胃黏膜损害49例,胃癌34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6例,其他4例。所有病例均先给予内科综合治疗,230例出血停止,3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给予急诊手术治疗,11例消化性溃疡因再次出血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癌29例行胃癌根治术(含姑息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晚期胃癌5例全身衰竭死亡,病死率2.5%,2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合并痔静脉破裂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循环衰竭死亡。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急性胃黏膜及胃癌损害占相当比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积极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有手术指征的病例也应在安全有效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出血控制后再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GUT于2011年4月在线发表了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家共识意见(以下简称亚太共识).该共识意见根据亚太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临床最常见的12个关键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处理的指导意见.为更好地使我国广大临床医师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共识意见,国内几位消化病学专家分别就亚太共识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特点.方法 将2008年6月~2010年1月21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病、食管冒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而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撰写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规范治疗建议>(下简称"建议")[中华消化杂志,2009,29:75-77].详细叙述了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治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诊治途径,读后受益非浅.但文中提到的部分内容,似有值得探讨之处,特此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4.
243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我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因和诱因及各月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份至2007年12月243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消化性溃疡最多,依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胃癌。上消化道出血中多数无明确诱因,有明确诱因的以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最常见。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4月、8月、10~12月显著增高,2月和9月显著降低,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各月分布无显著差异,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2月最高。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诱因是NSAID类药物,每年4月出血发生率最高,避免使用NSAID类药物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近10年我院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诊治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14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2005-2009)上消化道出血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而近5年(2010-201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前、后5年两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相对上升,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复杂性及当今变化趋势成为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的重点,而内镜具有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 修订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 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推荐意见,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修定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推荐意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本院9年多来收治的310例非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的病因。[方法]对行急诊内镜检查的310例非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失代偿期并UGH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0例非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失代偿期并UGH患者,占同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并UGH患者的63%(310/492);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219例(70.64%),消化性溃疡59例(19.03%),急性糜烂性胃炎31例(10%),胃体中分化腺癌1例(0.32%)。[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并UGH常见原因,其中以门脉高压胃病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下面简称2005版指南),指南的主体内容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1].指南制定以来,广大临床医师,特别是呼吸专科医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与诊断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临床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8年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版指南进行了修订.现将本次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2009年的元旦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成员在此向全国读者问好: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新的一年里将<中华消化杂志>办得更好,并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