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基于Quadrant-sextant通道工作系统的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经Quadrant-sextant通道工作系统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实验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运用Cochrane协作网及其Rev Man 5.2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与结论]经筛选,最后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2篇进行Meta分析,包括1 242例腰椎滑脱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Quadrant-sextant通道工作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ODI指数及并发症上皆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提示基于Quadrant-sextant通道工作系统微创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几年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进步,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如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对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综述,并且包括了近年来微创治疗的进展,进一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其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近年国外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研究增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是讨论的焦点。该文就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以及滑脱复位是难点,目前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康复更快.目的:分析微创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依据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治疗术后症状复发原因和翻修手术的方式及疗效。方法对19例腰椎滑脱症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滑脱节段不稳定、滑脱复位丢失6例;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滑脱加重13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体间或横突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36(22.5±0.8)个月。植骨均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再次复位后矫正度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按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腰椎滑脱症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初次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忽视植骨融合以及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翻修手术的关键是彻底减压和复位以及充分的椎间及后外侧植骨。  相似文献   

6.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临床最常见的脊椎滑脱。目前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包括手术还是非手术保守处理,腰椎融合还是非融合,以及开放还是微创术式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治疗的研究进展,从循证医学证据的角度,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邵珂  吉立新 《中国骨伤》2019,32(3):283-287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指征已基本形成共识,针对该病的手术方案主要是峡部修补、椎管减压、滑脱复位、脊柱融合,治疗原则主要是缓解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但对于各环节实施的具体方式及程度仍存在较大争议。开放手术能够对严重峡部裂腰椎滑脱进行彻底的减压、复位、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但手术创伤过大,而微创手术则可以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同时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住院及康复时间,降低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推崇,但对于重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欠佳。现就近年来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康复锻炼、支具矫正等非手术方法。早期手术方式单纯神经减压术会引起脊柱不稳及滑脱加重。手术治疗金标准为生物性融合,内固定是融合术可靠的辅助方法。滑脱复位术是值得考虑的术式,峡部关节直接修复术和椎体切除术是对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等的必要补充,微创技术已用于临床治疗。该文从腰椎滑脱治疗的方法、材料、器械、效果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行OLIF与MIS-TLIF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OLIF治疗28例(OLIF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7~84(63.00±9.38)岁;采用MIS-TLIF治疗30例(MIS-TLIF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8岁(61.13±11.10)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  相似文献   

10.
腰椎滑脱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滑脱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康复锻炼、支具矫正等非手术方法.早期手术方式单纯神经减压术会引起脊柱不稳及滑脱加重.手术治疗金标准为生物性融合,内固定是融合术可靠的辅助方法.滑脱复位术是值得考虑的术式,峡部关节直接修复术和椎体切除术是对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等的必要补充,微创技术已用于临床治疗.该文从腰椎滑脱治疗的方法、材料、器械、效果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进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7例;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结果随访9~39个月,平均26个月,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为8.7分,随访时为2.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分,随访时为2.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8.2%,随访时为2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无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晓明  李明 《颈腰痛杂志》2008,29(4):368-371
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诊断手段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入,治疗方法上也不断革新,主要体现在手术治疗方法上的进步,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多种术式,其总的原则是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理和生物力学环境,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近年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本文拟对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做简单回顾和总结,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行后方入路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手术,对照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48例,明显改善6例。54例中24例Ⅰ度滑脱,其中22例术后X线片检查证实完全复位;Ⅱ度滑脱30例,28例完全复位,另2例滑脱部分复位。术后无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结论 USS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随诊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两种内固定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是否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135例进行调查,所有病例均采用腰椎后路手术,其中采用单纯植骨融合术21例,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复位装置加植骨融合术85例,应用椎弓根钉复位装置和螺纹椎体融合器(TFC)联合固定29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结果 应用内固定复位装置的病人术后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均明显提高;且术后6个月后,联合内固定装置可有效提高椎体融合率而降低患者腰痛及椎体滑脱复发率。结论 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的椎体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关键,联合内固定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和病人对快速康复的需求,以脊柱内镜手术为主的精准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愈来愈普遍,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逐渐成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UBE技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效率高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1-3]。与单轴脊柱内镜系统不同,UBE手术具有观察通道和工作通道,器械内镜独立,手术视野较大,手术操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Ⅱ度以上滑脱早期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 1985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手术治疗腰椎Ⅱ度以上滑脱 4 0例。结果 随诊 6~ 72个月 ,平均 2 2个月。 4 0例中 34例症状完全消失 ,优良率 85 %。应用USS系统 10例 ,其中 7例Ⅱ度滑脱 ,3例Ⅲ度滑脱 ,全部解剖复位。结论 对腰椎Ⅱ度以上滑脱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满意。应用USS系统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后路椎间融合与后路环形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分别应用3种术式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患者58例,比较手术时间、并发症、椎体滑脱矫正与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以及下腰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三者均可以明显改善下腰痛;后外侧融合减少了术后一过性下肢麻痛的发生率但易出现植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后路椎间融合及后路环形融合明显提高了植骨融合率,降低了假关节发生率和滑脱矫正度的丢失。结论3种后路融合术都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退变性腰椎滑脱宜选用后外侧融合;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宜选用后路椎间融合技术;Ⅱ度以上严重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或合并腰椎管狭窄需行广泛减压者宜选用后路环形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微创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微刨脊柱外科领域中已成为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已被逐渐应用于对脊柱骨折、腰椎滑脱症、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强化和后凸成形、腰椎不稳症、椎间盘源性疾病的诊断或治疗。人们对微创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从1998年9月1日至2003年9月1日的5a时间内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98例腰椎滑脱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98例患者中男74例,女124例,其中Ⅰ°滑脱97例,Ⅱ°滑脱86例,Ⅲ°滑脱12例,Ⅳ°滑脱3例。结果术后3个月获得随访174例,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136例,术后1a或者更长时间获得随访52例,平均随访1.9a(3个月~4年)。围手术期并发症:神经损伤3例,硬膜撕裂3例,取骨处疼痛3例。远期并发症:术后残留神经症状3例,复位丢失10例,内固定失败9例,假关节形成8例;邻近节段退变加速4例。结论术后复位丢失,假关节形成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加速是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多发并发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椎间融合是脊柱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1911年Hibbs和Albee首次介绍脊柱融合术的稳定性,Mercer于1936年提出脊柱融合理论,该观点逐渐被广大的脊柱外科医师所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主要应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侧弯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等疾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不同术式,手术由原来大切口开放性手术转化为小切口或经皮借助于特殊工作通道的微创手术,本文就不同的腰椎椎间融合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