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激引起大鼠脑卒中时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其在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高血压脑卒中模型,应用抑制性差减克隆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刺激因素组)和正常对照鼠脑(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每组随机挑取2 88个克隆,进行测序及GenBank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两组共有4 5 6个可用序列,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了分类,发现大鼠卒中后脑组织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 <0 .0 1) ,2 88个克隆中未发现运输蛋白/膜转运及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 脑组织运输蛋白/膜转运及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可能是脑卒中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对狼疮肾炎(LN)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LN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不同数量的MSCs共培养.分组:A组:T淋巴细胞;B组:MSCsI+T淋巴细胞(MSCsl:T=1:5);C组:MSCs2+T淋巴细胞(MSCs2:T=1:20);D组:MSCs3+T淋巴细胞(MSCs3:T=1:100).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FCM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CD28和CD152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调亡情况,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的水平.结果 在体外,MSCs对由PHA诱导的LN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MSCs呈剂量依赖性.MSCs抑制T淋巴细胞CD28表达,对CD15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MSCs能促进LN患者T淋巴细胞TGF-β1基因的表达,抑制IL-10、IFN-γ基因的表达.结论 MSCs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抑制T淋巴细胞CD28表达和促进T淋巴细胞TGF-β1,基因表达及抑制IL-10、IFN-γ基因表达来下调LN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7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代表Th1水平)和IL-10(代表Th2水平)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3例未测出.在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7例表达IFN-γ和IL-10两种细胞因子,17例仅表达IL-10. 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存在Th1/Th2的漂移现象,明显表现为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升高,存在Th1/Th2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单抗和γ-干扰素(IFN-γ)单抗联合应用对T细胞活化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凋亡机制.方法 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T细胞与胰岛细胞株RINm5F共同培养,联合应用ICOS单抗和IFN-γ单抗48 h后,AnnexinV/PI法观察RINmSF细胞凋亡率,RT-PCR法观察凋亡相关和胰岛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ICOS单抗与IFN-γ单抗联用,T细胞活化诱导的RINm5F细胞株凋亡率(%)显著下降(IgG对照71.89±3.29,ICOS单抗39.66±2.05,IFN-γ单抗45.65±1.59,ICOS单抗+IFN-γ单抗20.49±0.95),这可能与死亡受体途径FAS/FAS配体,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等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有关;同时两者联合应用后,RINmSF细胞株INS1、INS2及PDX-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胰岛素分泌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 ICOS单抗和IFN-γ单抗联合应用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的同时,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诱导T细胞对胰岛细胞无反应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肾组织细胞凋亡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20只B6D2F1代杂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及对照组(10只),12周后处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包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Fas、FasL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UNEL法结果显示模型组肾组织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各组均有Fas、FasL表达,正常对照组有极少量Fas表达.表达部位在肾小球系膜细胞;FasL表达部位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Fas mRNA表达增高。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FasL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正常对照组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阳性细胞极少;模型组肾组织血管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可见IFN-γ和IL-4阳性细胞,且IL-4阳性细胞明显高于IFN-γ,提示Th2细胞表达占优势。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绀INFγ/和IL-4阳性细胞明显升高,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IFN-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IL-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cGVHD狼疮样小鼠模样小鼠模织细胞凋亡异常及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狼疮肾炎(L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基因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LRP16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16转染3T3-L1脂肪细胞、C2C12成肌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建立LRP16基因高表达细胞系;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检测LRP16对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LRP16对PPARγ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GLUT-2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LRP16基因高表达细胞系,3组细胞中LRP16表达均为对照细胞的2倍;对照3T3-L1脂肪细胞、C2C12成肌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率明显高于LRP16高表达细胞(P<0.01);对照333-L1脂肪细胞、C2C12成肌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的PPARγ及GLUT-4或GLUT-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LRP16高表达细胞(P<0.05).结论 LRP16通过下调PPARγ表达抑制细胞葡萄糖摄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家兔直肠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出生后5、15、25、35、60及90d家兔60只,分成6组,取直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对IFN-γ、IL-4、TGF-β1在直肠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出生后5d家兔直肠组织内未见IFN-γ、IL-4和TGF-β1的表达.生后15d家兔直肠内可见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数量较多.25-35d,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呈单个散在分布.60d,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主要定位于肠腺之间固有层.黏膜表面上皮偶见阳性细胞浸润;90dIFN-γ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减少(P<0.05).15-35d,IFN-γ阳性细胞较IL-4阳性细胞数量多,60d后则以IL-4阳性细胞为多.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家兔直肠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在生后15-25d增高,在35d降低(P<0.05),以IF...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治疗前后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8(IL-18)的mRNA表达及分泌水平的变化。探讨软肝冲剂对肝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和25例肝硬化患者软肝冲剂治疗前、治疗2、4、6月后PBMC中TGF-β1、IFN-γ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HA体外诱生PBMC培养上清中TGF-β1、IFN-γ和IL-18分泌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PBMC中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IFN-β1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软肝冲剂治疗后,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水平逐渐下降,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IFN-γ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逐渐上升,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软肝冲剂能通过下调PBMC中TGF-β1 mRNA和上调IFN-γ和IL-8 mRNA表达,对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克隆人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iatchenko等[1]报道了一种新的快速克隆差异表达基因cDNA的方法,称为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十分适用于克隆造成某种特殊细胞表型的特异表达基因,例如正常和病变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人肝细胞癌(HCC)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基因的突变与表达异常有关。我们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克隆HCC与癌旁非癌组织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人肝细胞株Huh-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μmol/L GABA与Huh-7细胞共同孵育24h,以PBS处理的Huh-7细胞为对照,提取mRNA,并逆转录成cDNA.与芯片杂交,根据杂交信号强弱筛选相关基因.结果:共筛选出27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1条基因表达下调,16奈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因主要是与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功能相关,另外还有部分基因功能不详.结论:GABA对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一定作用,GABA可能参与肝细胞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阐明衰老时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胸腺 (HPAT)轴基因表达规律 ,探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老年大鼠与青年大鼠 HPAT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老年大鼠下丘脑多种神经递质或其受体如 GABA- AR、α1 ER、Glu R、多巴胺转运蛋白表达下调 ;垂体多种促性腺激素包括 FSH、LH、Gn RH下调 ;生长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受体下调 ;脾淋巴细胞促凋亡基因 caspase- 1、caspase- 3、CPP32β、Dnaseγ、PKC delta、Bnip31、p47上调 ,抗凋亡基因 cathepsin B、MTA1下调 ,抗增殖基因 Rb、BTG1表达上调 ,促增殖基因 Jagged1及 c- myc、c- fos、v- jun、Rgc32、Cyclin B1、Cyclin G- associated kinase下调。结论 衰老时 HPAT轴的衰退以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下丘脑 -垂体 -生长激素轴、免疫系统受损最为明显 ,神经递质、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基因低表达及免疫细胞促凋亡基因高表达而抗凋亡基因低表达 ,促增殖基因低表达而抗增殖基因高表达是受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多种因素共同参与β细胞凋亡是其死亡的主要形式,其中以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与β细胞凋亡关系最为密切,下面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咪多吡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环境饲养的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咪多吡治疗组及左旋多巴治疗组各20只,各组均分为4 d、8 d亚组;对照组和PD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咪多吡治疗组给予灌胃0.5 mg/kg咪多吡,左旋多巴治疗组灌胃10 mg/kg左旋多巴;采用免疫组化法统计大鼠脑部黑质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阳性细胞数;Western印迹检测IFN-γ、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IFN-γ、TNF-α、IL-1β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d的表达量高于4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模型组相比,左旋多巴治疗组和咪多吡治疗组中IFN-γ、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降低,8 d的表达量低于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旋多巴治疗组相比,咪多吡治疗组中IFN-γ、TNF-α、IL-1β表达量降低,8 d的表达量低于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多吡可通过抑制大鼠脑黑质IFN-γ、TNF-α、IL-1β因子的表达,发挥其对P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氧反应元件(HRE)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121在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转染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EGFP-C3-9HRE-CMV-VEGF121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到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在不同低氧浓度及不同缺氧时间下培养,通过RT-PCR、Western-Blot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基因成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低氧浓度组可见明显目的基因条带,且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及缺氧时间的延长,目的基因表达增强;低氧环境下,转染后的成肌细胞表达VEGF121蛋白产物明显增加;低氧环境下可见报告基因EGFP表达,常氧环境下未见报告基因表达。结论:以多拷贝HRE构建低氧启动子插入VEGF基因上游,可作为控制VEGF基因表达的开关,这对于防止VEG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后VEGF基因过度表达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成纤维滑膜细胞(FLS)p53基因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抑制FKS内p53基因表达,并与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检测转染后FLS中骨保护素(OPG)表达及白细胞介素(IL)-6分泌.并对与之共培养的CD4+细胞膜胞质内蛋白干扰素(IFN)-γ、IL-17、IL-4和CD25以及IFN-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IL-17、Foxp3 RN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p53基因被抑制后,FLS分泌IL-6减少,但OPG表达未受影响.p53基因被抑制的FLS使共培养的CD4+T淋巴细胞内IL-17及IFN-γ蛋白和RNA表达上调,但对CD4+T淋巴细胞RORγt RNA影响不大.虽可上调Foxp3表达,但CD4+CD25high细胞阳性率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FKS内D53表达对RA外周血Th1、Th17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TAHCCP1转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TAHCCP1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TAHCCP1在肝细胞中上调或下调的基因,探索其可能的调节功能. 方法:设计并合成TAHCCP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TAHCCP1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TAHCC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AHCCP1,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两组间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在筛选的1 152点cDNA芯片中,有110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占9.55%),98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8.51%),包括一些与体内免疫调节、脂类代谢、蛋白质的翻译合成、氧化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方面的基因. 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TAHCCP1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TAHCCP1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γ-氨基丁酸(GABA)作用肝星状细胞系HSC-T6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10 umol/L的GABA作用于HSC-T6细胞24 h,提取mRNA,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以GABA处理和未处理的T6细胞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dscDNA),并分别标记为Tester和Drivet,酶切后与接头连接,经两次杂交,构建消减杂交文库,将消减文库的扩增产物进行转化、克隆分析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将测得序列再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5种基因表达上调,其中包括与DNA合成、线粒体、肿瘤抑制以及凋亡相关的4类基因,结果显示GABA可能促进HSC-T6细胞增殖而抑制凋亡.结论:用SSH技术可以成功获得GABA刺激肝星状细胞基因上调的监测,证明GABA能够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κB蛋白激酶α及γ基因沉默对巨噬细胞分泌的NF-kB依赖性的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将IκB蛋白激酶仅α及γ基因沉默后,观察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NF-kB的活化以及多种NF-kB依赖性的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RNA干扰处理后RAW264.7巨噬细胞中IKKα及SIKKγ基因表达出现明显下调,而对照组中IKKαy及IKKγ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经LPS刺激活化,IKKα和IKKγ表达随作用时间逐渐增强.IKKα及IKKγ基因沉默后,可导致TNF-α、iNOS、IL-10、IKBα等多种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明显下调.结论:IKKα及IKKγ两种蛋白激酶参与NF-kB信号通路的调节,NF-kB信号通路的活化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L)-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干扰素(IFN)-γ、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1周后分离提取脾脏淋巴细胞,分别用0、25、50ng/ml重组IL-17(rIL-17)培养24、48、72h,流式细胞术测定培养后T辅助细胞(Th)1比例,RT-PCR测定培养细胞IFN-γ、IL-6及TGF-β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6及TGF-β的水平。结果:与0ng/ml组比较,25ng/ml组rIL-17作用后Th1细胞的比例、IFN-γmRNA表达水平及IFN-γ浓度均下降(均P<0.05)。但是不同浓度组和时间组内,IL-6和TGF-β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IL-1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分化及IFN-γ的分泌起抑制作用,但是对TGF-β及IL-6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人肝癌细胞经干扰素(IFN)-γ基因转导前后细胞表型及基因型图谱的差异。方法:①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IFN-γ基因转导前后人肝癌细胞HepG1表型的变化;②应用微阵列膜片分别与未转导及转导了IFN-γ基因的HepG1mRNA进行杂交,同时设一团支书地空白载体LXSN的HepG1 mRNA与膜片杂交作为对照,比较杂交信号,获得表达差异的基因。结果:①IFN-γ基因转导的HepG1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表面绒毛结构数量增多,绒毛变细 ,变长,HLA I和Ⅱ类分子表达增高;②IFN-γ基因转导后,HepG1细胞有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一些基因较未转导的IFN-γ时表达增高,一些较未转导的IFN-γ时表达减低。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主要为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结论:IFN-γ基因修饰HepG1细胞后使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并且在基因表达上也发生改变。运用微阵列技术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基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也可为优化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