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长波紫外激发的SrZnO2:Eu^3+, Li^+发光材料, 用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Eu^3+离子在SrZnO2基质中主要占据Sr^2+离子不对称性格位, 发射来源于5D0→7F2 612 nm为主的红光. 加入电荷补偿剂Li^+离子能显著提高发光强度, 350~400 nm内的激发峰也有明显提高, 同时观察到来自Eu^3+离子高能级5D1→7FJ(J=0~2)的跃迁发射, 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 SrZnO2:Eu^3+, Li^+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长波紫外激发红光荧光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Eu^3 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凝胶和玻璃,通过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的激光发谱,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曲线,研究了掺Eu3 的SiO2玻璃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当Eu3 的掺杂量大于1.86%(质量分数),Eu^3 的发光强度趋于稳定,当样品的退火温度大于300度时,SiO2凝胶玻璃中吸附的水已基本除净,此时显示出Eu^3 的特征发射光谱,谱带位置分别是614,596,577nm,分别归属于^5Do-7F2,5D0-7F1,^5D0-^7F0跃迁,对应的激光发光谱显示6个峰,位置分别是318,362,380,393,412,462nm,说明300-500度是凝胶向玻璃转变的关键温度,而水对Eu^3 的发光有强烈的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Ga2S3:Eu^2 和SrGa2S4:Eu^2 系列荧光粉。发现Ga2S3:Eu^2 的发射峰位于570nm附近,SrGa2S4:Eu^2 的发射峰位于535nm附近。同时进一步探讨了SrGa2 xS4 y:Eu^2 体系中,过量的Ga对发光的影响,通过漫反射光谱和XRD谱确定过量的Ga是以Ga2S3的形式存在于SrGa2S4相中;通过荧光光谱发现过量的Ga并不引起SrGa2S4:Eu^2 发射峰的位移,而是增强其在400-520nm处激发峰的强度,从而增强Eu^2 在535nm处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4.
Eu:GGG纳米荧光粉体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共沉淀方法并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了Eu:GGG荧光粉体。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结构,计算了其晶格常数,为1.2371nm。室温下,测量了Eu:GGG的光致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激发光谱在波长240~287nm的谱带内和393。。处有强的激发,分别来自于Eu^3+O2^-间的电荷迁移态吸收和Eu“的^7F0→^5L6的跃迁吸收,同时在274nm处也出现了Gd^3+的^8S7/2→^6I1的特征吸收。393nm激发下,591nm处的发射峰最强,对应Eu^3+的^5D0→^7F1的磁偶极跃迁,可能由于部分Eu^3+处于反演中心对称格位所致。随着烧结温度升高,Eu:GGG的发光强度增强,这可能由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样品晶粒尺寸变大,单位体积内被激发的Eu^3+离子数增加引起,而591nm发光的荧光寿命变短,可能是由Eu^3+离子的能量共振传递过程中发光被陷阱捕获所致。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半干半湿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GdAlO4:Eu^3+荧光粉,并用X线衍射(XRD)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和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对CaGdAlO4:Eu^3+形貌、粒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柠檬酸溶胶-胶法、半干半湿法和固相法制备CaGdAlO4:Eu^3+生成纯相的温度分别为900,1200和1400℃。FE—SEM照片显示CCaGdAlO4:Eu^3+颗粒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烧结温度下,粒径大小为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最小,半干半湿法居中,高温固相法最大而且团聚现象严重。以280nm近紫外光激发,CaGdAlO4:Eu^3+发出明亮的橙红色荧光,以Eu^3+的^5D0→^7F2跃迁为主,发光强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400℃烧结温度下,以半干半湿法得到的样品发光最强。室温和低温发射谱中Eu^3+的^5D0→^7Fj,发射峰的数目都表明:Eu^3+在CaGdAlO4中只占据偏离反演中心的一种格位。  相似文献   

6.
Eu3+在SrZnP2O7中的发光性能和Eu3+, Bi3+间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ZnP2O7:Eu^3+荧光粉,该荧光粉的激发主峰值位于400nm,适用于UVLED管芯的激发;在紫外激发下的发射峰由位于591和597nm(^5D0~^7F1),616,624和629nm(^5D0~^7F2),656nm(^5D0~^7F3)及688nm(^5D0~^7F4)4组线状峰构成,对应Eu^3+的特征跃迁,呈现橙红色发光。分析了Eu^3+离子浓度对样品发光效率的影响,随着浓度增加,其发射一直增强,但其发光效率已经开始减弱。Bi^3+的加入使发光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并讨论了在SrZnP2O7基质中Bi^3+对Eu^3+的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β-二酮有机配体9-乙基-3,6-二(乙酰基-3-苯甲酰基)咔唑(H2L)及其铕配合物,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表明Eu^3+与H2L发生配位。配合物的溶液荧光光谱不仅有613 nm处的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还有445nm处配体的宽带蓝色发光,属H2L^*→H2L跃迁带,而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只有611 nm处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半峰宽仅7 nm,单色性好,表明该固体铕双β-二酮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8.
在玻璃制备过程中加入硝酸银,然后通过高温退火得到包含银纳米粒子的Er^3+掺杂锗酸盐玻璃和Eu^3+掺杂硼酸盐玻璃样品。根据Mie—Drude理论拟合了这些玻璃样品中银纳米粒子等离子体振荡吸收谱,得到了退火时间与银粒子粒径的关系。用488nm Ar^+激光器激发不同退火时间的这些玻璃样品,分别监测Er3^3+的^4S3/2-^4I15/2和Eu^3+的^5D0-^7F2的发射,发现包含银纳米粒子的玻璃样品较不包含银纳米粒子的玻璃样品,Er3^3+和Eu^3+的发射分别增强3.6和1.25倍。通过分析玻璃样品的吸收谱和发射谱,排出了表面等离子振荡引起稀土离子发射增强的可能性。对Er^3+掺杂的玻璃样品进行Judd—Ofelt理论分析,发现随着退火时间增加J-O强度参数减小,Er^3+的^4S3/2能级的辐射跃迁几率保持增加,表明引入银纳米粒子引起稀土离子周围晶体场发生变化是稀土离子发光增强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Eu^2+,Ce^3+单掺和双掺KMgF3。分析了样品的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均为单相,颗粒粒度分布集中。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显示:在单掺Eu^2+的KMgF3中,没有观察到位于420nm附近由微量氧色心引起的宽带发射,只发现峰值位于360nm附近的锐峰线发射,说明溶剂热合成的KMgF3∶Eu中氧含量极低;在KMgF3双掺体系中由于Eu^2+和Ce^3+竞争吸收激发能,Eu^2+把能量传递给Ce^3+,存在Eu^2+→Ce^3+能量传递过程,观察到Ce^3+的较强的发射带和Eu^2+的较弱的线发射,并讨论了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出RbLn2F7(Ln=Gd,Y,Er,Yb和Lu),均为六方RbEr2F7型结构。掺杂Eu^3+离子样品的光谱表明水热产物中氧杂质含量极低。在RbGd2F7:Eu^3+(0.5mol%)的激发光谱中只观测到Gd^3+离子f-f跃迁,Eu^3+离子的激发跃迁很弱。激发Gd^3+离子到^6IJ能级后,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Gd^3+离子与Eu^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Eu^3+离子的^5D0→^7F1和^5D0→F2跃迁发射较强,表明稀土离子在六方HbLn2F7中处于非中心对称的格位。  相似文献   

11.
以稀土硝酸盐-葡萄糖的混合溶液作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和随后的热处理得到了多层核壳结构Gd_2O_3:Eu~(3+)空心微球,并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空心球样品为纯的立方相的Gd_2O_3.具有规则的多层核壳空心结构,空心球的直径在2~3μm左右,壁厚约为100 nml,并且Gd_2O_3:Eu~(3+)空心球是由尺寸约为30 nm的球形纳米颗粒白组装而成.样品中含有Gd、Eu、O元素.该空心球样品具有强的Eu~(3+)的特征红光发射以及长的荧光寿命,可以用来作为时间分辨荧光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Eu~(2+)与二甲酚橙(XO)间快速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2)、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_(278K)=5.7×10~8L·mol~-·s~(-1),k_(s38K)=1.01×10~9L·mol~(-1)·s~(-1))、活化能(E=7.6×10~3J·mol~(-1)),以及指前因子(A=1.5×10~(10)L·mol~(-1)·s~(-1)),并判断出其为溶液中扩散控制型反应。根据实验现象与测试结果,提出了Eu~(2+)与XO的反应分别在Eu~(2+)相对过量和在XO过量时的反应机理,并判断了各反应步骤速率常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3.
As an Hg-free lamp using phosphor, the Bi3+ and Eu3+ co-doped Y2O2S phosphors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under vacuum ultraviolet(VUV) exci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VUV photoluminescent intensity of Y2O2S:Eu3+ was weak, however, considerably stronger red emission at 626 nm with good color purity was observed in Y2O2S:Eu3+,Bi3+ systems. Investigation 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reveals that the strong VUV luminescence of Y2O2S:Eu3+,Bi3+ at 147 nm is mainly because the Bi3+ acts as a med...  相似文献   

14.
Sr_2SiO_4:Eu~(3+)荧光粉的燃烧法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3BO3作为助熔剂、尿素为燃料,采用燃烧法成功制备了发光性能良好的Sr2SiO4: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Sr2SiO4:Eu3+荧光粉的衍射峰发生了偏移,晶格常数减小,Eu3+的加入使得晶格发生了收缩;同时发现H3BO3的加入有利于α′-Sr2SiO4纯相的形成和(211)晶面的生长;选择H3BO3(1%,2%,3%,5%(质量分数))做助熔剂,有效地提高了Sr2SiO4: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H3BO3用量从1%增加到3%时,位于5D1→7F3跃迁的587 nm的发射峰和5D0→7F2跃迁的622 nm的发射峰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荧光性能的铽(Tb)、镨(Pr)离子分别与铕(Eu)离子混合,以三异丙氧基稀土的形式掺杂P(MMA-CO-St)共聚物,研究Eu^3 /Tb^3 和Eu^3 /pr^3 共掺杂P(MMA-CO-St)的荧光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Eu^3 /Tb^3 掺杂的P(MMA-CO-St)中,Tb^3 作为能量给予体,Eu^3 作为能量接受体,能量转移的结果使Eu^3 特征荧光显增强;Eu^3 /pr^3 掺杂的P(MMA-CO-St)中,Eu^3 的能量向pr^3 转移,致使Eu^3 的特征荧光猝灭,pr^3 的荧光略为增强.  相似文献   

16.
蓄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及其常温磷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成为SrAl_2O_4:Eu~(2+),Dy~(3+)的稀土铝酸锶系蓄光发光材料(也称为超长余辉发光材料)是目前已开始广泛应用的第三代产品。该材料基质中的二价稀土铕离子Eu~(2+)作为发光中心,能够吸收波长为480nm以下的可见光和紫外光,发出波长为520nm的  相似文献   

17.
下沿含苯磺酰基团杯芳烃衍生物 (L) 与Eu3+形成配合物的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证明, 在乙腈溶液中L与Eu3+之间能有效的发生能量转移, 配位计量比为1∶1, 配位稳定常数Ks为5.86×104; 初步探讨了能量转移机制和L·Eu3+ 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单分散GdxY2-xO3:Eu3+纳米颗粒,并利用SEM,TEM,XRD和荧光光谱对产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适量Gd3+的加入对Y2O3:Eu3+的发光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同时达到最大荧光强度所需的价格较贵的Gd3+用量,也从燃烧法的80%大幅减少到20%.另外,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Eu3+浓度对纳米颗粒荧光性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释发光谱和光激励发光谱表征了不同合成工艺条件对合成BaFBr:Eu^2 ,Al^3 发光性质的影响,利用理论分析找出了热释发光衰减与光激励衰减的异同,理论上计算了不同的合成工艺对BaFBr:Eu^2 ,Al^3 色心能级的影响,其热释发光谱和光激励发光谱的理论计算值能较好的吻合,并且能够很好的表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铕(Ⅲ)水杨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Eu3+的水杨酸和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其组成为Eu(Hsal)3phen,用IR,UV,XPS研究配合物的性质和成键特征.结果表明,Hsal-的羧基、phen的两个氮原子均与Eu3+离子呈双齿配位,形成配合物后芳香环上的共轭性减小.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配合物的电化学可逆性比游离Eu3+离子差,不同底液对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