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舒适度,自德国研究者首次提出城市气候地图概念以来,城市气候地图的编制日趋完善和精确,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城市气候地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首先对已进行城市气候地图相关研究的城市和地区,按气候区域不同进行分类分析;其次,总结出目前城市气候地图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城市气候地图在我国东北严寒地区的研究与应用,使得城市气候地图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气候学与城市建设的桥梁,城市气候地图是科学引导城市设计与发展决策的重要工具。从下垫面形态与城市气候的相关性切入,以问题解决与成本控制为导向,提出基于气候承载力评估的城市气候地图研究方法,实现了由传统的优化城市气候现状向管控城市建设负面气候效应的思路进化,从而为复杂条件下的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策略获取提供框架。厦门的实证研究证明,由该方法编制的城市气候地图能够实现城市气候研究对城市设计的量化引导,有助于城市设计策略获取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然而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对城市气候信息的应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发展与其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之间缺乏联系。局地气候分区理论的提出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对城市形态的物理特征建立标准化和定量的描述方法,重新定义了城市热岛。世界城市数据库和访问门户工具(World Urban Database and Access Portal Tools,WUDAPT)提供了一种收集城市形态信息以创建局地气候分区地图的简便方法。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初步构建局地气候分区地图,探讨其规划应用的可能性,为气候敏感性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发展导致气候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城市气候图将气候学与城市规划联系起来,在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严密考虑气候因素和城市规划要素的综合影响,把城市建设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提到空前高度来应对气候变化。该文对城市气候图的研究历程、绘制方法、技术发展、规划应用等方面进行梳理,基于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体系建立城市气候图的应用研究框架,以期在我国各级城市规划系统中同步纳入气候信息,有效地指导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利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策略来改善和缓解城市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方案热环境进行评估,有利于形成舒适节能的城市气候环境。选择合理准确的热环境评估工具是建立规划设计与热环境评价之间联系的关键。城市气候地图能够直观地表达实际建成环境或拟建成环境的风、热等气候要素分布。通过对城市气候地图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分类进行阐述,以广州市金融城规划设计案例为例,介绍按区域和按网格2种地图分区方式生成城市气候地图的过程,探索城市气候地图作为热环境评估工具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空间形态高度异质性城市LCZ地图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易睿  张宇峰  石玉蓉 《建筑科学》2020,36(4):62-69,113
城市气候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而日趋严峻。空间形态高度异质性发展的大中型城市,亟需精细化的气候分区以指导城市气候工作。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满足这一需求,而基于免费易获取影像的遥感影像法是制作LCZ地图的主流。以广州为例,本文系统对比了现有遥感影像法制作LCZ地图的性能表现,发现现有方法精度不高,总体精度在70%以下。为此,本文结合分层分类法和图像监督分类法的优势提出一种新方法。新方法综合使用影像原始波段DN值和若干归一化差值型指数,以及神经网络算法分类结果等多种数据信息。对比发现,新方法的总体精度提高,达到84%,Kappa系数为0. 82,其中建成类型分类精度的提高最为显著。新方法可用于空间形态复杂城市的气候分区,为城市热岛、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室外热舒适等城市气候相关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建设联系紧密,城市化地区的大规模建设使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转变,从而引发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变,其负面改变又制约和影响着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城市环境气候图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气候研究的桥梁,可以补足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气候因素的缺失,将城市通风、热负荷、空气污染等制约因子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形式,为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本文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为研究区,探索城市环境气候图集的编制方法与应用技术,并通过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综合与校核,得出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环境气候图集成果,为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众关于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意识逐渐增强,适应气候变化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是当前城市规划师的首要课题.德国早在1970年代就已开始探索相关城市气候应用研究与实践,并开发了城市环境气候图这一城市气候信息的应用平台.目前德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立足于城市规划和城市气候领域,选取德国城市环境气候信息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重点,针对德国城市环境气候图的构建和应用展开了详细探讨,并总结了此类气候环境评估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中气候信息评估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参照范例.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8)
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是目前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理论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控制要素、城市气候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提出了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目标、原则及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关键技术框架,包括减缓气候变化的绿色碳汇网络技术、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技术、基于步行友好的街区尺度控制技术和公共服务设施多元分布技术,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城市气候监测技术、模拟技术、调控技术和城市热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等,以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规划与设计中城市气候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喆  魏昱 《新建筑》1999,(1):67-68
从城市气候角度论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对城市气候特征认识不足的几个问题,指出正确认识城市气候特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时代的特色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如何在城市时代塑造特色的命题,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总结思考;提出了“上帝、祖宗、自我”是塑造城市特色之思想精髓,构建了“城市特色树”的概念,即“自然之土”、“历史之根”,“自我之枝叶”;有了前两者的营养吸收与供给,后者才能繁茂。并介绍了宁波在这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的生态系统非常复杂,生境条件也极为多样。城市生境包含了绿地、林地、农田、湿地、水体、荒地这些自然或近自然的区域,同时也包括了建筑、桥梁、各种管网、轨道等构筑物或基础设施。在各种城市生境中,我更关注城市中的荒野。城市生境的大量消失,栖息地和生物物种的减少都与荒野的消失相关。所以,城市生境和栖息地的问题,关键在荒野。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0%以上,但大多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却非常弱,实际上城市绿地面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都市人类学对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从规划价值观、规划调查分析方法和规划分析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借鉴都市人类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巴塞罗那的挑战在于构想城市未来而建设始于当下,为居民谋取福祉,为世界提供启示.他们过去如此,现在依然,旨在创造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巴塞罗那在经历了整个20世纪的发展并实施了公共空间拓展工程等改造措施且广受赞誉之后,又踏上新的征程,通过借鉴网络化、自给自足的城市理念,对旧城市街区和建筑进行改造,让它凤凰涅槃,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5.
马清运 《时代建筑》2004,(2):108-113
把作品理解为城市进入生活的一个“港口码头”,设计师分析了宁波城市建筑展览馆的选址,三个立意、内容、形象等方面的构思。  相似文献   

16.
张剑龙  任绍斌 《规划师》2007,23(11):61-64
现代城市设计已逐步从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走向过程控制设计,并成为城市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具有城市公共管理的职能,而其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在现有规划体制下,城市设计应协调好与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完善编制内容,规范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7.
In providing the wrap-up to this series of papers on urban consolidation in Perth there are three key areas that stand out to me: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发展的记录者、助推器的城建档案,不应是项独立的工作,要结合到城市建设、管理中去,把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服务,应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分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因素以及城市规划的经济作用 ;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 ;并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进展、内容以及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应俊  王南 《华中建筑》2008,26(11):74-79
随着城市商业形态、商业地位、商业作用的演进,城市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城市商业从“城市的舞者”逐渐转变成为“城市的舞台”,从城市的主导转变成为与城市有机融合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城市商业的演进分析以及案例的介绍研究,对城市商业设计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