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00人发生脑卒中,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在美国和欧洲,每年约有70万人发生脑卒中,其中导致死亡27万人.20%~30%的脑血管事件的病因为颈动脉疾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有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均有益,当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远端保护时,颈动脉疾病的经皮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成年人群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约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所以,及早地发现和诊治颈动脉狭窄可以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下面就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5年3月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脑卒中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缺血性脑卒中( IS)约占脑卒中的60%~80%。青年IS指15~45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青年IS每年的发病率在6~20/10万[2]。  相似文献   

4.
任菲  包文 《新疆医学》2006,36(3):132-135
据我国“卫生统计提要”,中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已达到200/10万,超过30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者已跃居首位,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据报告,美国60岁以上的脑卒中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约占70%。而最近的研究,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中风受害者在颅外段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本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吴杰  魏崴  纪伟  韩星  杨德新 《吉林医学》2010,31(28):4856-4858
<正>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闭塞是导致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文献报道约20%~2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积极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在西方国家脑卒中是人群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也是永久性致  相似文献   

6.
钟维章 《广西医学》2004,26(9):1341-1342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1,2〕。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Roubin等〔3〕报道6 8%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在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中,6 0 %起因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Lindgren等〔4〕对15 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大脑前动脉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约为33%。Mead等〔5〕报道30 5例住院脑梗死患者,发现部分大脑前动脉脑梗…  相似文献   

7.
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在美国占第三位。美国每年有75万人患脑卒中,包括治疗费用和因丧失劳动能力所造成的损失估计达450亿美元。缺血性卒中占据了脑卒中所导致的致残和死亡原因的80%以上。至少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导致。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北美有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研究(ACAS)等几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对于重度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来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方法:选择2006~2007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83例(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截至2018年底,我国40岁以上居民中,脑卒中患者约1242万[1],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占总数的75%~90%。文献报道,大于30%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脑卒中防治适宜推广技术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技术[3],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7%~25.0%[4]。目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多为护理人员常规进行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总结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10.
颅外颈动脉(CCA)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半数以上的脑梗塞与CCA分叉、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溃疡、粥样硬化、狭窄和闭塞相关。文献证实:5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CCA狭窄所致。40%脑梗塞和CCA闭塞相关。我国CCA闭塞致脑梗塞约占10~12%。因此,临床上应对CCA病变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周斌  周君 《新疆医学》2007,37(4):214-215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700/10万左右,患病人数超过800万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在逐渐上升,目前对此病死亡率的控制,残疾的康复以及复发的控制仍然不尽人意,死亡率仍高达30%以上,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0%以上,有报道30~60%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以归因于颈动脉的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原应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青年人(15~45岁)的发病率约为2/10万~10/10万,且病因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青年女性脑血管病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某种原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行性脑卒中(PS),完全性脑卒中(CS)。在美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变的20万人中,90%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10%是出血性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约有2/3是颅外血管病变、颈内动脉血栓性闭塞;颅内血管病变中约有1/4是大  相似文献   

14.
青年脑卒中是指发病年龄在15~45岁的脑卒中患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卒中亦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人是家庭和社会的支柱,青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增加将对社会、家庭带来重大的损失及极大的负担,故青年卒中的预防和诊治更显得尤为重要.Bendixen等[1]对1 606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进行了综述, 15~35岁青年人群的病因多为动脉夹层分离、心源性栓塞、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高凝状态,而35岁以上的成人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则是其主要原因.引起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如Takayasu 大动脉炎、颈动脉夹层(caritid artery dissection,CAD) 及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等.为更好地预防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借鉴,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心脏血管有关的病因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我国1992年至1995年监测社区约20万人脑卒中发病率为183.7~220.6/1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占多数,约占总数的55%~8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部地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8~2010年所有18~45岁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109例患者,并以TOAST方法进行病因学分型。调查所有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 109例患者(男∶女为1.7∶1)平均发病年龄(37.9±6.3)岁,以40~45岁年龄段患者最多。TOAST分型病因研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7%,心源性栓塞型18%,其他明确病因型15%,小动脉闭塞型5.5%,不明原因型缺血性卒中4.5%。年龄越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越高(各年龄组间均P<0.05)。在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里,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40%(8/20)。其他明确病因型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为动脉夹层,其中7/8(87.5%)位于椎动脉,1/8(12.5%)位于颈内动脉。7/8(87.5%)的夹层位于颅外段。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9/109(36%)、吸烟36/109(33%)、高甘油三酯血症34/109(31%)。结论中国西南地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及高甘油三酯血症。  相似文献   

17.
黄维  毕齐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355-1360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指18~45岁者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其病因依据TOAST分型通常可分为5大类,除传统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血管病型等病因外,心源性及病因未明约占1/2。规范化诊断流程有助于明确诊断,降低隐源性脑卒中的比例,有益于针对性治疗。要明确诊断,需明确心源性脑卒中/隐源性脑卒中/原因不明的栓塞性脑卒中(ESUS)/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定义、诊断标准及相互关系。同时,本文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因分型、筛查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赵豪  邓欢  黎彪  雷冬  季一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87-192
目前,我国脑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 所有疾病首位[1] 。研究[2] 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 患 者中有 20%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最 常见的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3] ,且颈动脉粥样硬化 性狭窄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且男性高于女 性[4] 。在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占比例最大[5] ,大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的TIA患者在早期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 险会增加 1倍[6] ,且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伴有动脉粥 样硬化的患者,在未来 5年内发生大血管事件的风险 远高于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 。  相似文献   

19.
包文  段永亮  冯涛 《新疆医学》2011,41(5):70-72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已达到200/10万,超过300万人,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已历经半个世纪的检验,被证实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自2001年11月-2010年4月笔者共对10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1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当今全球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85%。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约1/3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脑血循环,减少卒中发生率,自1954年Eastcott完成首例CEA以来,CEA已有6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文章对颈动脉狭窄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