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眩晕分级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为9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眩晕分级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眩晕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对5家医院的297例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病毒性肺炎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其中痰热闭肺证口服儿童清肺口服液、风热闭肺证口服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口服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伤风止咳糖浆),疗程均为10d。结果两组主症终点积分值、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表现在痰热闭肺证上。在发热、咳嗽、痰壅、肺部啰音恢复的起效时间上比较,治疗组起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90.54%,对照组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痰热闭肺证治疗组愈显率88.89%,对照组8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风热闭肺证治疗组愈显率95.00%,对照组8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前后主症积分的减少情况对疾病进行疗效再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7.84%,对照组65.7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痰热闭肺证治疗组愈显率91.67%,对照组6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风热闭肺证治疗组愈显率77.50%,对照组6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尤其表现在痰热闭肺证的治疗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羚角钩藤汤加味治疗痰火瘀闭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痰火瘀闭型急性脑梗死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是否给予羚角钩藤汤加味治疗将96例急性脑梗死痰火瘀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的NHI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 05);两组的hs-CRP、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 05)。结论加用羚角钩藤汤加味可以提高痰火瘀闭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和营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的4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以自拟温阳和营凉血活血汤配合外用药膏治疗,对照组以凉血活血汤配合同样药膏治疗,比较2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时平均PASI评分(4.64±1.71)分,疗后24周时(2.40±1.77)分,对照组治疗8周时平均PASI评分(6.71±2.40)分,疗后24周时(6.21±3.41)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8周总有效率63.6%,24周总有效率86.4%,对照组8周总有效率9.1%,24周总有效率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十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阳和营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海马线粒体DNA含量改变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作用,探讨中医最佳治法及方药。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脑海马mtDNA水平。结果14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tDNA水平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中医治法后,在第1天平肝熄风汤与大承气汤组的mtDNA含量较模型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3、7天,风、火、痰、瘀同治与分治各组的mtDNA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以风、火、痰、瘀同治(平肝熄风汤)组mtD-NA又明显高于风、火、痰、瘀分治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模型组和各中药干预组大鼠于造模后4 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7天仍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不同中医治法治疗后于第1、3、7天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第3、7天平肝熄风汤组积分又比风、火、痰、瘀分治各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海马线粒体内DNA含量下降,而采用不同中医治法均能阻止mtDNA水平下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以风火痰瘀同治之平肝熄风汤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方式予以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方式选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心肌血运重建情况与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心肌血运重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心肌血运重建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心肌血运重建,改善其心绞痛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破瘀泻浊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破瘀泻浊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急性脑出血 82例 ,分成两组。对照组予脱水、保护脑细胞等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抵挡汤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脑电图 ( EEG)、脑电地形图 ( BEAM)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 45例与对照组 37例比较 ,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 )。两组存活病例治疗后EEG、BEAM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破瘀泻浊法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后血液的粘、凝、滞状态 ,改善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 ,从而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痰瘀通胶囊和易善复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脏B超、肝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超声声像、血脂异常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变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有较好疗效,具有护肝、降脂、改善血流变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理气活血化浊汤治疗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患者给予理气活血化浊汤;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脂必妥片,2个月后根据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组(94.0%)与对照组(83.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降脂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理气活血化浊汤治疗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优于脂必妥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无异常改变,只出现轻度腹泻但不影响治疗。结论:理气活血化浊汤治疗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塞泰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塞泰,4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泰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