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钻勤  钟翠微  吴翠芳  林少品 《广东医学》2002,23(12):1307-1307
目的:检测周围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的192例患者检测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结果:上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亦高于上肢感觉神经异常率,而且运动神经检测中末端潜伏期延长较神经干传导异常早。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及早作周围神经检测,尤其在感觉神经检测及运动传导速度检测时注意末端潜伏期的延长有助于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孙晓进 《当代医学》2012,(32):48-49
目的观察长期接触二硫化碳(CS2)的工人的周围神经系统情况,以及时诊断和治疗,为进行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提出客观依据.方法对157例CS2接触者测定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末稍潜伏期,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胫后神经末稍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长期接触CS2的工人所测定的周围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末稍潜伏期延长,与正常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长期接触CS2对周围神经有明显损害,其中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最敏感,可作为首选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电刺激强度在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作为观察组,检测两组下肢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幅、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以及引出最佳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mA)和最佳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mA),通过上述指标观察分析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幅及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以及引出最佳动作电位刺激强度。结果 观察组胫神经运动电位、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需要引出最佳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形与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引出最佳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明显增高,在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paraneoplas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PN) 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例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上下肢运动、感觉神经电生理特点.测定指标包括: (1)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末端运动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2)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3) 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结果 (1)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上下肢感觉运动神经均受损, 波幅总异常率高于神经传导速度总异常率 (P<0.05) ,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 (P<0.05)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 神经传导检测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P<0.05) ; (3) F波异常率低于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 (P<0.05) .结论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表现为感觉运动神经病多见, 远端损害重, 下肢比上肢损害明显, 以感觉神经轴突损害为主, 运动和感觉神经脱髓鞘程度相似.分析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能为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与感觉神经波幅和潜伏期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各神经的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损害程度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5).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尺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腓总神经MCV 异常率、SCV 异常率、胫神经MCV异常率、F波异常率、H 反射异常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肌电图是评价神经和肌肉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病人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竭病人5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16例,并按肌酐水平将慢性肾衰竭病人分成3组,通过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电生理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并探讨与其它因素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与慢性肾衰组比较,除胫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慢性肾衰不同阶段组之间的两两比较:正中神经、胫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及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对照组与慢性肾衰期组、尿毒症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胫神经F波指标在对照组、慢性肾衰早期组、慢性肾衰组与尿毒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腓肠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在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呈负相关;正中神经各项指标、胫神经各项指标与肌酐、尿素氮呈负相关。神经传导各项指标有的与病程有关,有的与血尿酸、钾、二氧化碳结合力、镁、磷和红细胞数有关。结论 预计慢性肾衰竭病人,特别在尿毒症病人中,最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下肢F波的指标是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敏感的指标。推测甲状旁腺素的潴留可能是引起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肌电图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19例,对比发病6、8个月时的神经肌电图动态变化,观察末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各指标及肌电检查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时限、安静时自发电位发生情况。结果发病6个月时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3个观察指标与正常参考值比较,至少出现1个指标异常(P <0.05);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波幅、传导速度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P <0.05);肌电检查表现为 MUAP 不能引出、时限延长及安静时自发电位增多;但发病8个月比6个月时神经肌电图各观察指标改善不明显(P >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损害是明确的,但神经肌电图改善较慢,应延长其检查间期,以免给患者增加伤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谭洪  周立英 《吉林医学》2013,34(6):1015-1016
目的:分析周围神经减压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恢复神经感觉,缓解疼痛程度,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Ⅳ期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与电生理。方法对24例CKDIV期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振幅进行测定。结果 CKDⅣ期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仅有双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电生理分析表明已有双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而腓肠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振幅变化最显著。结论 CKDⅣ期患者已有部分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