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糖耐量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及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sCD36)的水平.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及社区糖耐量正常人群135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糖尿病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SMDM组,118例)、单纯糖尿病组(DM组,78例)、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SMD组,42例)和对照组(NC组,93例),比较4组sCD36水平及其他临床和理化参数.结果 SM组、DM组及SMDM组的sCD36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糖尿病与亚临床大血管病变对sCD36水平有正交互作用(F =5.741,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sCD36是单纯亚临床大血管病变(OR =2.444,95% CI:1.449 ~4.125,P=0.001)及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OR=1.248,95% CI:1.038~1.499,P=0.018)和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206,95% CI:1.026~1.418,P=0.024).结论 血浆sCD36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与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FG及T2DM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公务员1146名,依据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C)组、IFG组和T2DM组,测定SF及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F水平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R^2 =0.059,P<0.05);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IFG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BMI[OR(95%CI)分别为1.055(1.027~1.083)及1.102(1.041~1.166)].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OR(95%CI)分别为1.106(1.058~1.156)、1.126(1.03~1.231)及1.002(1.001~1.003)]. 结论 男性SF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男性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 26例开胸手术后发生PE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资料相匹配的56例开胸手术后未发生PE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型糖尿病(T2DM)、深静脉血栓(DVT)病史、肺癌、术后卧床>3d与开胸手术后发生PE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OR =4.978,95% CI 0.208 ~5.497)、COPD(OR=9.962,95% CI1.539~64.486)、T2DM(OR=14.955,95% CI2.175~102.847)、DVT(OR =42.114,95% CI3.288 ~ 539.401)、肺癌(OR=13.798,95% CI 1.621 ~ 117.459)、术后卧床>3d(OR =4.952,95% CI1.053 ~ 23.276)是开胸手术后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吸烟史(OR=0.347,95% CI0.066~4.006)不是开胸手术后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后发生P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 50岁)、COPD、T2DM、深静脉血栓、肺癌、术后卧床>3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T2DM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将328例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SCH(T2DM+ SCH)组及单纯T2DM(T2DM)组,测定BMI、WC、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FPG、FC-P、TC、TG、LDL-C、HDL-C、HbA1c、血清hsC-RP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踝肱指数(ABI)及评估大血管病变发生率. 结果 T2DM+ SCH组女性患者比例、BMI、WC、TSH、TC、TG、LDL-C、hsGRP水平均高于T2DM组(P<0.05);T2DM+ SCH组CI-MT增厚,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57.7% vs 36.6%、40.4% vs 25.0%、42.3% vs 19.2%,P均<0.05),而ABI低于T2DM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H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T2DM合并SCH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脂代谢异常及炎性反应参与了颈动脉斑块及大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T2DM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473例T2DM(T2DM组)患者及473名健康对照者(NC组)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果 T2DM组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8.9%和31.9%,均高于NC组(16.9%和18.2%)。回归方程显示,病程(5.1~10.0年,OR=2.136)、合并抑郁(OR=3.044)和女性(OR=1.687)是T2DM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家庭月收入高(≥5001元,OR=0.191)是其保护因素;年龄(61~70岁,OR=1.896)、文化水平低(小学及以下,OR=2.717)、居住方式(仅与子女居住,OR=2.532)、有并发症(OR=1.775)和焦虑(OR=3.66)是T2DM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论 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T2DM患者合并焦虑情绪可能与病程、家庭月收入及性别有关。T2DM患者合并抑郁可能与高龄、低文化水平、与子女居住和合并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2DM患者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 方法 纳入T2DM患者1411例,根据有无CAS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因变量,以其他指标为自变量对合并后两组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A组IMT、SUA、TG水平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与IMT增厚相关(r=0.131,OR:1.021,95%CI:1.003~1.205).结论 T2DM患者SUA水平升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西汉族人群对氧磷酶1(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64例正常人(N组)、61例单纯T2DM(DM组)患者、64例T2DM合并牙周病患者(DM+P组)PON1 Q192R基因型。分析江西地区汉族人群PON1 Q192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以及T2DM和T2DM合并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3组间临床资料比较:与N组比较,DM、DM+P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均显著偏高;DM组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收缩压(SBP)平均水平高于N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平均水平低于N组;DM+P组的TC、TG、FPG、Hb A1c、SBP平均水平高于N组,而HDL平均水平低于N组(P<0.05)。与DM组相比,DM+P组平均年龄约高7岁,SBP平均水平和吸烟率均高于DM组(P<0.05)。23组内不同性别临床资料比较:N组女性的TG平均水平和吸烟率低于男性(P<0.05);DM组女性的HDL平均水平高于男性,而吸烟率低于男性(P<0.05);DM+P组女性的BMI、Hb A1c平均水平均低于男性(P<0.05)。3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TT、CC、TC基因型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4在N组和DM组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TG、TCH、SBP的OR值均>1,为发生D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DM组和DM+P组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SBP和BMI的OR值均>1,而BMI的OR值<1,提示年龄和SBP是发生T2DM合并牙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则有保护作用(以α=0.05为纳入标准,以α=0.1为剔除标准)。结论 1在其他因素存在的情况下,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不能作为T2DM合并牙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高年龄、高TG、高TC、高SBP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年龄、高SBP是T2DM合并牙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4例和未发生肺部感染1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糖尿病、通气方式、是否出现并发症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方式(OR =3.401,95% CI:1.382~15.676)、糖尿病(OR=2.773,95% CI:0.983~12.854)、并发症(OR=2.683,95% CI:0.782~ 11.382)、年龄(OR:1.909,95%CI:0.498~7.339)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均<0.05).结论 通气方式、糖尿病、并发症、年龄是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60例T2DM患者,其中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3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30例,另选取我院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ELISA检测3组血清A-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血清A-FABP水平依次为:NC组(9.66±2.15) ng/L<A组(19.05±3.82)ng/L<B组(36.42±8.04)ng/L;A组血清A-FABP水平与FPG、2 hPG、TC相关(r值分别为0.478、0.453、-0.387,P<0.05或P<0.01).B组血清A-FABP水平与FPG、2 hPG、HbA1c、SBP、TG、HDL-C相关(r值分别为0.388、0.408、0.380、0.435、-0.378、-0.390,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A-FABP水平仍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 结论 血清A-FABP是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320例T2DM患者,其中170例T2DM并发NAELD为NAFLD组,150例单纯T2DM者为非NAFLD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大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尿病(DM)病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r-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差异(P<0.05)。两组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发现,SBP、TG、GGT是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P<0.05)。NAFLD、年龄、TC是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SBP、高TG、高GGT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并发NAFLD可能会导致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睾酮水平对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20例年龄在18 ~50岁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浆睾酮浓度四分位分组,搜集一般资料、吸烟史及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 随血浆睾酮浓度升高,MS发病率下降(P<0.05),吸烟者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腰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lc、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均降低(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睾酮浓度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腰围、BMI、SBP、DBP、HbAlc、HOMA-IR、TG、TC及LDL-C等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睾酮为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MS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为0.479(95%CI:0.249 ~0.936,P<0.01),在校正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HOMA-IR及HbAlc后其OR值上升为0.759(95%CI:0.598 ~ 0.963,P<0.05).结论 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低血浆睾酮可能是其罹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FPG、IR间的关系. 方法 纳入793名健康体检者,根据FPG中位数5.42 mmol/L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位数2.04,分为高FPG(HF)组和正常FPG(NF)组,IR组和IS组,比较各组γ-GT水平. 结果 HF、IR组γ-GT水平均高于NF、IS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γ-GT与FPG、FIns及HOMA-IR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OR=1.615,95%CI:1.208~2.158)、TG(OR=4.104,95%CI:2.650~6.357)、FIns(OR=2.866,95%CI:1.114~7.372)及饮酒情况(OR=3.068,95%CI:1.935~4.864)是γ-GT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结论 FPG、FIns与血清γ-GT水平相关,γ-GT可能成为T2DM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T2DM患者的安全性及HbA1 c达标率.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及Scopus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7月的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应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J2值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α=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s),T2DM患者59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SGLT2抑制剂治疗后HbA1c达标率较高(疗程≤26周OR:2.49,95%CI:1.90~3.24,P<0.05;疗程>26周OR:2.22,95%CI:1.47~3.34,P<0.05),体重减轻明显(疗程≤26周WMD:-1.72kg,95%CI:-1.96~-1.48,P<0.05;疗程>26周WMD:-2.30 kg,95%CI:-2.78~-1.81,P<0.05),低血糖风险小(疗程≤26周RR:1.45,95 %CI:0.97~2.16,P>0.05;疗程>26周RR:1.05,95%CI:0.89~1.23,P>0.05),泌尿系感染在短期治疗稍高(RR:1.30,95%CI:1.05~1.76,P<0.05),长期治疗后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生率较高(≤26周RR:3.88,95% CI:2.64~5.69,P<0.05; >26周RR:3.24,95%CJ:1.95~5.37,P<0.05). 结论 与安慰剂相比,SGLT2抑制剂糖化达标率高,能减轻体重,且发生低血糖风险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血管病变(PAD)与DFU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T2DM患者278例,按其是否合并DFU分成糖尿病足溃疡组(DFU,102例)和糖尿病非足溃疡组(NDFU,17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生化特征和并发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FU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相互作用指数(S)评价DPN与PAD的相加相互作用.结果 与NDFU组比较,DFU组HbA1c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R、DPN和PAD发生率均升高,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TC和LDL-C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U相关影响因素有:HbA1 c、DPN、PAD、Hb、Alb和FIB(OR分别为1.41、3.66、3.00、0.98、0.79和2.51).DPN和PAD对DFU的相加相互作用指标RERI、AP和S分别为3.45(95%CI:1.22~8.56)、0.29(95%CI:0.02~0.58)和1.45(95%CI:1.03~4.96).结论 血糖控制欠佳、合并DPN和PAD、营养不良及FIB代谢失衡是DFU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DPN和PAD对DFU存在相加相互作用,同时患有DPN和PAD可增加DFU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科就诊的707例65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24例,女383例,平均年龄(72±6)岁。按收缩压(SBP)高低分为收缩压严格控制组(130mm Hg≤SBP〈140mmHg,1mmHg=0.133kPa)235例,收缩压宽松控制组(140mmHg≤SBP〈160mm Hg)472例,两组患者收缩压水平均维持至少3年。所有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将心电图aVL导联R波的电压(RaVL)作为心血管风险的替代指标,将eGFR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以RaVL≥0.57mV和〈0.57mV作为二分类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收缩压宽松控制组与严格控制组RaVL分别为:0,55(0.50~0.59)、0.58(0.52~0.64)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5,P〉0.05)。收缩压宽松控制组eGFR为55.6(53.2~58.0)ml/min,低于收缩压严格控制组[59.6(56.2~63.1)ml/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9,P〉0.05)。将RaVL≥0.57mV及RaVL〈0.57mV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宽松控制组RaVL≥0.57mV的风险与收缩压严格控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7,95%CI:0.567~1.514,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目标值控制在140mm Hg以下可能并不改善心血管和肾脏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共1 394例,根据患者入院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检查结果分为肾功能正常(n=671)、轻度肾功能减退(n=253)和中重度肾功能减退(n=62)三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各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病比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力衰竭病史、脑血管病史、SBP、HbA1c、TG、TC和LDL-C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组高,2支病变(P=0.001)、3支病变(P=0.001)、左主干病变(P=0.001)、LAD近端病变(P=0.027)以及开口病变(P=0.005)所占比例显著升高。多因素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RR=2.33,95%CI:1.74~5.10)。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机关中青年(年龄60岁)干部高血压发病率及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3月~5月在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机关中青年干部5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93例。将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脂指标等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为17.3%。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男性构成比,BMI、W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及餐后2 h血糖(2h PB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合并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UA血症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4.24,95%CI:1.47~6.36)、BMI(OR=5.16,95%CI:1.36~5.76),2h PBG(OR=2.73,95%CI:1.31~5.69)、TC(OR=2.03,95%CI:1.02~7.31)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BMI、TC及2h PBG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