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伞和滑菇的解剖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伞和滑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伞和滑菇菌丝均为白色,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形状、颜色相近,菌柄都中生,具菌幕,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形状接近,表面光滑含油滴.黄伞气生菌丝多,并产生分生孢子,滑菇出菇晚,黄伞菌盖菌柄上着生鳞片,滑菇表面覆有一层粘液.黄伞的孢子相对大些,滑菇产孢量大,颜色浅内含油滴较大.  相似文献   

2.
生草对鲁西北果园生态环境及苹果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果园生草对果园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红富士”光合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后降低了“红富士”生长季节的冠层温度和果园土壤温度,提高了果树冠层湿度.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表现为两面性,前期显著降低,后期高于清耕区.同时,覆草后“红富士”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升高.且对生态环境及光合的调节程度与草种种类关系密切,白三叶草调控能力优于黑麦草.  相似文献   

3.
一、生活史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Ito et Imai.)为菌根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在林下一般形成园形蘑菇圈或环形菌环。成熟子实体菌盖下面菌褶的两侧是子实层,子实层由栅状排列的担子构成,其顶端产生与其他担子菌相同的4个担孢子,但有单核担孢子和双核担孢子两种类型。单核孢子萌发成为单核菌丝(一次菌丝),与其他异性单核菌丝进行胞质融合而成为双核菌丝(二次菌丝)。另一种则是双核担孢子萌发后直接形成双核菌  相似文献   

4.
橙色小齿菌     
<正>橙色小齿菌Hydnellum aurantiacum(Batsch:Fr.)Karst.幼时肉质可食,子实层齿状。有菌柄,多生于松林下。担孢子圆形,有疣。属于革菌科Thelephoraceae,略具干巴菌香气。2009年6月采于云南省景东县大忠乡,马文章採摄。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果园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影响;果园生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展示果园生黑麦菜可增加土壤亚硝化螺旋菌、子囊菌、放线菌的丰度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生紫花苜蓿草可提高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含量;生三叶草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微生物多样性均提高幅度较大,有望成为理想的果园生草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1合理生草土壤好一是果园生草。果园生草能缓和降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和水土流失;在夏季可有效降低土壤表层温度,提高近地表和冠层的相对湿度;草的残体在土壤中降解、转化,可形成腐殖质,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二是果园覆草。果园覆草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拦蓄降雪,起到保水防旱的作用;可保持土温稳定,减  相似文献   

7.
<正>生草栽培是现代果园首选的土壤管理制度,可以克服传统果园管理模式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大量消耗及水土流失的弊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1果园生草推广速度慢的原因一是很多果农误认为生草会和果树争夺肥水。其实,果树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层在地下20~40 cm,而草的根系分布层在10 cm左右,和果树争夺肥水的矛盾很小。二是生草后对疏果、套袋、喷药、摘果等田间作  相似文献   

8.
李海山  谭鑫  蔡海燕 《河北果树》2012,(1):32-32,35
<正>1土壤管理1.1果园生草、覆草1.1.1果园生草在果树行间与株间,种植豆科、禾本科类植物或牧草,亦可自然生草,由于生草层的覆盖,能够增强果树抗旱、抗涝和抗高温能力,保护土壤,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还可大量节省除草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果园生草是对果园实施全园或行间生草,不使土壤裸露,每年刈割一二次覆于树盘或常年不刈割的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目前,欧美、日本等国的果园,土壤管理以生草为主.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进生草制,并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但因我国果产区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生草法这一先进的土壤管理制度未被很好地推广应用.据调查,目前实施生草并进行科学生草管理的果园面积仅占果园总面积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废菌料回填脐橙果园改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和果树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菌料(渣)到处抛弃,既污染环境,也不利菌业的发展。果业栽培以山地为主,我市山地以红、黄壤为多,土质酸、粘、瘦,有机质含量低,对建立高产、优质果业生产基地不利,为改良山地果园的土质,建立高产优质果园,同时为大量的食用菌废菌料寻找出路,我市于2001年秋季开展食用菌废菌料回填果园改土的试验,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回填果园方法果园施用废菌料是在结合果园扩穴改土时在果树树冠滴水线处,挖宽40cm、深40cm,长度与树冠宽相同的填肥穴,挖出的…  相似文献   

11.
果园生草的生态效应及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生草对果园土壤、果园微域环境、果树生长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新进展.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果园土壤清耕模式相比较,果园生草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增加土壤全N、速效P及交换K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酶活性,使果园微域环境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果园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有利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增加果实含糖量,改善果实着色;同时,生草降低果园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果树加粗生长,减少果实产量,有利于病虫滋生.展望了果园生草在我国现阶段无公害果品生产、果园循环经济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我国推广果园生草需要注意及应当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苏联等国家,开始实行果园生草栽培.日本青森苹果试验场从1931年开始进行果园生草栽培试验,并自1952年起在生产中推广.现在苹果园生草率接近100%;波兰果园几乎全部采用生草法,有行间、全园两种;朝鲜也大力发展生草法;美国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株间和树盘施用除草剂的管理办法.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的一项现代化、标准化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它符合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果农之友》2011,(9):45-46
大青叶蝉俗称浮尘子,主要危害果树、林木以及各种农作物、蔬菜等160多种植物。近年来冀北地区部分新建果园,因果农疏忽防治,或者防治时间不准、防治措施不当,果园被害率高达80%,受害的果园幼树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的生草园和清耕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苹果果树不同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与果园生草处理的相关性,及果实内部品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用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方法,进而达到果树优质高产的目的。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生草的果园,果树的上、中、下层的果实产量明显高于清耕园,生草园果实品质在不同冠层不同部位上的单果质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也要优于清耕果园,果实的内在与外在品质之间以及内在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处理后,2种果园果实品质的因子载荷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鲁南山区果园培肥保水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南山区坡地,山岭薄地多,水土流失严重,果园肥水条件差,限制了果树生产的发展.为逐步改良丘陵坡地果园肥水状况,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和农广校等部门通过采取土壤培肥、地面覆草及半自然生草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减轻了水土流失,抑制了果园水分蒸发,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榆生拟层孔菌粗多糖为试材,研究榆生拟层孔菌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榆生拟层孔菌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清除率与多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即随着粗多糖浓度的增加,清除率逐渐上升。榆生拟层孔菌粗多糖对霉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而对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酵母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说明榆生拟层孔菌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硫磺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观察,对硫磺菌生态习性、形态、结构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子实体菌肉肥厚,香味浓,单生或丛生,其子实体为二系菌丝型,骨架菌丝厚壁,无隔,生殖菌丝无色透明,具横隔,具明显锁状联合.子实层由担子与担孢子构成,无囊状体.担子棒状,每担子可产生4个担孢子.在PS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旺盛,无色,具隔及锁状联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菌丝团,菌丝团分化能形成可育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8.
果园生草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还是多用清耕制,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不足,浅层土壤中的果树根系大量破坏,地温变幅大,不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为了改革现行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97年开始在万荣县经多点试验,进行了果园优良草种的选择及配套技术措施的研究、为果园推广生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草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是果园土壤管理的一种方法,在我国许多有条件的果园已开始采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1果园生草的作用 1.1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果园生草由于草根的分泌物和残根,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土壤.同时草肥翻压腐解后,又可向土壤输入大量有机质和矿物质.据测定果园生草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到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巨大口蘑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4):63-64
1概述 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rnassee)又名金福菇、洛巴口蘑、大白口蘑。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该菇菌丝洁白浓密,气生菌丝较多,易产生菌皮,菌丝有分隔,有锁状联合,宽6-8μm;担子呈棒状,其上着生2-4个担子,担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光滑,6-10μm,孢子印白色(切下菌盖后,过7-8d菌盖开始变软或变烂才有孢子弹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