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北京市老年人群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为了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抽样检测北京市62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中宣武区市民289例,大兴县郊区农民194例,怀柔县贫困山区农民140例。发现城市市民及郊区农民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山区农民(P<0.01及0.05)。城市市民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高脂血症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及山区农民(P<0.001及0.05)。女性超重及肥胖者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随年龄老化超重及肥胖者的比例减小(P<0.001)。超重及肥胖者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及消瘦者明显增加(P均<0.001),冠心病及钙化性瓣膜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民间传说眉毫、耳毫、耳长、寿斑及手掌生命线与长寿的关系。方法 对334例长寿年人及256例60~69岁对照组采用统一方法测定上述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眉毫、耳毫和长寿老人分别只占27.3%、9.3%;长寿组耳长长于对照组(P〈0.05),面部寿斑多于对照组(P〈0.01),但两者均以增龄有关;手掌生命线深而长者长寿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眉毫,耳毫,耳长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观察高血压病血压节律正常(杓型组)和异常(非杓型组)2组老年患者各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组间在体重指数、偶测血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等无显著差异(P>0.05);非杓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较杓型组升高(P<0.05~0.01);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无症状腔隙性脑梗塞的个数及发病率均高于后者(P均<0.05);无痛性心肌缺血次数增多,总持续时间延长(P<0.01,0.05);尿蛋白检出率亦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2名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这些老人的抑郁因子均分和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50~60岁组的全国常模(P<0.05和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退休老人的躯体化、恐怖和其他因子均分存在年龄差异(P<0.05),均分最高值均在71~82岁组,恐怖因子均分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P<0.05)。丧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于1995年9月体检人群中,随机采用Hologic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186例骨密度。结果提示年龄每增5岁,髋部、Ward区及腰椎1~4三处之骨密度递减(P<0.05)。≥60岁组之骨峰骨量亦随增龄而降低(P<0.01)。骨峰值在≥60岁组下降2个标准差以上者占61.3%。女性除Ward区骨量,均低于男性(P<0.01)。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不同体质对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重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23例老年人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正常及消瘦4组,检测血压、空腹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肥胖及超重组较正常体重及消瘦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增高(均为P<0.05),主动脉径(AoD)、左房径(LA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径(EDD及ESD)及心肌质量(LVM)增加(均为P<0.05)。SBP、DBP均与体重、BMI、TC、LVM及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与EPFV)之比值(A/E)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或0.001),DBP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LVM、APFV及LAD均与BMI呈正相关(均为P<0.01),EPFV与BMI呈负相关(P<0.05);射血分数(EF)、年龄、BS与SBP呈正相关(P<0.05、0.001及0.01),与DBP呈负相关(P<0.05或0.001)。结论体重是影响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重要因素;EF、年龄、BS是分别影响SBP及DBP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对老年人纯音听阈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老年性耳聋与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adsenM-5 型听力计测定了老年男性高血压与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老年人各50例的纯音听阈,各组分为60岁组及70岁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与健康组的平均听阈均随增龄而增高,但两个疾病组中的60岁及70岁组在0.25~8kHz各频率的平均听阈均显著高于同龄健康组(P值<0.05或0.01);(2)听力损伤发生率在高血压两年龄组分别为48%及72%,高脂血症组分别为44%及64%,健康组分别为8%及16%,疾病组中的两个年龄组也均明显高于同龄健康组(P值<0.01)。结论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老年人听阈有明显影响,是加重老年聋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多普勤超声心动图随机分组比较卡托普利和尼群地平对60例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平均观察12个月。卡托普利组空间隔、左室后壁分别减少2.4mm和1.2mm(P分别<0.01和0.05),左室重量指数下降44g/m2(P<0.01),左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VE)显著增高(P<0.01),VA/VE显著降低(P<0.01),等容舒张期IRT显著缩短(P<0.05)。尼群地中组室间隔肥厚减轻,左室重量指数下降及几项舒张功能参数改善幅度均小于卡托普利组(P均<0.05)。提示卡托普利逆转左室肥厚及改善舒张功能作用均优于尼群地平。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立体视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测试100例具有正常视力的老年人的近距离立体视功能,戴老视镜时立体现阈值正常率为85%,不戴镜时仅26%,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70~80岁组立体视异常率(41.2%)比60~69岁组(10.0%)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识别检查图形的速度(潜伏期)随增龄而减慢(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01)。影响老年人立体视的因素主要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年人眼的调节力衰退以及屈光异常、晶状体混浊等。  相似文献   

10.
70岁以上老年人脑出血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应用CT对70~90岁脑出血患者62例行头颅平扫,并以同期<70岁脑出血患者185例CT检查作对照,比较其出血部位及预后。结果≥70岁组壳核出血占54.8%,丘脑出血25.8%,与60~69岁组相似(60.8%及25.3%);<60岁组为66.9%及11.3%,与≥70岁组比较,分别P>0.05及P<0.05。结论高血压为70岁以上老年人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出血部位以壳核、丘脑为多,但出血量较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甘油三酯,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照组43 人,糖尿病组45例,测定空腹及早餐后2 小时的内皮素、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糖尿病组内皮素比对照组显著性增高( P<0 .01)。糖尿病组:空腹、餐后的内皮素与胰岛素正相关( P<0.05 ,P< 0.01)。空腹内皮素与甘油三酯无显著性相关,餐后内皮素与甘油三酯正相关( P< 0 .01) 。空腹、餐后内皮素与血糖正相关( P< 0.01) 。空腹、餐后内皮素与胆固醇均无显著性相关。内皮素与体重指数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比健康人增高。胰岛素、甘油三酯、血糖是刺激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增高的重要因素。餐后上述三种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的结果揭示: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随增龄降低(青年人为2126.0±520.3/μl,60~69岁老年人为1286.0±492.3/μl,70~79岁老年人为987.5±309.1/μl)(P<0.01),同时用MTT法测定其增殖程度,青年组的OD值为0.18±0.05.老年组为0.15±0.08,即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的应答增殖水平也低于青年人。中药成分Rgl与PHA在一定剂量的比例时(PHA为5μg/ml,Rg1为1μg/ml)能协同刺激老年人淋巴细胞的应答,而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双向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男性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老年男性进行了纤维蛋白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P<0.01)。相关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γ=0.04,P<0.001;γ=0.02,P<0.005;γ=0.01,P<0.005)。与甘油三酯、血糖呈负相关(γ=0.01,P<0.05;r=-0.01,P<0.05)。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4.
陈定 《高血压杂志》1998,6(2):116-118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老年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odsenOB40型电子纯音听力计测定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老年人40人纯音听阈。高血压组作动态血压(ABPM)检查,并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听力损伤与否,分组作组间比较。结果发现老年人听力有不同程度减退。与健康组比较,高血压组在0.25~2kHz时差异明显(P<0.05)。在4~8kHz时更明显(P<0.01)。高血压患者中昼夜节律异常组听力更减退,差异明显(P<0.05);听力损伤组24hSBP、SBP负荷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是老年人听力损伤的病因之一,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24hSBP、SBP负荷高者老年人听力损伤更严重。降压治疗,控制24hSBP与SBP负荷及恢复昼夜节律应有利于减缓老年人听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15.
选用3组60 ̄65岁老年人为对象,运用对比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运动可提高血清中HDL-C水平(P〈0.01),降低血清LPO水平(P〈0.01),并使RBC-SOD值增加(P〈0.05),证实有延缓衰老作用,经常性吸烟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且降低肺功能,使V50及V25值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方法(ABPM)观察166例高血压患者及60例血压正常人自然早餐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高血压老年组餐后血压升高、下降发生率各占50%左右。血压平均下降率、下降幅度以SBP、MAP明显,与老年前期、青中年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老年组SBP、DBP、MAP平均增加幅度大于老年前期、青中年组(分别P<0.05、P<0.01)。②正常组老年人餐后SBP、DBP、MAP下降发生率占70%~90%,显著高于老年前期、青中年组及高血压组。③餐后三种血压平均上升、下降幅度高血压老年组大于正常老年组(分别P<0.05、P<0.01)。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这种改变可能与机体昼夜节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单光子骨密度仪对86例长期接触石油醚、乙醚、丁二醇、丙酮、苯等有机溶剂的中老年人尺桡骨骨密度进行了测定。405例从未接触过有机溶剂的中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接触组(50~59岁组)的尺桡骨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停止接触5年以上组(60~69岁组)的尺桡骨骨密度,女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男性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可见,长期接触石油醚、乙醚、丁二醇、丙酮、苯等有机溶剂可导致明显的骨丢失,而预后男性较好,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龄对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以及老年人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89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其中老年患者(60~81岁)29例,占32.6%;非老年患者(25~59岁)60例。结果老年组中,四肢型27例,发生率为93.1%,高于非老年组的66.7%(40/60)(χ2=5.991,P<0.05)。年龄与初诊及最后随访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老年组分别为37.4及76.6分,非老年组为43.8及87.6分)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263,P=<0.05及r=-0.347,P<0.01)。2例死亡者为老年患者。老年组四肢型损伤27例中,合并严重颈椎退行性变24例,发生率(88.9%)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报告血浆置换(PE)合用青霉时治疗13例弥漫性硬皮病患者(Ⅰ组)的疗效,并与青霉胺治疗的16例患者(Ⅱ组)进行比较。Ⅰ组于PE结束时皮肤积分、齿距、指距、关节压痛指数、握力、血沉、IgG、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p<0.01),医生和患者评价有效率分别为61.1%和69.2%。观察至治疗后18个月,病情继续改善,疗效与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78次PE中发生低血压4次,经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卡托普利治疗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7例高血压(EH)患者卡托普利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糖、血浆胰岛素,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EH组OGTT后糖耐量降低(P<0.05),空腹及OGTT后30,60,120,180min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治疗后4周,OGTT后60,120min血糖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意义(P<0.05)空腹及OGTT血浆胰岛素下降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EH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卡托普利治疗后,降压的同时胰岛素抵抗也得到某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