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广东省松突圆蚧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目前世界上已知此属蚧虫约30种,我国已知6种。松突圆蚧是日本的蚧虫学者高木贞夫(Takagi)在1956年根据台湾和日本商定的科学考察计划在我国台湾省采到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松突圆蚧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建雄 《林业科技》1993,13(2):22-24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1969年在《松林昆虫》杂志上发表为一新种.该虫在日本的冲绳、先岛诸岛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均有分布.广东于1989年5月首次在珠海市马尾松林内发现;1983年9月,扩  相似文献   

3.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1982年在广东省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等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害虫,1985年发生范围已扩展至十四个县(市),发生面积达316万亩。此虫主要危害马尾松,多集中固定于松针叶鞘内危害,扩散、传播迅速,危害严重,已列入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此虫在日本的冲绳诸岛,先岛诸岛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均有分布,但未见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系统研究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自1982年5月首次在我国珠海市毗邻的马尾松林内被发现以来,到1988年,危害面积已超过650万亩。由于马尾松林所处生态环境的差异,表现了受害程度的不同,对这些危害类型不同的林地,我们在惠东、新会、博罗、中山、深圳、珠海6县(市)设置标准地,对虫口数量、天敌、气象、土壤、植被和林分结构等进行了多学科的调查研究。现把松突圆蚧在不同危害类型和郁闭度中的种群数量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广西松突圆蚧天敌瓢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收集与震落法,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主要疫区玉林市的松突圆蚧天敌瓢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松突圆蚧天敌瓢虫3种:四川寡节瓢虫(Telsimia sichuanensis Pang et Mao)、台毛艳瓢虫(Pharoscymnus taoi Sasaji)和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其中四川寡节瓢虫是首次在松突圆蚧上收集并被证实为松突圆蚧的天敌。描述了四川寡节瓢虫和台毛艳瓢虫的形态特征,并给出了形态鉴别特征的照片。  相似文献   

6.
松突圆蚧天敌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hagi 自1982年发现传入与港澳毗邻的广东沿海县、市,到1987年底止,已蔓延扩散到20个县市,650万亩,其中120多万亩松林濒于枯死。该蚧寄生个体小,隐蔽性强,多寄生于松针叶鞘内,形成叶鞘和介壳双层保护,给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探索松突圆蚧生物防治方法,保护和利用有效天敌,以控制该蚧的发生和蔓延,1985—1987年,我们在广东惠东、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对松突圆蚧天敌做了调查,并对一些优势种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在日本琉球大学东清二教授协助下,对来自日本冲绳县的以琉球松为寄主的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修枝间伐对松突圆蚧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重危害广东省沿海地区马尾松的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自1982年在深圳、珠海等地发现后,至今危害面积约43万ha,其中枯萎或涉死的约8万ha。  相似文献   

8.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在广东惠东、珠海一年5代,世代重叠,任何一个时期均可见到各虫态。该虫可寄生所有松属Pinus树种,其中对马尾松P.massoniana的危害最为严重。每年3—5月是该虫发生的高峰期。气温是影响其林间种群数量消长的主导因子,气温大于23℃或小于18℃时,松突圆蚧死亡率增大。和缓的风和上升气流可直接传播扩散初孵的爬动若虫,过密的林分有利于该虫的发生发展。已发现的20多种天敌昆虫在林间发生数量少,控制松突圆蚧作用低。用松脂柴油乳剂,喹硫磷和杀扑磷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捕虫器在不同距离上监测松突圆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al Takagi的自然扩散情况,结果在距离虫源地8000米处,收集到蚧虫;借氢气球携带捕虫器在200米高空捕到蚧虫。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国科协组织了包括马世骏、邱式邦、蒲蛰龙、杨平澜先生等一批专家,组成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组,来粤考察和研讨松突圆蚧的防治问题。在考察和研讨过程中,专家们提出一些观点和意见,现整理综述如下。一、松突圆蚧的传入途径、时间及蔓延速度松突圆蚧是日本蚧虫学者高木贞夫1956年在台湾采到标本,1969年定为一新种。1980年日本学者河合省三确认此虫在冲绳诸岛、先岛诸岛有分布,并对松树造成危害。1982年发现该蚧虫在香港、澳门为害马尾松致死,引起人们注意,同年5月在珠海、深圳首次发现。1983年开始疫区调查,同年冬季,杨平澜先生确认系松突圆蚧。按照一般的说法:松突圆蚧从港澳传入,1983年分布  相似文献   

11.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人工收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有效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前人对花角蚜小蜂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5月从日本冲绳引进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后,改进了人工大量收蜂技术,应用自行设计的收蜂棚进行敞口式大量收蜂,大大提高了收蜂量.2006-2007年分别收到花角蚜小蜂22 372头和54 556头.在福建松突圆蚧发生区推广应用,为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持续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从日本冲绳输引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到我国广东省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研究。通过对该蜂的繁育、释放及其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等研究,采用松突圆蚧密度较大的小片林地繁育种蜂,再用蜂源地的种蜂枝条扎成2—3kg一把,以600m的间隔进行人工挂放或飞机撒放的方法,放蜂面积约26万公顷,结果表明:95%以上的放蜂点定居成功,放蜂后一年内平均寄生率40%以上,二年后松突圆蚧雌蚧密度控制在每针束1头以下,虫口下降80%—90%,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82”乳剂防治松突圆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松突圆蚧是广东省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松树的害虫,分布在与香港、澳门毗邻的12个县、市,发生面积257万亩,其中142.9万亩已枯死或濒于枯死。据观察,松突圆蚧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叠,同一时期均有各虫态出现。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针叶基部吸食树液,多被叶鞘所覆盖,危害极隐蔽,扩散传播迅速。此虫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是近年在广东省新出现的松树害虫,为害马尾松、黑松、加勒比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属树种。该虫生活隐蔽,多寄生于针叶基部叶鞘内,将口针插入叶部维管束吸取液汁或直接吸取细胞液,导致针叶萎黄,林木生长衰退和枯死。据广东省林业厅1984年调查,在珠海、深圳、中山、惠阳、斗门和东莞等12个沿海县、市的松林受松突圆蚧为害面积达257万亩,其中142万亩严重受害。湿地松为南方大面积引种的树种,以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抗逆性强等特点称著,深受群众喜爱。我省从六十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种植湿地松达300多万亩,成为造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重要天敌,其出现期与松突圆蚧的发生期一致,对松突圆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应用Holling圆盘式Ⅱ型计算其日极限捕食量,成虫的极限捕食量达到60.94头/日;红点唇瓢虫成虫对隐藏于叶鞘内松突圆蚧的捕食率达到42.20%。经测算,中等受害的马尾松幼林中每株有红点唇瓢虫6头,就可控制松突圆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依照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灾害特点,将广东省松突圆蚧发生区以县级为单位进行了发生区划,并构建了基于气象因子的灾害程度判别模型,依据该模型结合林分构成和林业经营特点研究了松突圆蚧发生区划,将广东省松突圆蚧发生区划分为轻度分布、中度发生和重度危害3个区域,并提出了各区域松突圆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松突圆蚧危害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对森林有害生物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在泉州市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和蔓延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福建泉州市森林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等,对泉州市松突圆蚧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松突圆蚧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森林有害生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林种结构,通过营林技术的实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对松突圆蚧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国內森林植物检疫害虫,主要危害马尾松林。据调查,1983年仅在与深圳、珠海相接壤的九个县(市)发生,面积171万亩,到1985已漫延至14个县316万亩,已造成大面积松林枯死,目前灾情仍在迅速发展,对我省林业生产已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找出全面控制这种害虫的经济有效方法,在1985年春进行大面积地面防治试验的基础上,我们于1985年9月1—11日用运五型飞  相似文献   

20.
<正> 松突圆蚧是80年代初在广东省毗邻香港、澳门沿海一带发现的一种新的松树害虫。此虫传播蔓延迅速,为害严重,到1991年底已遍及29个市县,约71.8万公顷,枯死松林13.3万多公顷,损失木材3 000万立方米。松突圆蚧一经发现,就立即引起了广东省和林业部门各级领导以及专家们的关注。林业部将“松突圆蚧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列入“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根据省政府提出“根治松突圆蚧”的方针,广东省的林业科技人员在摸清该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封锁疫区,杜绝人为传播;疫区边缘营造阔叶林带;修枝间伐松林;喷洒松脂柴油乳剂和枝孢霉菌剂等多种防治措施,耗资近5 000万元。这些措施对松突圆蚧扩散蔓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未能达到彻底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