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室温下,通过控制银种子胶体pH值,采用光诱导法制备出银三角纳米粒子,并对其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活性和时间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新制备样品与在暗室中存放5个月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表面增强喇曼光谱.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三角纳米粒子在室温暗室中存放5个月后其几何形状、尺寸以及相应吸收峰的位置基本不变,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对罗丹明6G探针分子仍具有较好的表面增强喇曼效应.  相似文献   

2.
银纳米粒子阵列的自组装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聚赖氨酸为表面耦联层分子的玻片基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阵列。SEM表征结果表明,银粒子以亚单层的形式排列在基底表面。比较银溶胶和纳米粒子阵列的紫外可见光谱可见聚赖氨酸耦联层对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甲基紫精在银纳米粒子阵列上的表面增强FT拉曼光谱表明在近红外区拉曼散射的表面增强主要来自于化学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把金属离子-银溶胶系统的透射光谱、电子显微镜照片和喇曼光谱进行对比,总结出银溶胶的聚集状态与表面增强因子的一般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于风崎  蓝国祥 《物理学报》1989,38(8):1259-1264
本文中把金属离子一银溶胶系统的透射光谱、电子显微镜照片和喇曼光谱进行对比, 总结出银溶胶的聚集状态与表面增强因子的一般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梁二军  张鹏翔 《物理学报》1991,40(2):198-204
利用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和表面增强共振喇曼散射光谱(SERRS)研究了核黄素和银胶颗粒的相互作用。不仅有效地淬灭了黄素发色团的荧光干扰,而且还使其喇曼散射得到显著增强。对SERRS进行了分析和指认,SERRS结果揭示出,黄素发色团与银胶颗粒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络合物,不同于与银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利用这一方法还得到1000cm-1以下的喇曼带,这些带多与发色团的环呼吸振动和C—H面外变型振动有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毒、绿色的酪氨酸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硝酸银,经60 ℃恒温水浴处理20 min,成功地合成了银纳米粒子。混合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棕黄色直观地呈现了银纳米粒子的生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粒子的UV-Vis吸收在412 nm附近。TEM图像显示,银纳米粒子的形状近似球形,粒子直径在15~25 nm。分别以结晶紫(CV)和叶酸(FA)为探测分子,进一步研究了该银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不仅方便、快速、绿色环保,而且合成的银纳米粒子对CV和FA分子有很好的SERS效应。  相似文献   

7.
金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质及联苯胺的SER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分别制备了较小粒径的金、银纳米粒子。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对金、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金、银纳米粒子粒径分别约为16和10 nm,并能以亚单层形式组装于导电玻璃(ITO)表面;CV图显示金、银纳米粒子分别有一对不对称的氧化还原峰,而且纳米粒子的浓度对其氧化还原电位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自组装方法,以联苯胺为偶联分子, 在粗糙金基底表面构筑了金/银纳米粒子的双层有序结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表明, 在有序金银纳米粒子组装体中偶联分子的拉曼散射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银溶胶的制备、表征及其SERS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了用一种化学还原方法制备银溶胶的新方法。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研究银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粒子形状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反应初期形成球形和棒状两种形状的银纳米粒子,随着反应的进行,大部分的棒状粒子逐渐变为球形粒子,最终棒状粒子少于银纳米粒子总数的3%。因此,最终得到了一种形状均一的,平均粒径为17nm银纳米粒子。同时也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Cl-的加入对这种银纳米粒子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l-加速了银纳米粒子的聚集。这种银溶胶有着较高的SERS活性。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柠檬酸三钠 (TSC)及N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为稳定剂 ,首先采用KBH4化学还原法制得球形Ag纳米粒子溶胶 (粒径 12~ 18nm) ;再将两种溶胶置于 5 0 0W卤钨灯下进行光诱导转化实验 ,一定转化时间后 ,球形Ag纳米粒子分别转化为单晶Ag纳米三棱体 (边长 80~ 12 0nm)和立方体 (边长 90~ 2 0 0nm)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电子衍射 (ED)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UV Vis)等手段对单晶Ag纳米三棱体和立方体进行了表征 ,对光转化过程中Ag粒子由球形到三棱体和立方体的转变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种类稳定剂在Ag的不同晶面吸附作用不同 ,从而形成沿某一晶面取向生长的Ag单晶体 .  相似文献   

10.
庄严  周全法 《光谱实验室》2010,27(5):1947-1950
在金,银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对巯基苯胺(PATP)分子,对其进行紫外及拉曼光谱性质表征。紫外吸收光谱显示修饰了单分子层的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发生较大的红移,银粒子位移程度大于金粒子的。其拉曼散射增强效应研究表明,对巯基苯胺b2振动模式的极大增强是由电磁增强和化学增强效应共同决定的。金、银粒子上对巯基苯胺单分子层拉曼散射增强效应的差异主要来自金属与对巯基苯胺之间电荷转移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