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乳腺数字三维断层摄影技术(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收集自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行乳腺DBT及MRI检查,且行病理检查确诊的206例乳腺结节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病理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DBT、MRI、DBT+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效能。结果 DBT诊断阳性预测值为80.65%,阴性预测值为86.72%。MRI诊断阳性预测值为81.25%,阴性预测值为81.64%。DBT+MRI诊断阳性预测值为83.18%,阴性预测值为98.99%。DBT+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911,高于DBT诊断的0.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58,P<0.05)。DBT+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8.89%,特异度为84.48%,准确度为90.78%。结论 乳腺DBT+MRI检查鉴别乳腺结节性病变良恶性效能优于单独DBT检查,与单独乳腺MRI检查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敬文波  肖兰  汪湍  刘艳 《放射学实践》2021,36(7):879-884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及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致密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致密型乳腺女性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86例纳入研究者DBT及3.0T MRI图像的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486例致密型乳腺中,DBT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90.7%、89.1%、94.0%、82.1%。MRI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87.4%、93.0%、92.7%、93.5%。DBT、MRI的AUC值分别为0.894、0.919。MRI对致密乳腺的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D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者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在各年龄层的诊断敏感度均较DBT高,但差异主要体现在41~50岁年龄区间,MRI较DBT敏感度提升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病灶≤2cm的乳腺癌病灶诊断中,MRI较DBT敏感度提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BT在致密性乳腺中有着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符合率,正逐步成为临床可疑阳性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总体诊断效能与MRI相当,但差异主要体现在病灶≤2cm或者41~50岁年龄组的致密乳腺中,建议该部分致密乳腺的高风险妇女,在DBT检查阴性时仍行MRI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一代GE Senographe Pristina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在乳腺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60例全部筛选自两癌筛查患者,其为经下级医院或本院超声筛查,乳外临床医师确诊并入院治疗的阳性确诊患者分别随机抽取30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乳腺检查患者和30例新一代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患者病例图像及报告,分别统计DBT及FFDM 2种检查方法在阳性钙化灶、微结节、大结节诊断例数。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BT在阳性钙化灶发现率66.7%,高于对照组FFDM的阳性钙化灶发现率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292)。DBT在微结节灶发现率16.7%,高于对照组FFDM的微结节灶发现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联合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及超声在乳腺结构扭曲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征象,分析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术前行乳腺FFDM、 DBT、超声且表现为结构扭曲、有病理结果的病例154例,对结构扭曲良恶性病变征象及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FFDM联合DBT良恶性病变在结构扭曲形态、结构扭曲中心密度有统计学差异;乳腺超声良恶性病变在病变边缘、后方回声、钙化、血流有统计学差异(P<0.05)。FFDM联合DBT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大于FFDM、超声,约登指数最高,三种检查方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结构扭曲病变不同影像征象分析,进一步判断及分析病变的良恶性;使用FFDM联合DBT结构扭曲病变的检出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摘要联合或非联合数字乳腺摄影(DM)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是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然而,对于普通风险女性DBT筛查的充分性和增加全乳腺超声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和二维乳腺X线摄影(SM),在其与数字化乳腺钼靶(DM)基于一定群体的乳腺X线筛查项目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群组研究中,于2014—2015年期间纳入通过DBT和SM筛查的37 185名妇女和通过DM筛查的61 742名妇女的数据。比较接受DBT和SM筛查和接受DM筛查的女性病人的早期测试指标:包括因乳腺X线异常的召回率、乳腺癌检出率、召回率的阳性预测值、穿刺活检的阳性预测值、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激素水平、免疫组化Ki-67指数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水平。采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比例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BT和SM筛查的召回率为3.4%,DM筛查的召回率为3.3%(P=0.563)。与DM筛查相比,DBT和SM筛查的癌症检出率明显提高(分别为每1 000例病人筛查出9.4例和6.1例,P0.001)。每1 000例接受DBT和SM筛查的病人中,检出10 mm或更小肿瘤的比率为3.2/1 000,而接受DM筛查的比率则为1.8/1 000(P0.001);同时每1 000例接受DBT和SM筛查的病人中,1级肿瘤的检出率为3.3/1 000,而接受DM筛查的病人则为1.4/1 000(P0.001)。免疫组化分析发现,接受DBT和SM筛查的女性与接受DM筛查的女性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肿瘤亚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DM筛查相比,DBT结合SM筛查提高了组织学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数字乳腺体层摄影(DBT)是否至少等同于点压数字摄影(DSCV)。方法在获得研究机构的批准和书面同意后,对女性进行筛查时同时进行DBT和DSCV检查。由2名不同资质的放射科医生(阅片者1和阅片者2)对DBT和DSCV诊断的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连续召回52例不伴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乳腺摄影是早期检出肿瘤的方法之一。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能够克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因组织重叠而影响病变观察的问题,降低复检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提高癌灶的检出率。对于致密型乳腺,DBT可以减少"假阳性"的检出,降低乳腺癌筛查的成本,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诊断乳腺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乳腺摄影是早期检出肿瘤的方法之一。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能够克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因组织重叠而影响病变观察的问题,降低复检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提高癌灶的检出率。对于致密型乳腺,DBT可以减少"假阳性"的检出,降低乳腺癌筛查的成本,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目的使用全自动化软件比较数字乳腺X线摄影和数字乳腺体层摄影(DBT)的乳腺密度。方法该研究获得机构批准并得到全部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每位参与者均进行DBT和全视野乳腺X线摄影(FFDM)。通过软件计算两种检查的乳腺密度百分比。结果50例连续病人(平均51岁,35~83岁)接  相似文献   

11.
目前乳腺X线检查仍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合成乳腺X线摄影(SM)以及3种技术的联合应用(FFDM联合DBT、SM联合DBT)。对DBT、SM和SM联合DBT在乳腺筛查中诊断效能、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进行比较。SM联合DBT可有效平衡辐射剂量和诊断效能,但仍然在判读时间、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和检查成本方面存在局限性。就以上3种检查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与数字钼靶摄影(DM)相比,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复检率,但DBT检查对病人生存的影响尚未明确。筛查中出现假阴性可作为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二维乳腺X线摄影(s2D)结合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术(DBT)(简称s2D/DBT)进行早期s2D乳腺融合成像的作用,并比较其与常规数字乳腺钼靶片联合DBT  相似文献   

14.
正摘要与仅用数字乳腺摄影相比,数字乳腺摄影(DM)和数字乳腺断层成像(DBT)的结合(DM+DBT)提高了癌症检出率。然而,关于DBT作为已知乳腺癌分期中数字乳腺摄影辅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三维成像(DBT)与MR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临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FFDM、DBT及MR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边缘、有无钙化等,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评价单纯的FFDM、DBT、MRI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结果:25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病灶112例,恶性病灶141例。FFDM、DBT及MRI诊断乳腺癌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6、0.897、0.884;诊断其敏感度分别为84.2%、92.3%、95.6%;特异度分别为82.5%、85.5%、84.5%。DBT及MRI 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大于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BT与MRI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及MRI较FFDM检查能够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DBT和MRI 对乳腺病灶的检出及诊断效能相近,但DBT更为经济适用,且禁忌证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关于乳腺数字断层合成X线摄影(DBT)筛查后的临床结局少有报道。目的比较DBT联合乳腺合成X线摄影(SM)(以下简称DBT+SM)与DBT加SM (以下简称DB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以结构扭曲征象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经DBT检出乳腺结构扭曲的69例患者的DBT、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超声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乳腺良、恶性结构扭曲征象特点(形态学、中心密度、有无局灶性致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评价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ACR-156模拟病灶的显示能力及辐射剂量优化方案初探。方法:采用有机玻璃板及ACR-156模型组合模拟4种压迫体模厚度,同一压迫下,先自动曝光控制获得FFDM、DBT的摄影管电压及管电流,后保持与自动曝光相同管电压,手动曝光管电流值,分别设置为自动曝光的90%、80%、70%、60%。计算模拟病灶检出率。结果:同一体模厚度条件下,随管电流减小,DBT及FFDM的辐射剂量呈递减趋势;同一体模厚度、同一管电流条件下,DBT较FFDM辐射剂量略高。随体模厚度增加,FFDM、DBT对纤维样、微钙化簇样及肿块样模拟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V-Preview。结论:体模厚度及曝光条件是影响DBT及FFDM辐射剂量的直接因素,同一压迫体模厚度、同一曝光条件下,DBT较FFDM辐射剂量略高,DBT与FFDM对3种模拟病灶的显示能力相仿,且均高于V-Preview。  相似文献   

19.
正摘要目的比较乳腺数字断层融合(DBT)所得的二维融合重建(SM)图像与二维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FFDM)对T1期乳腺癌的检出能力。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14例于2013年1月—6月行FFDM及DBT检查的病人,将DBT数据重建为SM影像。3位影像科医师阅片,记录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的影像组学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DB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380例患者资料,每例患者DBT影像包含头尾(craniocaudal,CC)位和内外斜(mediolateral oblique,MLO)位。通过提取380例基于DBT的病灶全瘤组学特征,经降维、筛选后,将保留的特征分别放入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个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3种模型对乳腺癌4种分子分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0例病灶中,Luminal A型72例,Luminal B型17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