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阿片类药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及其奖赏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成瘾是以失去控制地应用某种成瘾药物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造成成瘾的原因包括正性强化因素(欣快感、奖赏效应)、负性强化因素(逃避现实、减轻戒断症状)及条件性强化因素.目前认为,负性强化因素主要与阿片类药物造成的身体依赖性有关,而追求阿片类药物带来的正性强化作用即奖赏效应是引起阿片精神依赖性、导致强迫性觅药行为和复吸的最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2.
盐酸纳曲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弱或完全阻断阿片受体,解除人体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盐酸纳曲酮的使用剂型为片剂,使用方法为口服。皮下埋植盐酸纳曲酮改变了药物的给药途径,且未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规范戒毒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切实维护患者权益,卫生部于7月17日就停止开展皮下埋植盐酸纳曲酮治疗吸毒成瘾的有关问题发布通知。  相似文献   

3.
“全国五个高发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流行学调查”的第二部分报告全国5个高发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种类、方法等问题。结果表明,在我国,主要使用的非法成瘾物质为阿片和海洛因,有从使用阿片向使用海洛因过渡的趋势,使用的方法因使用的物质的类别和地区样本的不同而不同,但通过注射途径使用海洛因有增加的趋势。非法成瘾物质使用者合并使用其它成瘾物质如烟草和镇静剂的比率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4.
“全国五个高发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流行学调查”的第二部分报告全国5个高发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种类,方法等问题,结果表明,在我国,主要使用的非法成瘾物质为阿片和海洛因,有从使用阿片向使用洛因过渡的趋势,使用的方法使用的物质的类型和地区样本的不同而不同,但通过注射途径使用海洛因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药物成瘾是指尽管有不利的后果,但仍然不可抑制的服用成瘾药物的行为.它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又称药物依赖性.药物成瘾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躯体依赖主要表现为耐受和戒断反应;精神依赖主要是心理渴求和持续强迫觅药行为.  相似文献   

6.
纳曲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早期纳曲酮被用来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最近用来治疗肥胖、瘙痒、多发性硬化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肿瘤、酒精和尼古丁成瘾.最近研究证明纳曲酮具有抗麻醉和治疗纤维肌痛和克罗恩病的作用,超低剂量纳曲酮可以增强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的回顾: 1. 阿片及阿片生物碱:阿片之被认识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在十六世纪时即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止泻、止咳、解除焦虑和催眠。由于疗效卓著,曾有“天赐良药”的美名。 1803年首先从阿片中提取得到阿片生物碱吗啡纯品,随后又发现和合成了一系列的衍生物(如可待因、罂粟碱、依托啡、杜冷丁等),但难以获得药效高又不成瘾的阿片类制剂。1915~1940年合成丙烯吗啡后,由于它本身具有镇痛作用又能部份拮抗吗啡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部份激动剂(partial agonist),于1951年起被用于治疗吗啡中毒。  相似文献   

8.
背景:长期应用阿片受体治疗疼痛会导致药物耐受或成瘾,可能与delta阿片受体密度上调有关。 目的:设计及构建大鼠delta阿片受体短发卡RNA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 方法:根据大鼠delta阿片受体mRNA序列设计并体外合成短发卡RNA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克隆到线性化质粒pGenesil-1,然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 结果与结论:酶切证明delta阿片受体-短发卡RNA已经插入到质粒载体pGenesil-1里,测序结果证明均为插入正确的克隆质粒,而且质量均符合设计标准,证实靶向大鼠delta阿片受体基因的短发卡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
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片(opioid)包括天然的鸦片如吗啡,半合成的如海洛因,和全合成的如可待因、羟吗啡、美沙硐、二氢埃托啡、度冷丁、芬太尼,兼有激动剂和拮抗剂作用的镇痛新和丁丙诺啡由于产生类似于阿片激动剂的生理和行为效应也归类于阿片类。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镇痛麻醉、止泻和镇咳。然而现在阿片类药物滥用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海洛因,在我国登记在册的海洛因成瘾者,1997年就已达54万人之多。目前关于阿片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机制。躯体依赖主要表现为耐受和戒断反应,而精神依赖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到目前为止吗啡仍是临床上最有效的镇痛药物之一。然而这类药物连续应用具有明显的耐受和成瘾作用,一旦停药即发生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流涕、多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称为躯体性依赖。因此,寻找镇痛较果更好,而且不引起成瘾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阿片类药物镇痛和产生成瘾的机理也是多年来的重要课题,其中应用不可逆配体作为研究阿片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工具药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重视的手段,α-  相似文献   

11.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镇痛药 ,有关阿片耐受、依赖机制的研究是药物成瘾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进行的大量研究证明 ,阿片耐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多种神经递质 ,多个中枢结构及信号转导系统的变化。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激活 ,[Ca2 + ]i 增加 ,NO产生增多等信号转导机制也参与了阿片耐受、依赖的形成。本文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查阅相关文献,对常见新型毒品的药理作用、滥用问题、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常见新型毒品主要有:中枢兴奋剂,致幻剂,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的新型毒品,中枢抑制剂。新型毒品涉入场所广泛,具有身体依赖性相对弱,精神依赖性强的特点,认识和控制新型毒品是当前成瘾精神病学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吸毒在全球泛滥,对社会及人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吸毒与阿片依赖的关系已众所周知,有大量文献报道。对已吸毒成瘾者,戒毒则成为最主要的难题,戒毒的关键也就是解决阿片成瘾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基于内分泌及内分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30例慢性阿片依赖者进行治疗前后血中皮质醇(COR)及生长激素(GH)水平的测定,并以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旨在寻求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其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慢性阿片依赖者30例,选自西安市某戒毒所和看守所,均符合WHO对药物依赖的定义,有明确的阿片类毒品滥用史,且连续使用半年  相似文献   

14.
《心理与健康》2009,(10):16-16
当前在国内,治疗网络成瘾的机构没有得到统一规范,在治疗方法上各尽所能,综合起来包括:劝说教育、体能训练、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由于各个国家对网络成瘾认识程度的不一致,国外针对网络成瘾的治疗报道更多的是心理治疗方面的。由于国外在物质成瘾的心理治疗方面的经验较国内经验丰富,故对同样是成瘾行为的网络成瘾可以借鉴。但网络成瘾不是一种个体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低强度He-Ne激光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吸毒成隐戒断症状主要包括:焦虑,失眠,厌食,诡忘,关节及肌肉疼痛,性欲亢进和体重减轻,强烈的觅药行为等症状。对于毒瘾戒断症的治疗一般采用强行戒断或逐步撤药等方法,但患者非常痛苦,且复吸率较高,为了观察低强度He-Ne激光对吗啡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成年大白兔,建立吗啡成瘾大白兔模型。实验组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后,再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Naloxone)诱发动物戒断症状,结果发现该疗法对吗啡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为激光治疗吸毒戒断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吗啡(morphine)是治疗疼痛的经典药物,长期服用则导致成瘾和免疫功能紊乱。吗啡对各种的免疫细胞均有调节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与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s,MOR)相互作用来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吗啡抑制机体防御能力,导致机体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本文综述了吗啡调节免疫细胞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不断从生物因素角度探索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机理,发现阿片受体、脑啡肽、腺苷酸环化酶、单胺类递质,如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与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存在着内在联系,依赖状态由结构活化的μ*受体及向上调节的cAMP系统组成,由μ一δ-受体调控。阿片进入体内,使血浆中游离的没有活性的阿片肽增多。cAMP信号系统向上调节,包括增加腺苷酸环化酶(AC)和蛋白激酶A(PKA)的活性。自然戒断症状时,渗析液中DA含量降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增加。使Ca2+内流减少,细胞膜呈超极化  相似文献   

18.
阿片类制剂特别是吗啡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是反复使用时,它们的一些药理效应如:镇痛、降体温等便明显降低。只有增加药物剂量才能保持其原有的药理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耐受。反复使用还可造成机体对药物形成依赖性即成瘾,当突然停止药物使用或使用阿片受体阻断剂(如纳洛酮)阻断药物作用时,可以引起激惹、失眠、恶心、腹痛和衰弱等一系列戒断症状。在动物身上也可出现激惹、跳跃、腹泻、流涎、体重下降和体温降低等戒断行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森田疗法治疗网络成瘾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患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方法 运用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通过与森田日记的方法对患有网络成瘾的来询者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来询者在认知、情绪、主观感受、行为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网络成瘾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 森田疗法能有效的治疗大学生的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0.
药物成瘾的形成主要是由药物或毒品本身的药理作用所决定的。具有成瘾性的药物可以给滥用者带来暂时的快感,使滥用者产生对毒品强烈的心理渴求即精神依赖性,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适应性改变,即躯体依赖性。停用毒品时会发生一系列戒断症状。成瘾者在心理渴求的驱动和戒断症状的折磨下,会逐渐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么,人为什么要尝试毒品?使用毒品后又有哪些感觉呢?绝大多数吸毒者初次使用的毒品来自“朋友”,少数直接来自贩毒者,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