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某团体血糖与血尿酸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调查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水平,了解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探讨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558例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测定.结果:空腹血糖男性302例5.13±1.04mmol/L,女性256例5.36±1.46mmol/L,女性较男性高(P<0.05).血尿酸男性304.6±79.0μmol/L,女性204.8±68.7μmol/L,男性较女性高(P<0.001).高血糖患病率8.1%(45/558),其中男性6.0%(18/302),女性10.5%(27/256),高血糖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高尿酸血症患病率4.1%(23/558),其中男性7.0%(21/302),女性0.8%(2/256),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5).70~86岁组男女空腹血糖与血尿酸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男性r=0.601,P<0.05;女性r=0.474,P<0.05).结论: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糖患病率随增龄而增高.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血糖合并高尿酸血症多见于50岁以后.血糖与血尿酸的相关性与高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者中高尿酸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甘油三脂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成年人14426例,筛查高尿酸者2648例,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甘油三脂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高尿酸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1.99%(2436/2648)。高甘油三脂血症患病率为72.51%(1920/2648),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3.69%(1157/2648)、高低密度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5.05%(1193/2648)、低高密度胆固醇血症患病率25.00%(662/2648),男性均高于女性(46.83% vs 38.34%,53.77%vs 30.16%,34.73% vs 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甘油三脂升高的危险因素为TC、年龄及BMI。结论 高尿酸血症不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血脂代谢紊乱所致的脂毒性又进一步加速了此进程,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张军    王云轩  冯妍  朱平辉  王以新 《医学信息》2019,(17):117-119
目的 探究北京某三级医院在职职工血糖升高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在此功能社区开展健康管理及采取合理健康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7月18日~8月18日对北京某三级医院进行职工体检的在职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行为方式、饮食习惯、生活压力、血糖升高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院在职职工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共计365人,其中女性265人(72.60%),男性100人(27.40%);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和护士)233人(63.84%),非医务人员(包括医技和后勤)132人(36.16%);不同职业、年龄、BMI、早餐次数人群血糖异常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不同压力人群的血糖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加(OR=1.202,P<0.05)和年龄增长(OR=0.171,P<0.05)是影响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每周食用早餐次数越多血糖升高发生率越低(OR=0.725,P<0.05)。结论 血糖升高与体重、年龄呈正相关,与每周食用早餐次数呈负相关,需关注高龄及超重人群血糖水平,并倡导每周至少5次食用早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8-9月间在我院进行干部体检的380例体检者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测量,并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H)、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结果本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7.1%。高尿酸血症者具有高BMI、高TG、高血压及低HDL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浓度与BMI、血TG、SBP及DBP呈正相关,与HDLCH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血尿酸浓度仍与BMI及DBP呈正相关(P〈0.001)。结论高尿酸是肥胖、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红  顾小红 《医学信息》2018,(18):57-60
目的 探索体检人群UA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12月参加体检人群2505名为研究对象,统计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并与脂肪肝检出率开展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UA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0.96%,其中男性(27.32%)高于女性(9.65%)。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1.22%,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患者的年龄、BMI、SBP、DBP、TC、TG、HDL-C、LDL-C、FBG以及UA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校正其他影响因素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脂肪肝的患病风险增加至3.036倍,对其进行多因素校正后患病风险仍增加至1.704倍。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UA与BMI、血压、血脂等指标呈明显正相关(轻度相关,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为脂肪肝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脂肪肝的检出率随UA增高而逐渐升高。UA可能与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共同作用增加脂肪肝风险,提出进行高尿酸血症健康教育工作,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广州铁路中老年职工(年龄≥45岁)脂肪肝(FLD)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9月-2008年8月,选择广州铁路地区中老年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4974例受检人员中,共检出FLD患者1473人,FLD患病率为29.6%,男性FLD患病率为29.4%,女性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男性及女性均在55~65岁达到峰值。55岁以前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28),55岁后两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5.4%,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为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肥胖、高尿酸血症是广州铁路中老年职工FLD的影响因素。结论广州铁路中老年职工FLD患病率高,主要为NAFLD。饮酒、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肥胖、高血尿酸等为FL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常规体检的2666例成人,其中经腹部彩超诊断为脂肪肝者为NAFLD组共603例,无脂肪肝者为非NAFLD组共2063例。根据BMI将其分为肥胖组290例及非肥胖组2376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年龄、血压、UA、FBG、TC、TG、LDL、GDL等临床指标。结果 NAFLD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UA、FBG、TC、TG、LDL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FLD组的HDL水平低于非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UA、FBG、TC、TG、LDL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HDL水平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肥胖组中,血尿酸水平与是否发生NAFLD无明显相关关系(r=0.095,P=0.107),而在非肥胖组中,血尿酸水平与是否发生NAFLD呈正相关关系(r=0.229,P=0.000)。结论 在非肥胖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可作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上NAFL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树花 《医学信息》2019,(4):107-10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中青年患者300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颅脑MRI或CT结果,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尿酸、血脂、血糖水平。将高尿酸脑梗死患者分为口服苯溴马隆控制血尿酸组(控制组)和非控制尿酸组(非控制组)。控制组口服药物苯溴马隆片治疗,非控制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每3个月进行随访。对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高尿酸患者分别为41例、57例和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41例尿酸升高,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17例,59例尿酸正常,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高尿酸脑梗死患者中,控制组50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7例,非控制组48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及进展有相关性(OR=1.31,95%CI=1.003~1.918,P<0.01)。结论 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呈正相关,控制高尿酸可有效预防和降低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进展为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刘璐  秦新月 《医学信息》2018,(2):96-97,100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探讨血尿酸在AD患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的AD患者94例为AD组,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同年龄段、性别比例构成相似的健康体检人群127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D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尿酸可能为AD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廖学权  蔡丰穗  胡彩珍  黄增祥 《医学信息》2010,23(16):2587-2589
目的探讨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在原有降糖降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开郁清热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奥迈必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TG、TC、Cr等指标变化。结果高尿酸血症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52%,对照组为88.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血尿酸(BUA)及血脂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BUA、TG、TC、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基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全身运动评估技术普及性培训在基层医务人员中的成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12日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参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GMs联合培训班”的郑州市各区县的70例基层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授课的方式进行普及性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对GMs案例评估准确性的得分情况。结果 全身运动评估技术普及性培训前,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科室的基层医务人员测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级别的基层医务人员测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及性培训后,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科室、医院级别的基层医务人员测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及性培训前测评得分趋势分布为:低分段3人,中分段53人,高分段23人;普及性培训后得分趋势分布为:低分段0人,中分段19人,高分段60人。培训前后GMs案例评估结果准确性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自身情况的差异不会影响GMs普及性培训的成效,在基层医务人员中开展全身运动评估技术普及性培训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培训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病案信息资源的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362名,采用自制《病案信息资源认知调查问卷》,对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的病案信息资源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选择对病案信息查阅服务不了解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随访服务不了解的选择,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对以往查阅病案信息渠道的选择,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 提高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病案信息资源的认知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秋建 《医学信息》2018,(18):137-139
目的 了解益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监测血糖、运动、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益胃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腹饱胀、疼痛、嗳气等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偶发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胃汤加减联合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提供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王疆  殷积慧 《医学信息》2019,(7):123-125
目的 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实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U-ACB),观察其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拟行TKA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观察组采用U-ACB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 h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情况、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6、12、24、48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时,对照组术后6、12、24、48 hV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两组术后6、12、24、48 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15.0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CB有利于TKA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华  周梁云 《医学信息》2019,(9):178-180
目的 探讨以评价为导向的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人员素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6年7月开始我科全体护理人员采取以评价为导向的多元化培训模式,消化内科全体护理人员52人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2016年6月为传统培训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12月采取以评价为导向的多元化培训模式,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95±7.45)分,高于对照组的(22.84±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士在职业满意度、自我愿望、自我价值体现、综合成就感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分为(63.37±2.89)分,高于对照组的(60.69±4.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7.38±4.43)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6.86±3.7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评价为导向的多元化培训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人员素质培训中,提升了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辛敏平 《医学信息》2018,(12):163-165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尿毒症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后β2-MG、Cer、Urea、KT/V各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透析后β2-MG指标变化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β2-MG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各项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各项指标变化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Cer、Urea等指标变化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Cer、Urea和KT/V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高通量透析用于慢性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张家兰 《医学信息》2019,(13):172-173178
目的 探讨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对四肢骨折自我效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情况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康复锻炼依从率、预后良好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干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痔上黏膜C环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予痔上黏膜C环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狭窄、肛门疼痛、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81.90%,手术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愈率78.10%,手术总有效率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上黏膜C环切除手术可以有效降低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可以针对性地为不同痔病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胆道端-端吻合术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道壁横行修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重庆地区3家肝胆外科中心的87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患者。18例行缺损胆道壁横行修补术的设为A组,32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的设为B组,3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治疗的设为C组;记录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总管直径及手术时机;比较三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间、术后胆道狭窄、胆管炎、出血及胆漏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9.24±43.61)min,多于A组的(101.23±32.1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少于B组[(119.24±43.61)min vs(175.56±41.5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胆管狭窄、胆汁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21.88%,高于C组的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1.45±5.32)d,多于A组的(9.52±4.13)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住院时间少于B组[(11.45±5.32)d vs(17.71±5.2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损伤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短,患者总住院时间少,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低,不增加术后胆管狭窄及胆汁漏的风险,治疗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