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急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其中IIT组和CIT组各包含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31例和33例,观察2组患者呼吸机、抗生素使用天数,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3d及7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和CIT2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血压、呼吸衰竭类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功能、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1c、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3d及7d后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住院天数、呼吸机、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费用低于CIT组(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高于CIT组(P〈0.01),但2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急危重患者可能带来较多益处,并降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大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监护室收治的大手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8例。监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泵入胰岛素天数、伤口愈合情况、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及发生低血糖反应和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下降水平、使用胰岛素天数、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降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低血钾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危重病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加强对低血糖反应和低钾血症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应用胰岛索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以不同的胰岛素泵人速度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患者的人住ICU时间、呼吸机待机时间、MOF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可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但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用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ls,AP)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怀化市四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95例AP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为两组:A组55例采用微量胰岛素持续泵入强化治疗,B组40例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治疗一周内观察患者血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系统(APACHEⅡ)评分、胰岛素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及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B组(P〈0.01);B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改善AP预后的有益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苏萍  陈蓓  韦巧珍 《新医学》2009,40(11):724-726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时停用胰岛素治疗的最佳血糖终点值,研究胰岛素使用的安全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07例应激性高血糖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4例)和C组(35例)3组。A、B组患儿将短效胰岛素3U加入0.9%生理氯化钠15ml/L中,用注射泵按0.1U/(kg·h)泵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减少葡萄糖输入量,补糖速度为1—2mg/(kg·min),测血糖1次/小时,使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5mmol/(L·h),当A组血糖降至10.0—11.1mmol/L,B组血糖降至5.6~8.4mmol/L时停用胰岛素,上调输糖速度至2~4mg/(kg·min),继续测血糖1次/小时,血糖稳定后改每4~6h测血糖,3次测量值正常后停止监测。C组采用限糖方法,输糖速度为1~2mg/(kg·min)。观察各组治疗6h后血糖下降情况、有否血糖反跳现象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患儿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A组无发生血糖反跳现象或低血糖;B组6例出现低血糖,A、B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仅限糖治疗效果不明显,加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结论:胰岛素治疗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效果肯定,但需定时监测血糖,当血糖下降至10.0~11.1mmol/L时,及时停用胰岛素,可避免发生低血糖所造成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危重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观测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72h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感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组100例,CIT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种类、入院血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lc、疾病种类、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治疗结局:IIT组病死率与CIT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IT组入院72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IT组与CIT组比较,虽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且临床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更低,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心内直视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3例术后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3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30例),强化治疗组对术后血糖超过8mmol/L者即行胰岛素治疗,剂量从0.1U/(kg·h)开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水平为血糖控制在6~8mmol/L;常规治疗组术后血糖超过11.1mmol/L才给予胰岛素治疗,目标水平为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结果强化治疗组患者血糖水于术后48h内控制在目标水平;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后48h内控制29例,死亡1例。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感染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5.43±6.31)d]少于常规治疗组[(22.51±6.37)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6~8mmol/L,可以减少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周宇清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395-1397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人,分成胰岛素泵治疗组24例(CSⅡ组)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组36例(MSⅡ组),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C肽变化,比较两组血糖达标天数、最大胰岛素用量、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现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及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SⅡ组短,平均胰岛素用量及最大胰岛素用量均较MSⅡ组少,且低血糖发生次数也较MSⅡ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Ⅱ和MSⅡ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有良好治疗效果,其中胰岛素泵可以缩短血糖达标天数,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4g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收治的新生儿HIE180例(轻度76例,中度92例,重度12例)进行血糖监测,统计患儿发病期间血糖的变化,观察患儿预后情况与血糖变化的关系。【结果】①轻度HIE患儿血糖异常13例(17.1%),中度HIE惠儿血糖异常38例(41.3%),重度HIE患儿血糖异常8例(66.7%),患儿血糖异常发生率随HIE严重程度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轻度HIE低血糖11例(14.5%),高血糖2例(2.6%);中度HIE低血糖18例(19.6%),高血糖20例(21.7%);重度HIE低血糖2例(16.7%),高血糖6例(50.0%);轻度HIE以低血糖为主,中度、重度HIE高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HIE患儿(P〈0.01)。③血糖正常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HIE会引起患儿糖代谢紊乱,血糖代谢异常情况会加重惠儿脑损伤,并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对H1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50mg嚼服,每日3次;同时每天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优泌林70/30每日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两组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CNN)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NN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渡糖治疗老年T2DM合并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64例,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治疗时间8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诺和灵30R组(P〈0.05),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血糖发生率诺和锐30组低于诺和灵30R组。【结论】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效果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糖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600—010型自动生化仪测定62例危重患儿的血糖。结果:发生高血糖症39例,占62.90%;高血糖组的死亡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均<0.05)。在高血糖组中,经治疗后存活组的血糖值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血糖>15mmol/L的血pH值明显低于血糖<15mmol/L者(P<0.01)。结论:危重儿的血糖值越高,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说明危重儿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建国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35-2037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140例口服降糖药(0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观察组)和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每组各70例,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FPG,2hP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lc达标率分别为85.7%、87.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减少了11.4%,且BMI得到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减少低血糖事件,在同等HBAlc达标率下,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所用的胰岛素相比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发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降糖效果及保护β细胞功能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133例,随机分为三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及口服降糖药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强化组及常规组 FPG ,2hPG ,HbA1c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与hsCRP值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强化组及常规组FCP ,2hCP与 HOMA-β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强化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中以强化组血糖达标的时间最短,常规组其次,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最长(P <0.05),而三组中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发T2DM可更快地使血糖得到控制,保护β细胞功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华  徐爱霞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97-189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52例初诊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26例,每日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三餐前使用诺和锐,睡前使用诺和灵N),血糖达标后改为诺和灵30R;对照组26例,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观察1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痰菌转阴情况及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强化治疗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菌转阴率强化组(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病灶改善例数分别为17例(65.4%)、13例(50.0%),强化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糖控制更为满意,对痰菌转阴和病灶改善更为有效,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少,是一种较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AMI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血糖水平将其分为高血糖组(HG组)和非高血糖组(NHG组),分析急诊科血糖、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胰高血糖素(S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血清胰高血糖素四分位分组参数,比较急性期与缓解期血糖、SG和IRI的变化。【结果】126例AMI急性期患者中有65(51.59%)例表现为血糖升高;HG组和NHG组比较,两组急诊科AMI白细胞(WBC)、急诊科hs-CRP、cTnI峰值、急诊科血糖、急诊科SG、急诊科IRI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与缓解期血糖、SG、IRI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科SG、血糖、IRI、hs-CRP四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约半数患者在AMI早期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其原因可能与AMI早期胰岛素抵抗严重,胰高血糖素迅速增多有关,且AMI发病早期合并高血糖的患者炎症程度,心肌损害程度可能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①中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加餐前门冬胰岛素;②甘精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加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③胰岛素泵(CSⅡ)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加餐前门冬胰岛素负荷。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结果】三种治疗方案均能使血糖达标。NPH组的达标时间为(5.2±1.5)d,而CSⅡ组和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2.9±0.9)d和(2.8±1.2)d,与NP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PH组有12人次出现低血糖事件,其中2人次严重低血糖和8人次夜间低血糖事件,CSⅡ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中低血糖事件以及夜间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与NP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甘精胰岛素提供基础胰岛素配合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伴有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是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病人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32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维持危重病人血糖在4.4—6.1mmol/L;对照组按常规控制在血糖10.0~11.7mmol/L,每2h进行血糖监测和分析。观察指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危重病人使用胰岛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ICU住院天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及危重病人压疮愈合情况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反而增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结合其他近期研究的阴性结论,该疗法还不成熟,危重病人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症体内胰岛素水平并探讨不同程度高血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7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其中100例高血糖症患儿进行血胰岛素水平测定,并选本科治愈出院新生儿30例行胰岛素测定作为正常对照。轻中度高血糖患儿采用限糖治疗,重度高血糖患儿随机分为限糖治疗组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观察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预后。结果100例高血糖症患儿入院时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高血糖症胰岛素治疗组及限糖组入院时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较限糖组明显缩短(P〈0.01),且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危重症新生儿血糖水平越高,颅内出血发生率越高,病死率越高。危重新生儿高血糖患儿体内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存在着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这一不相称现象。轻中度高血糖症经限糖治疗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重度高血糖症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后可缩短血糖恢复正常时间,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病患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一峰  周平  董芸 《临床医学》2009,29(4):24-25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使用呼吸机的天数、血透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中使用抗生素天数(15±5)d,使用呼吸机天数(6±4)d,需行血透6例(15.0%),院内感染6例(15.0%),病死率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危重病患者,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