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采用不同的真空热梯度升华条件,获得了不同纯度的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以不同纯度Ir(ppy)2(acac)为客体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CBP/CBP:Ir(ppy)2(acac)/TPBi/LiF: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其中CBP和TPBi分别是4,4'-二(9-咔唑)联苯和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评价了不同纯度磷光铱配合物制备的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探索了磷光铱配合物纯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r(ppy)2(acac)升华后可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纯度高的材料可以在较低的掺杂浓度下获得较高的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新型红色磷光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磷光器件(OLEDs)中应用.在经典红色磷光材料btp2Ir(acac)的配体2-苯并噻吩吡啶的吡啶环的5位引入吸电子基团CF3,将辅助配体换为2-吡啶甲酸,成功研制出了双(2-(2′-苯并[b]噻吩基)吡啶)吡啶甲酸合铱配合物[(btfmp)2Ir(pic)].这种结构可以改变了原配合物的电子云分布,三氟甲基的引入将导致原分子的LUMO能下降,减小了HOMO与LUMO的能隙,引起发光峰位的红移,但2-吡啶甲酸又可引起发光蓝移,最终得到了最大峰位为637nm的饱和红光新的铱(Ⅲ)配合物,为通过简单配体修饰设计和制备新的有机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种简洁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宝锋  唐怀军  余磊  王保争  文尚胜 《物理学报》2011,60(8):88502-088502
研究了掺杂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单发光层聚合物白光器件.根据二元互补色获得白光的原理,所采用离子型橙光材料为六氟磷酸合[二(2-(萘基-1-基)吡啶)(1-乙基-2-(9-(2-乙基己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铱(Ⅲ)]([(npy)2Ir(c-phen)]PF6),天蓝光材料为二(2-(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器件结构为氧化铟锡/苯磺酸掺杂聚乙烯基二氧噻吩(40 nm)/发光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白光 二元互补色 离子型铱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唐晓庆  于军胜  李璐  王军  蒋亚东 《物理学报》2008,57(10):6620-6626
通过对一种新型贵金属铱的配合物磷光材料(pbi)2Ir(acac)与咔唑共聚物进行物理掺杂, 制备了结构为indium-tin oxide(ITO)/poly(N-vinylcarbazole)(PVK): (pbi)2Ir(acac)(x)/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 throline(BCP)(20nm)/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Alq3)(10nm)/Mg:Ag的聚合物电致磷光器件,研究了磷光聚合物掺杂体系在低掺杂浓度时(0.1%和0.5%(质量百分数,全文同))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特性. 结果表明, 该掺杂体系的PL光谱和EL光谱中均同时存在主体材料PVK与磷光客体(pbi)2Ir(acac)的发光光谱, 但主客体的发射强度不同,推测该掺杂体系在电致发光条件下, 同时存在主体材料到客体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和载流子直接俘获过程. 磷光掺杂浓度为0.1%的器件在19V电压下实现了白光发射, 色坐标为(0.32, 0.38), 掺杂浓度为0.5%的器件在20.6V电压下的最大发光亮度为11827 cd·m-2, 而在13.4V电压下的最大流明效率为4.13 cd·A-1.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铱配合物磷光 聚合物掺杂  相似文献   

5.
将双(2-(2'-苯并 噻吩基)-5-三氟甲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配合物 及电子传输材料PBD掺杂到基质材料PVK中,利用旋涂的方法制备聚合物磷光器件。铱配合物的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8%、10%、15%及18%,当掺杂质量分数为15%时获得了最大外量子效率4.5%,而同样结构的经典的红光材料(btp)2Ir(acac)的掺杂质量分数为4%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3.3%。可以看出,含三氟甲基的新铱配合物制备的聚合物器件具有明显的减少浓度猝灭效果,这可能由于三氟甲基基团改变了分子堆积状态,减少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该聚合物器件最大发射峰位648 nm,色坐标为(0.71,0.29), 没有PVK的蓝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三个以含氟苯基吡啶及吡啶基咪唑为配体的蓝色磷光电致发光铱配合物(P)2Ir(pym),其中主配体(P)分别为2-(2',4'-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2-(3',4'-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2-(3',5'-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辅助配体pymH为2-(2'-吡啶基)咪唑。通过元素分析、核磁、质谱、红外进行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进行其光谱学性能表征。以pymH取代辅助配体picH(2-吡啶甲酸)的方法,得到含吡啶基咪唑的铱配合物,在室温下二氯甲烷溶液中获得强的蓝光发射,其最大发光波长分别是461,480,490 nm,其中(46f2pmpy)2Ir(pym)较经典蓝光磷光材料FIrpic蓝移5 nm。  相似文献   

7.
一种嘧啶铱(Ⅲ)配合物的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一种铱配合物(DFPPM=2-(2,4-二氟苯基)嘧啶,acac=乙酰丙酮),利用 X 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FPPM)2 Ir(acac)的单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4.444 4(7)nm,b=18.047 9(10)nm,c=19.220 0(9)nm,α=113.115(5)°;,β=90.453(4)°;,γ=90.989(4)°;,V=4 607.0(4)nm3。(DFPPM)2 Ir(acac)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发射峰为 496 nm。以(DFPPM)2 Ir(acac)为客体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 nm)/CBP:(DFPPM)2Ir(acac)(质量分数10%,30 nm)/TPBi(15 nm)/Alq3(50 nm)/Mg:Ag(150 nm,10:1)/Ag(10 nm)的器件,器件的发射峰位于494 nm,最大亮度达到21 400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2.0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 5.4 lm/W。  相似文献   

8.
新型红色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与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合成了含羟基配体8-苯并噻唑基2-萘酚(HNBT),并以其为辅助配体、2-苯基吡啶(ppy)为第一配体合成了红色磷光铱配合物Ir(ppy)2(NBT)。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以Ir(ppy)2(NBT)为发光中心制备了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详细研究了配合物Ir(ppy)2(NBT)的热稳定性、光物理与电致发光性能。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Ir(ppy)2(NBT)的发射谱图近似于高斯形状,只有一个位于614 nm的发射主峰,没有肩峰出现,且半峰宽仅为65 nm;此外,基于配合物Ir(ppy)2(NBT)的最佳器件的最大亮度和效率分别是6 400 cd/m2和4.53 cd/A。  相似文献   

9.
基于铱配合物材料的高效高稳定性有机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基于重金属Ir的新磷光材料(tpbi)2Ir(acac),制备了多层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ITO/CuPc (40 nm)/α-NPD (45 nm)/CBP: (tpbi)2Ir(acac) (3%, 30nm)/BCP(20 nm)/Alq3 (20 nm)/LiF (1 nm)/Al (100 nm).测试了材料的寿命、光谱吸收性质和器件的I-V-L特性.器件在低电压下电流符合热发射注入模型,高电压下I-V呈线形关系.不同偏压下器件发光光谱稳定,多峰拟合结果表明器件光谱由α-NPD发光峰(450 nm),(tpbi)2Ir(acac)主发光峰(518 nm)和肩峰(543 nm)构成.驱动电压为6 V时,器件效率达到最大12.1 lm/W,此时亮度为136 cd/m2,器件亮度最大为13500 cd/m2,此时效率为0.584 lm/W.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磷光 效率 I-V-L特性')" href="#">I-V-L特性 光谱  相似文献   

10.
以2-(苯磺酰基)苯乙酮衍生物为辅助配体、2-苯基吡啶衍生物为主配体,合成得到(dfppy)2-Ir(PSAP)、(tfmppy)2Ir(PSAP)、(ftfmppy)2Ir(PSAP)、(dfppy)2Ir(TSAP)、(tfmppy)2Ir(TSAP)、(ftfmppy)2-Ir(TSAP)6个铱配合物。6种配合物在CH2Cl2中的液体最大发射峰在450~502 nm之间,固体最大发射峰在482~503 nm之间,量子效率分别为13.2%~51.1%。将配合物的固体粉用于制备以蓝光InGaN为基底的发光二极管,其最大发射波长在507~543 nm之间,由色坐标得到其发光在蓝绿光和黄绿光区域。其中发光效率最高为基于(ftfmppy)2Ir(TSAP)的LED,达到5.6 lm·W-1,而基于(dfppy)2Ir(PSAP)的LED色坐标为(0.316,0.431),发光区域最接近白光。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铱(Ⅲ)配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了一种新的基于2,5-二(4’-乙基苯基)吡啶配体的铱(Ⅲ)配合物,并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得到λmax=548nm的绿光发射,其最大发光效率为23cd/A,最大亮度为10800cd/m^2。与基于其他绿光铱(Ⅲ)配合物的器件相比,该器件的电流饱和特性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载流子在面式-三(2-苯基吡啶基-N,C2’)铱(Ⅲ)(Ir(ppy)3)上的聚集会对器件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在发光层中分别掺入4% 的双(2-(4,6-二氟苯基)吡啶基-N,C2’)铱(Ⅲ)(吡啶-2-羧基)配合物(FIrpic)和4% 的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器件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最高电流效率分别达到51 cd/A和43.1 cd/A,提高约79%和50%,我们将器件效率的提高归因于TCTA和FIrpic可以使聚集在Ir(ppy)3界面的空穴向主体材料4,4’-二(咔唑-9-基)联苯(CBP)转移,进而可减弱对激子的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9,9'-(1,3-苯基)二-9H-咔唑(m CP)和1,4-二(三苯甲硅烷基)苯(UGH2)为母体,将常用的蓝光染料二(3,5-二氟-2-(2-吡啶)苯基-(2-吡啶甲酸根))合铱(Ⅲ)(FIrpic)掺入这两种母体材料中,制得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整个物理机制进行了阐述。该器件较基于m CP或UGH2为母体的单发光层器件有着更高的器件效率。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1.13 cd/A、14.97 lm/W、10.56%。器件亮度从100 cd/m2到3 000 cd/m2时,效率滚降为34.2%。  相似文献   

14.
利用1-苯基吡唑、吡啶三唑与水合三氯化铱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铱配合物Ir(2N)2(PZ),研究了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光致发光效率。利用该材料作为磷光客体,掺杂到高分子主体材料中制作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228,250,328nm处存在自旋允许的1π-π*跃迁;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在470nm处有较强的磷光发射;电致发光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相比却发生较大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15.
新型双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所研究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OLED)选用了一种新型金属铱的化合物Ir(C6)2(acac),这种金属化合物由配位体香豆素C6和乙酰丙酮(acac)与金属铱化合形成。Ir(C6)2(acac)可同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掺杂剂。比较香豆素C6和Ir(C6)2(acac)固体材料的光致发光谱,可见Ir(C6)2(acac)明显抑制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发光猝灭效应。采用ITO/TPD(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Ir(C6)2(acac)/BAlq(bis(2-methyl-8-quinolinolato-N1,O8)-(1,1′-biphenyl-4-olato)aluminum)/Alq3aluminum/Liq(8-hydroxyquinolinelithium)/Al结构,可得到CIE(Commission Interationaled′Eclairage)值为x=0.43;y=0.40的橙红色发光器件,最高亮度可达3390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3cd/A。采用同样的器件结构以Ir(C6)2(acac)掺杂Alq3主体得到绿色发光器件,发光色的CIE坐标值为x=0.29;y=0.58,最高亮度可达8832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5.6cd/A。器件的发光机理研究表明Ir(C6)2(acac)的非掺杂器件发光以Ir(C6)2(acac)的三线态磷光为主,器件发光为橙色;在Alq3中的单掺杂器件以Alq3和Ir(C6)2(acac)的荧光为主,同时有小比例Ir(C6)2(acac)的三线态磷光成分存在,器件总体发光为绿色。  相似文献   

16.
发光层厚度变化的高效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TPBi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NPB/TPBi:Btp2Ir(acac)/ TPBi/Alq/LiF/Al.取得了在x=0.62,y=0.35的色度下,效率最高达2.43cd/A;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亮度431cd/m2;电流密度为400mA/cm2时,亮度4798 cd/m2的结果.讨论了不同的发光层厚度影响器件色度和 关键词: 三线态 红光掺杂剂 有机电致磷光 T-T湮没  相似文献   

17.
以铱配合物Ir(tfmppy)2(tpip)(1,tfmppy=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tpip=四苯基膦酰胺)和Ir(dfp-py)2(tpip)(2,dfppy=4,6-二氟苯基吡啶)为发光中心分别制备了绿色和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TAPC(1,1-bis[4-[N,N-di(p-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60 nm)/Ir(Ⅲ)complex(x%,质量分数)∶Sim-CP(3,5-bis(9-carbazolyl)tetraphenylsilane,40 nm)/TPBi(2,2’,2″-(1,3,5-benzinetriyl)-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e,60 nm)/LiF(1 nm)/Al(100 nm)。配合物Ir(tfmppy)2(tpip)掺杂质量分数为6%时,以其为发光中心的绿色器件在5 930 cd/m2亮度下的最大电流效率为47.10 cd/A,CIE色坐标为(0.28,0.65),在16.4V驱动电压下的最大发光亮度为38 674 cd/m2。配合物Ir(dfppy)2(tpip)掺杂质量分数为10%时,以其为发光中心的蓝绿色器件在3 175 cd/m2亮度下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4.80 cd/A,色坐标为(0.15,0.50),在11.8 V驱动电压下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5 985 cd/m2。  相似文献   

18.
将含载流子基团的铱配合物Ir-1或Ir-2掺杂到聚芴(PFO)和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PBD)中作为发光层,采用旋涂法制备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改变发光层中铱配合物的掺杂浓度,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铱配合物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时,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最好。和含苯基的Ir-1比较发现,以含空穴传输基团三苯胺的Ir-2为客体材料的器件性能更好,能够更有效地避免T-T猝灭,器件的最大流明效率为2.78 cd·A-1,最大亮度为5 718 cd·m-2。  相似文献   

19.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BAlq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30nm)/Ir(piq)2(acac):BAlq(25nm)/BCP(13nm)/Alq3(35nm)/LiF(1nm)/Al(1000nm),当掺杂浓度为8%的时候,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67,y=0.32),基本满足了全色显示对红色发光的要求。在电压为16V时,器件达到最高亮度9380cd/m2。在电流密度为5.45mA/cm2时,外量子效率达到最大5.7%。由于磷光体Ir(piq)2(acac)的磷光寿命较短,所以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外量子效率仍然维持在4.7%。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器件中短程的Dexter能量传递以及红光染料对空穴的直接捕获两种机制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氯甲烷为溶剂,无水碳酸钾为缚酸剂,在25℃温和条件下,以2-苯基-4-甲基喹啉铱(III)氯桥二聚体[(4m2pq)2Ir(μ-Cl)2Ir(4m2pq)2]和乙酰丙酮(Hacac)进行配位,反应合成了新型铱(Ⅲ)配合物[(4m2pq)2Ir(aca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确定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m2pq)2Ir(acac)的单晶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4m2pq)2Ir(acac)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呈橙光发射,发射峰为597 nm,磷光寿命0.33μs,量子效率达50.4%。以(4m2pq)2Ir(acac)为客体掺杂在CBP中,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CBP:(4m2pq)2Ir(acac)(质量分数6%和8%,20 nm)/BCP(10 nm)/Alq3(20 nm)/LiF(1 nm)/Al(150 nm)的橙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最大亮度达到39 667 cd/m2,发射峰位于597 nm,最大电流效率为14.2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8.1 lm/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