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刷检(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2例经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后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结果和安全性。结果 62例患者均采用TBLB+BB,诊断阳性45例(72.58%),阴性17例(27.42%)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检查阳性15例(88.24%),2种检查方法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首选TBLB+BB,必要时选取恰当的穿刺靶位进行经皮肺穿刺检查,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孤立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肺孤立结节病例随机分为CT引导下TBLB组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分别统计两组病例在活检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在所有病例中,CT引导下TBLB阳性率为83.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76.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0.051但对病灶距离胸膜面大于3cm者,CT引导下TBLB阳性率为93.8%,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6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引导下TBLB气胸发生率为3.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气胸发生率为30%,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T引导下TBLB出血发生率为13.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出血发生率为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垆〉0.05)。结论CT引导下TBLB可应用于肺孤立结节的诊断,特别是对于病灶距离胸膜面大于3cm者,该技术可靠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透视定位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肺内孤立性病变的阳性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88例肺内孤立性病变患者应用DSA透视定位行纤支镜检查,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刷检(BB)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的结果,分析影响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有52例患者获诊断结果,诊断率59.1%(52/88),其中恶性病变诊断率65.3%(49/75),良性病变诊断率23.1%。病灶大小和病灶部位与诊断阳性率相关。结论透视定位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内孤立性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对直径>2 cm、位于近肺门区和中间区的病灶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刷检(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2例经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后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结果 和安全性.结果 62例患者均采用TBLB+BB,诊断阳性45例(72.58%),阴性17例(27.42%)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检查阳性15例(88.24%),2种检查方法 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首选TBLB+BB,必要时选取恰当的穿刺靶位进行经皮肺穿刺检查,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TNLB)及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周围型病变的确诊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2种活检方式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近5年广州市胸科医院经影像学诊断为肺周围型病变查因的患者249例,按照肺活检方式分为经皮肺穿刺肺活检组(TNLB组)153例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TBLB组)96例,比较比较2种活检方法确诊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NLB组确诊率(77.8%)明显高于TBLB组(45.8%);并发症方面:气胸发生率两组相似,肺出血发生率TBLB组(53.1%)明显高于TNLB组(7.2%),但在30 ml以上的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BLB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NLB组.结论 2种活检方法都是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使用各有优劣,有些情况下能形成互补,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肺周围型病变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韦华  白占斌  刘世联  谢蔷  莫元慧 《贵州医药》2004,28(12):1119-1120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国内临床已推荐应用。我省开展该项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仅为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行气道粘膜活检,有局限性,对周围性病变诊断帮助不大。TBLB可弥补其不足,活检器械可送达周围近胸膜病变部位,为临床提供可靠病理依据。现就我院近年来28例肺部疾病患者TBLB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肺段定位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管腔外肺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常规内镜检查阴性的局灶性肺病变患者参照CT肺段定位行TBLB,并随访病理及临床结果。结果 80例患者最终确诊肺癌54例(67.5%,54/80),TBLB诊断34例(42.5%),占肺癌62.9%(34/54),非特异性炎14例(17.5%)、坏死性炎5例(6.3%),结核5例(6.3%),TBLB总确诊率72.5%(58/80)。结论结合CT肺段定位,TBLB能显著提高内镜阴性周围性肺病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CT引导经皮肺活检结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60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对肺部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痰细胞学检查阴性及纤维支气管镜不能确诊的60例肺部周围型病变患者,在胸部CT定位下,用活检针经皮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然后抽出针蕊,用注射器抽出组织液后,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查。结果 60例患者病理诊断阳性52例,阳性率(52/60)86.6%,8例阴性患者中,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发现癌性细胞4例,总阳性病例56例,阳性率(56/60)93.3%。术后气胸8例,小量咯血2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能提高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结合BACTEC 960培养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肺部影像学检查有异常阴影患者1 526例,对比TBLB、BACTEC 960不同检测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 1 526例患者经TBLB确诊各种肺部疾病1 055例,其中确诊为肺结核374例.其中常规痰标本抗酸染色镜检阳性81例,阳性检出率为21.7% (81/374);灌洗液行BACTEC 960培养阳性179例,阳性检出率47.9% (179/374),BACTEC 960培养较常规痰标本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9,P<0.01).结论 TBLB联合BACTEC 960培养检测可提高肺结核确诊率,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诊断肺弥漫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44例肺弥漫性疾病患者行TBLB及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44例肺弥漫性疾病患者中,36例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为81.82%。仅少数患者出现痰中带血、气胸等并发症。结论:TBLB可提高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行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检查.同时检测VEGF和PCNA表达水平,观察32例患者的肺癌灌注参数与肺癌分化程度、VEGF、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周围型肺癌分化程度与VEGF和PC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肺癌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呈负相关(.fJ〈0.05)。结论VEGF和PCNA对肿瘤的增殖以及新生血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且与灌注成像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肺癌诊断以及恶性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难治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灌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2周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灌洗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76.67%,致病菌清除率为86.61%,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40.74%,致病菌清除率为45.45%,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53、PCNA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P5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回顾性随访,观察其远期生存、复发转移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PCNA、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72.37%、8.33%和67.26%、4.9%,Ⅰ~Ⅱ期与Ⅲ期患者PCNA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CNA的表达与生存期有关,生存1年以下和3年的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20%(P<0.05),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60%,40%(P<0.05),从而提示P53和PCNA表达阳性率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预后差.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结论 PCNA、P53高度表达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异常表达和肺癌发病、进展与转移间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对肺癌恶性程度与预后准确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86例MDR—PTB患者(观察组)和60例不耐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分布、病灶形态及病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累及≤2个肺叶的比例小于对照组,累及≥3个肺叶的比例及合并肺损毁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洞及肺内播散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浸润性病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显著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均低于对照组,而病变恶化率及空洞增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PTB是最为严重的一类结核病.影像学表现具有病变分布范围广,空洞、肺内播散灶及肺毁损发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导向经皮肺活检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6例CT导向经皮肺活检的病例,探讨CT导向经皮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穿刺准确性和穿刺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CT导向经皮肺活检均能准确刺入病灶内,病灶刺中率100%。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103例(103/196,52.5%);11例病理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后经临床其他方法证实为恶性肿瘤(11/196,5.6%);良性病变73例(73/196,37.2%);9例穿刺病理见异形细胞,经临床随访排除肺内恶性病变(9/196,4.5%)。穿刺后气胸发生率为18.87%(37/196),肺内出血3.6%(7/196),其中2例穿刺后出现咯血1%(2/196)。结论 CT导向经皮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准确性与病灶大小有关。病灶大小、深度均影响气胸和出血的发生。CT导向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灶是一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成人新发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8例成人新发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应用X线平片及MSCT进行胸部扫描,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价,判断MSCT应用在成人新发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MSCT检出新发肺结核89例(90.82%),X线平片检出75例(76.5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定位肺内病变患者71例,肺内隐蔽性病变18例,与X线平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应用检查成人新发肺结核可提高其临床诊断正确率,明确病灶类型及定位,对在早期及时控制肺结核传播、防止患者肺结核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对于鉴别良恶性胆道疾病的作用。方法选取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普外科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100例,按照良、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良性胆道疾病)和观察组(胆管癌),每组各50例。取两组患者胆汁滴于硝酸纤维膜上,通过比较麦胚凝集素( WGA )、欧曼陀罗凝集素( DSA)、小扁豆凝集素( LCA)、刀豆凝集素( CONA)试验阳性率,探讨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与良恶性胆道疾病的关系。结果对照组 WGA、DSA、LCA、CONA 凝集素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2.0%、14.0%、2.0%、76.0%,观察组分别为76.0%、66.0%、76.0%、82.0%。两组CONA凝集素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GA、LCA、DSA凝集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28.17、57.55,均P<0.05)。结论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与胆道疾病良、恶性密切相关,可以通过WGA、LCA、DSA凝集试验阳性率判断胆管疾病良、恶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A125、CA199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10月经胸部X线、CT诊断的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0例。将术后被证实为肺癌的32例做为肺癌组,良性病变28例做为良性组,选取同期3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CEA、NSE、CA125及CA199检测。结果肺癌组CEA、NSE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较CEA、NSE单项检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CEA、NSE水平异常升高,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