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60MeV/u的18O离子束轰击天然铀靶,通过多核子转移反应生成重丰中子新核素238Th.观测到了238Th的子体238Paγ活性的生长、衰变行为,鉴别了238Th的存在,并测得它的半衰期为(9.4±2.0)min.同时,发现了一条能量为(89.0±0.3)keV、半衰期为(8.9±1.5)min的新γ射线,指定为238Th的衰变γ射线.  相似文献   

2.
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MeV/u下,不同弹核14O,16O和18O轰击不同靶核7Be和9Be的反应,计算了生成碎片的产生截面,发现用丰中子(缺中子)炮弹或丰中子(缺中子)靶进行反应,所得到的产物均有丰中子(缺中子)的碎片出现.同位素分布宽度和峰位与入射体系密切相关,产生碎片的电荷数越接近入射弹核的电荷数,则同位素分布的宽度越大,峰位偏离β稳定线值越远,其同位旋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6.3—24.6MeV/u 40Ar+natW反应中Hf的生成,得到了Hf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反冲性质和同位素分布.指出利用HIRFL能量的重离子和丰中子靶核作用,能以一定的截面生成A>170区丰中子新核素.利用中能重离子的强穿透力特点,使用厚靶,可以明显地提高丰中子新核素的产额.过高的入射能量对新核素生成无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4.
用14MeV中子照射天然Yb靶,通过176Yb(n,2p)175Er反应产生了新的重丰中子同位素175Er,借助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首次鉴别出了175Er,并测得其半衰期为(1.2±0.3)min.同时还观察到了175Er衰变所发射的8条新γ射线,建立了175Er的部分γ衰变纲图,从中指定了175Tm的一个基态转动带.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严格挑选初始核考虑弹靶结构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近垒和垒上融合反应40,48Ca+90,96Zr. 研究表明: 4个反应的理论计算截面与实验值很好符合; 丰中子反应40Ca+96Zr的垒下融合截面比其他3个反应有明显增强的现象.为了理解丰中子反应40Ca+96Zr与40Ca+90Zr相比垒下融合截面增强,而Ca+96Zr垒下融合截面没有明显增强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了484个反应的融合位垒,中子转移与融合位垒的关系、中子转移与Q值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反应Q值会引起核子(特别是中子)转移的增强,从而导致动力学融合位垒的下降和垒下融合截面增强.  相似文献   

6.
用14MeV中子轰击天然镱靶,通过176Yb(n,2p)反应产生了新核素175Er的活性.由于丰中子核175Er衰变γ跃迁有较大的内转换系数,因而伴随其衰变产生了较强子核Tm的特征X射线,因此,本工作借助于X-γ-t,γ-γ-t符合测量技术并结合对反应道的分析,成功地从复杂反应产物中鉴别出稀土新丰中子同位素175Er的活性,并首次建议了该核素的部分衰纲图.  相似文献   

7.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所提供的60MeV/u的18O离子束照射天然铀靶,通过多核子转移反应生成238Th.由快速放射化学分离技术从铀及其反应产物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钍.使用2台高纯锗(HPGe)探测器对样品的γ(X)活性进行测量,观测到了238Th的β衰变子体238Pa的635.0keV和1060.5keV2条γ射线峰的增长、衰变行为.利用分析递次衰变的计算机程序对其后一条进行了拟合,得到母、子体半衰期分别为(9.4±2.0)min和(2.1±0.4)min,二者分别与预言值和文献值相符.另外,在由238Pa的X射线开门的γ谱中,发现一条能量为89.0keV的新γ射线,经计算,其半衰期为(8.9±1.5)min,由跃迁能量和半衰期的关系认定该射线来源于238Th的β–衰变.从而证明本实验合成和鉴别了重丰中子新核素238Th,并测定它的半衰期为(9.4±2.0)min.  相似文献   

8.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60MeV/u的18O离子束轰击天然钨靶,通过奇异的多核子转移反应生成186Hf.采用快速放射化学分离技术从钨及反应产物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铪,由高纯锗(HPGe)探测器测量样品的γ活性,观测到了186Hf的子体186Taγ活性的生长、衰变行为.由此表明:本实验首次合成并鉴别了重丰中子新核素186Hf,并测定它的半衰期为(2.6±1.2)min.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05Mo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除确认与扩展了基带转动带外, 新识别了3个转动带, 它们分别被指定为建立在Nilsson能级3/2+[411], 1/2+[411]和5/2+[413]轨道上的单中子激发带, 并对这些集体带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重丰中子核237Th的合成和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4MeV中子照射(NH4)2U2O7粉末,通过238U(n,2p)237Th反应产生了新的重丰中子同位素237Th,并用放射化学方法分离了它.借助于跟踪其子体237pa的γ射线的时间序列谱首次鉴别了这个新活性.利用递次衰变分析程序得到了237Th的半衰期为5.0±0.9min.另外,发现了一条能量为35.1±0.3keV T1/2=5.0±1.1min的新γ射线并指定它为237Th衰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对非常丰中子核113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较高自旋态的能级纲图,识别了基于中子h11/2轨道激发产生的集体转动带,最高自旋态达31/2h.还发现了另一个可能基于9/2能级的集体转动带,对新建立的113Ru的集体带的一些重要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新重丰中子核素209H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重丰中子核素209Hg的首次合成、鉴别和半衰期测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HIRFL 50MeV/u 13C束流在Be靶上碎裂,RIBLL选择出丰中子放射性次级束流8He,实验测量了25—40MeV/u 8He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采用双参数HO密度分布形式,通过微观Glauber模型拟合8He实验数据,发现8He具有扩展的中子密度分布.实验结果与Warner反应总截面实验和Alkhazov弹性散射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HIRFL提供的50MeV/u 13C束流轰击Be靶, 通过RIBLL选择出丰中子放射性核8He. 利用透射法测量了8He的去双中子截面和去四中子截面. 利用Ogawa等人的理论结合原有8He的反应总截面数据, 得到8He的核芯为4He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用60MeV/u 18O离子轰击天然铀靶, 通过238U-2p多核子转移反应产生丰中子类靶同位素236Th. 从复杂的反应产物和大量的铀中放射化学分离、纯化钍, 用HPGe探测器联同多道分析器测量分离出的钍部分. 根据642.2keV, 687.6keV和229.6keV特征γ射线, 指定236Th同位素; 确定236Th同位素的产生截面为250±50μb.  相似文献   

16.
扼要介绍利用重计时对的核宇宙年代学来进行宇宙年龄估计的方法. 简单叙述239Pa的异常长的半衰期对于宇宙年龄估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严小松  刘荣  鹿心鑫  蒋励  王玫  林菊芳 《物理学报》2012,61(10):102801-102801
为校验次临界能源堆的概念设计,建立了贫化铀/聚乙烯球壳交替系统, 采用活化法测量238U的中子俘获率. 贫化铀片置于系统内与入射D离子束成90o的方向上活化 ,用HPGe探测器测量238U俘获中子衰变产生的239Np 衰变产生的277.6 keV特征γ射线计数,实验修正了贫铀片对277.6 keV γ射线的自吸收, 得到了交替系统中238U (n, γ)反应率的径向分布,反应率的相对不确定度为3.5%-3.7%, 并计算得到系统上整个贫铀区中238U的总中子俘获率为2.24 ± 0.09. 用MCNP5程序在常用ENDF库下进行了模拟计算, 238U (n, γ)反应率分布计算与实验一般在5%以内符合, 总俘获率在1%以内符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40Ca+58Fe和40Ca+58Ni两个反应系统在53,100,150和200MeV/u入射能量下对心碰撞的径向膨胀流.发现对于丰中子系统40Ca+58Fe的径向膨胀流系统性地小于稳定系统40Ca+58Ni的径向膨胀流.在假定轰击能量与反应体系的压缩密度呈抛物线关系时,能够解释入射能量和径向膨胀流之间呈现的直线关系.提取了出现径向膨胀流的轰击能量阈值,发现对丰中子系统40Ca+58Fe得到的能量阈值小于稳定系统40Ca+58Ni所得到的能量阈值.  相似文献   

19.
本次实验利用28MeV/u的18O束流和一套在线熔化铅靶装置以及4πΔEβ—γ符合技术,测量了该中能重离子反应中丰中子汞同位素205—208Hg生成的相对截面比以及绝对截面的近似值.并外推出了209Hg的可能生成截面.发现由靶核208Pb削裂两个质子添加一个中子而生成207Hg的截面有一个突然的比较大的下降,这可以由反应的Q值的变化规律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0.
利用Skyrme-Hartree-Fock势和Woods-Saxon势,选取稳定核48Ca和丰中子核60Ca,对中子平均场势能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特性.发现丰中子核60Ca的SHF势与Woods-Saxon势在核表面区域相当符合,但在核表面以外有相当大的差距.SHF势在表面以外部分比表面区域呈现出更大的弥散度,而原有的Woods-Saxon势不能描述这一特征.为此,对Woods-Saxon势形式进行了修正,经过验证,修正的Woods-Saxon势能正确地描述丰中子核的中子晕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