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43.1±5.7)mmHg、(75.6±7.1)mmHg、(126.2±5.8)mmHg、(71.6±5.6)mmHg;下降为治疗后的(129.0±6.6)mmHg、(73.6±7.0)mmHg、(121.1±9.2)mmHg、(63.3±3.7)mmHg。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根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13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53例)和非杓型组(79例)。将79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晨服药组(39例)和夜间服药组(40例),治疗6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早晨服药组平均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白昼收缩压(dSBP)及白昼舒张压(dD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上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比较,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晚上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血压过高,对靶器官有更好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与腹膜透析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规律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98例,腹膜透析伴高血压者68例.对其行动态血压检测,观察指标两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及其下降率.结果 腹膜透析伴高血压组杓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组(P=0.009).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组24hSBP、24hDBP、nSBP、nDBP高于腹膜透析组伴高血压组(P<0.05).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组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腹膜透析伴高血压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比腹膜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比例较少,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昼夜节律不明显.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更应该注意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选取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晨起服药组(n=42)和睡前服药组(n=42),分别于7:00~9:00和20:00~22:00服用氨氯地平5 mg,连续治疗12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在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晨起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睡前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模式明显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47.6%(P<0.01).结论 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氨氯地平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节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n=30)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 mg、比索洛尔(n=30)每日夜间(20∶00)给药2.5~10 mg治疗8周后的降压疗效。结果:两种给药方法均能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P<0.05)。两种给药方法在白天的血压控制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夜间血压的控制上夜间服药降压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服药在血压节律恢复方面优于早晨服药(P<0.05),早晨服药组有10例恢复杓型,夜间服药组有19例恢复杓型。结论:比索洛尔的两种给药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地降压,但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优于早晨服药,更有利于血压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其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药物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药物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LVH组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dSBP、nSBP、24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要进行血压水平控制,也要注重通过选择有效的药物调节血压昼夜节律,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降低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轻中度)病例108例,随机分为晚服组和晨服组两组,每组54例,对两组分别在晚7时和早7时实施80mg替米沙坦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12周.在治疗结束后对动态血压进行复查,同时对两组中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24h SBP、24hDBP、dSBP和dDBP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SBP和nDBP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在替米沙坦治疗下,血压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晚上用药,则能有效实现将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杓型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n=56)和晚上服药组(n=70),治疗8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和晚上服药比较,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上服用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降低夜间高负荷血压,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晚18:00~19:00服用缬沙坦;对照组晨起6:00~7:00服用缬沙坦,连续治疗4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组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SBP和nDBP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后收缩压的谷峰(T/P)比值为(57.3±0.5)%,舒张压的T/P比值为(58.4±0.4)%;观察组服药后收缩压的T/P比值为(64.5±0.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68.2±0.5)%.2组患者治疗后谷峰比值均〉50%,均能24h有效降压,但观察组血压谷峰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故观察组治疗睡前服药可更加平稳地控制24h血压.结论 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缬沙坦不但可有效降低血压,还可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
王伟  王英  刘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8-57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62例,平均分为晨服组和晚服组各81例。晨服组患者于每日清晨8时,晚服组患者于每日晚间8时给予替米沙坦80mg口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的24hSBP、24hDBP、dSBP以及dDB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nSBP和nDBP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服组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明显高于晨服组患者的转变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有效的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晚间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的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60~80岁的原发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随机分A组、B组。 A组予清晨服氨氯地平(压氏达),B组予晚上服氨氯地平(压氏达),每次5 mg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皆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组治疗后在24 h和白天平均SBP及DBP下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B组昼夜节律改变,即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变异率分别为43.4%/86.9%、47.8%/82.6%,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降压药,能更好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和达到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由晨服氨氯地平5mg调整为晚间(5:00~9:00)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4h动态血压,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调整服药时间后杓型血压率为35%,高于调整前的0;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晚间服用氨氯地平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优于晨起服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5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晨起服药组(n=30)和晚上服药组(n=28)30mg/d,共治疗4周,服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昼夜变异率的影响。结果晚上服药组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晨起服药组明显下降,对非杓型血压的昼夜节律调节有效率明显高于晨起服药组(SBP:89.29%,DBP92.86%)。结论对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晚上服用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药(CCB)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监测动态血压的方法,筛选出6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上午服药组36例和晚间服药组32例,均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剂量2.5mg/d,服用4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诊室血压均有显著下降;动态血压监测表明,两组均能显著降低夜间收缩压,而晚间服药组更能有效降低全天的收缩压;上午服药组和晚间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相近;晚间服药组夜间血压达标率和全天血压达标率均高于上午服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午服药组和晚间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纠正率分别为16.7%和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白天和夜间血压,在晚间服用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血压异常,使夜间血压达标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32例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56例,IMT斑块组56例,后2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2例患者分为非晨峰组49例和晨峰组83例.测定各组血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TG、TC、LDL-C、HDL-C、ApoA、ApoB、Hcy、hs-CRP、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检出率、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Hcy、hs-CR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状况。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11月入住我院的8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监测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5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27例)以及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33例),另外选取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情况以及睡眠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杓型和反杓型高血压曲线、血压晨峰现象均以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最常见,其次为中度异常者,高血压合并中度、重度OSA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较高,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升高,高血压合并重度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52.1±17.6)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91.2±12.5)mm Hg,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dSBP、dDBP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SBP、nDB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HI、SpO_2、呼吸暂停累计时间等睡眠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OSAS的加重,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明显升高,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从而加重了对动脉血管的损害,需要给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根据不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在早晨6∶00~7∶00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晚上18∶00~19∶00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时间治疗学,能使血压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多数患者可恢复24h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肢囊对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对80例老年感冒后咳嗽患者于应用苏黄止咳胶囊前、应用后第3天和第7天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 (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和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百分率(d-nMAP/dMAP)。结果用药后第3天和第7天动态血压24hSBP,24hDBP,dSBP, dDBP, nSBP,nDBP和d-nMAP/dMAP与用药前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可以安全用于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肺疾病的老年感冒后咳嗽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施慧达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给予培哚普利4 mg,每日一次于早晨7点服用,服用2周后无效及未达显效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分开服药组,两组各55例,晨服组晨7点增加施慧达到5 mg,分开服药组于早晚7点分别加服施慧达2.5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4 h动态血压;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压和白天、夜间平均血压以及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24 h平均血压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开服药组对控制夜间高血压与晨服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晚分开服药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优于单纯早晨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