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免疫抑制剂调整、抗病毒及护肝治疗,31例痊愈,1例好转,2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全部病例未发生排斥反应。站论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应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并加强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A(Cs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7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接受肾移植,术前患者的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术后将患者分为两组:FK506组40例,术后服用FK506、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CsA组33例,术后服用CsA、MMF及Pred预防排斥反应。术后追踪随访1~6年,观察两个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以及HBVDNA阳性率,发生肝功能损害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并给予护肝治疗。结果 术后FK506组有4例(10.0%)、CsA组有16例(48.5%)发生肝功能损害,FK506组有2例(5.0%)、CsA组有9例(27.3%)HBVDNA转阳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肝功能损害的16例中,10例将CsA切换为FK506,另6例治疗方案不变,结果转换药物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未转换者(P〈0.01),且治疗1~2周时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总量的水平也明显低于未转换者(P<0.05,P<0.01)。结论 与CsA相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可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减少乙型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3.
HIV性肾病(HIVAN)可导致快速进展性氮质血症.皮质醇治疗HIV性肾病虽有争议,但安全、有效。作对确诊为HIVAN患进行了群体研究,选择适用皮质醇患,使用60mg强的松治疗一月,随之减量。结果显示,21例被选患,其中13例使用皮质醇,8例未使用,血肌酐平均值分别为6.2和6.8mg/dl。皮质醇治疗3月进展为氮质血症的危险度为20%,  相似文献   

4.
雷帕霉素在肾移植后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七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时使用雷帕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以环孢素A(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发生肝功能损害后,除采取常规护肝治疗外,根据肝功能的受损程度,以雷帕霉素替代CsA,或加用雷帕霉素,同时CsA减量。结果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时间,3例为术后2~3周,4例为术后4~10个月。经过采取上述措施,6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迄今随访3~13个月,肝功能未再出现异常。6例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肾功能均正常,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时,使用雷帕霉素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前白蛋白变化在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脾亢病人围手术期血清前白蛋白及常规肝功能变化,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1例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脾亢病人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血清前白蛋白变化和肝功能变化,并探讨与术中有无行脾动脉结扎及其与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前白蛋白异常发生率高于常规肝功能(P<0.01);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波动比常规肝功能明显(P<0.01);行脾动脉结扎比未结扎病人术后肝功能改善较明显(P<0.05);有并发症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比无并发症患者明显降低,术后恢复明显差(P<0.01),常规肝功能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较常规肝功能更敏感地反映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脾亢病人的肝脏损害,动态观察PA值变化有助于了解肝功能损害、把握手术时机并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如有可能,术中行脾切除前应先结扎脾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以血液净化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的效果.方法 对6例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结果 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治疗难度大,及时、足量的血液净化加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和预后.结论 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治疗毒蕈中毒.  相似文献   

7.
分析报道2例典型的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岁,均因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出现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和贫血。其中1例病情较重,昏迷10h,持续少尿20d,同时伴有双下肢筋膜间隙综合征,严重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1例予以血液透析滤过5次,另1例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23次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临床观察显示,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和贫血。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重症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引起重症胆汁瘀积性肝脏损害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  例患者 ,男 ,5 2岁 ,因尿中出现蛋白 3年 ,皮肤瘙痒、尿黄1周于 2 0 0 2年 6月 17日入院。 3年前在本院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当时肝功能正常 ,给予“强的松”等药物治疗 2 1d ,尿蛋白转阴出院 ,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2 0 0 2年 3月 1日“强的松”减到隔日 10mg时 ,患者病情复发 ,尿蛋白+++,2 4h尿蛋白定量 6 .6 7g。在门诊给予“强的松、潘生丁、肝素、脂必妥”治疗 1月 ,复查 2 4h尿蛋白定量2 .35 g,肾功能和肝功能正常。从 4月 3日开始加用“雷公藤”每次 2片 ,每日 3次 (雷公藤由三九企业集团 ,三九黄石制药厂生产 …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后硫唑嘌呤毒性反应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采用三联药物治疗出现硫唑嘌呤(Aza)毒性反应情况,分析了1985年以后施行肾移植而出现Aza毒性反应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环孢素A、Aza和尼松联合治疗,结果28例发生肝功能损害,15例发生白细胞减少(<3×109/L)。28例肝功能损害者中,单纯Aza肝中毒6例(21.4%),伴环孢素A血浓度升高9例(32.1%),伴肝炎标志物阳性12例(42.9%)。认为Aza所致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为71.4%,值得注意;对有严重Aza毒性反应者,推荐用环磷酰胺来替代。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黄疸(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可因胆汁代谢异常而发生黄疸。其原因多为在肝病基础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肝损害。本组黄疸发生率6.9%(11/160),9例治愈,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黄疸治疗在于三个方面:调整免疫抑制剂药物、保肝退黄降酶、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防治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大鼠肝脏损害及中药七叶皂苷钠对该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AP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通过对AP大鼠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测定各组肝组织内能荷及ATP的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蛋白含量等各项指标.并观察胰腺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AP组肝组织内细胞能荷及ATP的含量高,肝功能损害轻。结论 AP时常伴肝脏功能受损,应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可以减轻AP大鼠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疾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原有疾病对肝功能的损害,加上手术和术后早期不能进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极易出现肝功能不全,甚至肝功能衰竭。我院对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选择20例择期手术病人,其中10例肝功能轻至中度损害,另10例肝功正常。通过采用尺神经刺激仪监测拇指颤搐反应(TH),探讨此类病人应用万可罗宁的药物作用时效的变化。此结果提示,肝功能轻至中度损害对万可罗宁作用时效的影响主要是使肌松作用恢复时间延长,重复用药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1岁,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于2006年11月25日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恢复顺利.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强的松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强的松12周后逐渐减量,总疗程24周.随访期间肝功能、AFP榆测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汪谦 《临床外科杂志》1999,7(4):187-188
肝胆外科病人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者表现仅检测指标的异常,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甚或肝性脑病等肝功能衰竭表现。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及其它因素影响,会导致病人的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因此,正确的评估与妥善的治疗肝功能异常是肝胆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的...  相似文献   

16.
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7例术后有过肝功能异常的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患者分为A1和A2组。21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分为C1和C2组。化疗前肝功能正常,A1和C1组化疗前一天开始每天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泰特,TAD)1.2g至化疗结束后1周,A2和C2组不用TAD。14例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患者(B组)和11例不能手术的肝功能异常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D组),诊断肝功能异常即开始每天静脉滴注TAD1.2g至化疗结束后1周。检测肝功能。结果A.组化疗后1周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A2组明显降低(P〈0.05)。A1组化疗后1天及1周ALT水平较A2组明显降低(P〈0.05),C1组化疗后1周ALT水平较C2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对化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内结石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大部分原发性肝癌和肝内结石病人都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或肝功能损害,肝切除手术将加重对肝脏的打击,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如何增强术前肝储备功能及术后肝功能的保护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移植后,患肝硬化SD大鼠的肝功能的缓解情况。方法复制SD大鼠肝硬化模型,设空白组,给药组和移植组,比较肝功能的差异。结果三个组的血液生化和病理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髓移植对肝脏的改善作用可能抵消了其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视合并肝功能不全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众所周知,全球肝病病人已逾3.5亿,特别是我国为肝炎高发区。有相当数量的肝炎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同时患有各种各样的外科疾病,须手术治疗。伴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术后可加重肝功能的损害,产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术前肝储备功能的正确评估、术中维持肝血流量以及肝细胞功能和术后护肝处理等.最大限度地保护肝功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将手术治疗的10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病人的术后肝功能分为良好、损害和肝衰3组。术前11项肝功能试验结果经单变量分析表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20min与60min血糖比值、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球蛋白比值、前白蛋白和靛青绿15min潴留率,对预测肝储备功能有显著价值。采用Fisher判别法推导出两个方程式。用Y1方程式预测病人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损害,Y2方程式预测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经回代分析,两个方程式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88.0%和83.1%=根据Y1和Y2方程式设计的两步判别法对60例检验病例作术前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3%和7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