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蛋白磷酸酶4(PP4)是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中新发现的调控因子。本文主要观察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肝脏胰岛素抵抗模型中PP4的表达及活性变化,并探讨PP4对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肝脏胰岛素抵抗模型中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白细胞介素6(10μg/L)刺激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18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氧化酶法测HepG2细胞糖异生,应用蒽酮法测细胞内糖元合成;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P4的表达;免疫沉淀及磷酸酶活性分析检测PP4的活性;使用RNAi技术抑制PP4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中一些关键蛋白,如IRS1、P-IRS1、JNK和P-JNK的表达。结果白细胞介素6刺激HepG2细胞后,导致HepG2细胞糖异生能力增强,细胞内糖元合成显著降低,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状态。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结果均表明白细胞介素6刺激HepG2细胞后,PP4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免疫沉淀及磷酸酶活性分析结果证明PP4活性也显著升高。同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刺激后,IRS1表达下降,P-I...  相似文献   

2.
背景: 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中心环节。他莫昔芬可诱发肝脏脂肪变性,但该作用是否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尚不清楚。目的: 观察他莫昔芬对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予不同浓度他莫昔芬干预24h(联合或不联合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加入500ng/ml胰岛素和11.1 mmol/L葡萄糖,以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法检测各组葡萄糖吸收量,同时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3、5μmol/L他莫昔芬可显著抑制L02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P0.05),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显著减低细胞内GSH和SOD水平(P0.05)。N-乙酰半胱氨酸能改善他莫昔芬对L02细胞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他莫昔芬能诱导肝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存在胰岛素抵抗.近年来研究显示,胰岛α细胞与β细胞也存在胰岛素抵抗.高糖、高游离脂肪酸(FFA)、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高糖作用可下调胰岛α、β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途径;高FFA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及PI3K活性;氧化应激使胰岛α、β细胞的IRS表达下降;炎性因子可干扰IRS/PI3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Forskolin分别对正常卵巢颗粒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卵巢颗粒细胞进行刺激,观察两组细胞刺激前后生物学效应变化的差异.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加入50 μmol/L二甲基亚砜,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加入250 n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沃曼青霉素干预48 h.两组进一步细分为Forskolin干预对照组(加入20 μmol/L Forskolin)、无Forskolin对照组、Forskolin干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加入20 μmol/L Forskolin)、无Foskolin胰岛素抵抗模型组.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细胞中孕酮、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7α-羟化酶(CYP17)和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P450arom)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Forskolin作用于对照组和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后,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合成能力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01±19)、(90±4)nmol/L,t=0.546,P>0.05],CYP17和P450arom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38±5)、(149±6)nmol/L,t=-14.837,P<0.01].Forskolin作用于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后,睾酮水平明显增加[分别为(43.8±2.8)、(197.8±7.2)nmol/L,t=-19.981,P<0.01],CYP1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450arom表达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雌二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7±7)、(622±31)pmol/L,t=-1.408,P>0.05].结论 Forskolin刺激胰岛素抵抗卵巢细胞后,其类似黄体生成素的作用被放大,而类似卵泡刺激素的作用被抑制,促使卵巢细胞的激素合成更有利于雄激素的增多.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高游离脂肪酸(FFA)条件下,由于活性氧(ROS)产生过多引起的氧化应激可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血糖升高进一步加重氧化应激,引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产生糖尿病并发症.通过研究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机体内多种酶体参与了ROS的生成,如NADPH氧化酶(NOX)、黄嘌呤氧化酶、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脂氧合酶(LOX)等.本研究旨在探讨NOX源性ROS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2(Sesn2)在利拉鲁肽改善大鼠L6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法建立大鼠L6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将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棕榈酸0.6 mmol/L处理组(PA组)、棕榈酸0.6 mmol/L+利拉鲁肽10 nmol/L处理组(PA+Lir10组)、棕榈酸0.6 mmol/L+利拉鲁肽100 nmol/L处理组(PA+Lir100组)和棕榈酸0.6 mmol/L+利拉鲁肽1 000 nmol/L处理组(PA+Lir1000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和Sesn2蛋白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转染L6细胞, 抑制Sesn2的表达后, 用棕榈酸0.6 mmol/L和利拉鲁肽100 nmol/L干预细胞,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esn2、Akt、p-Akt、GLU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 PA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 p-Ak...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与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早期诊断及治疗LO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5例LOAD患者为观察组,按照GDS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与3O例同龄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OMA2-IR公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空腹胰岛素均上升,胰岛素抵抗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OAD空腹胰岛素(97.18±10.31)pmol/L,轻度组(106.67±10.51)pmol/L,中度组(92.03±5.36)pmol/L,重度组(93.24±7.48)pmol/L与对照组(67.93±14.75)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2-IR:LOAD观察组(3.21±0.12),轻度组(3.31±0.02),中度组(3.13±0.12),重度组(3.21±0.11)与对照组(2.83±0.2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OAD患者体内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调节可能出现障碍,对65岁以上人群常规检查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LOA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R对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IR 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0nmol/L胰岛素诱导PC12细胞产生IR,Na_2S_2O_4建立PC1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葡萄糖含量并计算葡萄糖消耗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高胰岛素可在不影响PC12细胞活力的情况下抑制胰岛素诱导的葡萄糖摄取(P0.05);在IR PC12细胞中,SOD活性较低,MDA水平较高(P0.05);IR可加重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0.05);NAC可抵消IR诱导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IR可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加重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而NAC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轻IR PC1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的分布比例,以及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在伴胰岛素抵抗人群和不伴胰岛素抵抗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方法测定156例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压、胰岛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曲线下面积(PIAU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并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斑块的变化,根据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糖耐量受损人群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结果(1)15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组118例(75.6%);非胰岛素抵抗组38例(24.4%);(2)胰岛素抵抗组BMI、WHR、TG、TC、LDLC、收缩压、舒张压、InsAUC、PIAUC、HOMAIRCRP及Fg分别为(26.8±2.1)kg/m2、0.96±0.23、(2.9±1.3)mmol/L、(5.4±1.8)mmol/L、(3.9±1.5)mmol/L、(154±12)mmHg、(96±7)mmHg、(239±71)mU/L、(170±42)pmol/L、(7.5±1.2)mg/L、(4.5±1.4)g/L,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22.8±2.5)kg/m2、0.80±0.2、(1.7±1.2)mmol/L、(4.5±1.5)mmol/L、(3.0±0.8)mmol/L、、(133±10)mmHg、(83±1)mmHg、(180±66)mU/L、(109±25)pmol/L、(4.3±0.8)mg/L、(3.8±1.5)g/L(P<0.05或P<0.01);而HDLC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1.0±0.4)mmol/L、(1.4±0.4)mmol/L(P<0.05);(3)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18±0.05)mm、(1.01±0.02)mm,P<0.01〕,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在胰岛素抵抗组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为17.8%和7.8%。结论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存在异质性,多数伴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抵抗者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不伴胰岛素抵抗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亚莫利治疗1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溶活性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3例,于入院后禁食8~12h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于试验前和口服葡萄糖后2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酶法测血脂、放射免疫法测胰岛素水平、发色低物法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胰岛素抵抗用Homa-IR表示。结果亚莫利治疗后患者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从治疗前8.6%±3.1%降至7.1%±1.6%(P<0.01),且未见明显低血糖。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升高(P<0.01)。纤溶活性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从治疗前0.225±0.113kIU/L升高至0.457±0.177kIU/L(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从治疗前0.898±0.168kAU/L降至0.533±0.215kAU/L(P<0.01)。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为4.11±0.85,治疗后为2.42±0.91(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亚莫利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改善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所致大鼠机体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机制.经研究证实大鼠高FFA血症不仅使组织活性氧簇生成增加[(886±105 vs 427±42)mmol/L,P<0.05],同时损伤机体抗氧化能力,细胞内还原捌谷胱甘肽生成减少[(272±47 vs 561±36)μmol/L,P<0.05],导致氧化应激,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高胰岛素水平作用下乳鼠心肌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和胰岛素为干预因素进行实验。以脂蛋白脂肪酶的表达来观察心肌细胞脂代谢的改变;用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性损伤。结果80 mmol/L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的脂蛋白脂肪酶mRNA的表达及活性明显增强(P<0.05);加用10-8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脂蛋白脂肪酶mRNA的表达及活性减弱;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相同状态心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及脂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脂质含量明显增加(P<0.05),加用10-8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细胞脂质含量减少。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正常心肌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髓样结构形成,胞内脂滴增多等细胞结构损伤性改变,加用10-8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细胞线粒体无增多及肿胀,胞内脂滴减少。结论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表达上调,脂代谢加速,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脂蛋白脂肪酶mR-NA表达强度增加,细胞结构发生变化,而较高胰岛素水平可逆转这些变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酸通调方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内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羟化酶(AC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通过0.25 mmol/L棕榈酸联合30 mmol/L高糖孵育24 h诱导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给药浓度。荧光标记2-脱氧葡萄糖(2-NBDG)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累积情况,三酰甘油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AMPK、ACC、SREB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苦酸通调方干预后,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减少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P<0.05),上调AMPK、ACC蛋白磷酸活化水平,减少SREBP-1蛋白表达(P<0.05)。结论苦酸通调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ACC/SREBP-1信号转导过程,增强肝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减少细胞内三酰甘油蓄积,从而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胰腺核因子(NF)-κB表达及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罗格列酮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16只)和高脂对照(HF)组(24只),喂养第4周HF组中随机分出8只大鼠给予罗格列酮(RSG)灌胃,即RSG组.喂养第4、8周每组分别取8只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测葡萄糖输注率(GIR),随后处死大鼠并测胰岛素、生化等指标,TUNEL法观察β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 HF组较NC组GIR下降、NF-κB表达及β细胞凋亡数目增加,RSG组较HF组GIR升高、NF-κB表达及β细胞凋亡数目减少,与NC组无差异.结论 高脂饮食4w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罗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NF-κB表达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正常足月妊娠产妇与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抵抗情况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产妇进行调查,其中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足月妊娠产妇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对胰岛素分泌指数、抵抗指数以及β细胞功能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产妇的空腹胰岛素(FINS)、ΔI60、胰岛素分泌指数(ΔI60/ΔG60)均要低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两项指标分别为(4.51±0.37)pmol/L、(5.96±0.78)pmol/L,而观察组两项指标为(3.63±0.38)pmol/L、(5.02±0.95)pmol/L。P0.05,对照组β细胞功指数为(3.63±0.38)%,对照组β细胞功能指数为(8.7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2.65±0.02)与(3.4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抵抗与分泌在一定意义上照比健康产妇有缺陷,需要检测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变化。方法测定45例健康体检者和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乳酸和服糖后血糖水平,并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空腹乳酸(6.4±0.5mmol/L)、空腹胰岛素(16.2±6.4hUI/ml)、胰岛素抵抗指数(3.5±1.1)及服糖后血糖含量(8.7±2.4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0.3mmol/L、11.3±4.3hUI/ml、2.0±0.9、4.9±1.8mmol/L,P0.01);肝癌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210±2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00±34)(P0.01),空腹血糖(4.9±1.7mmol/L)与正常对照组(4.1±0.3mmol/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降低及胰岛素抵抗在糖代谢异常发病中的作用,探讨正常血糖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来自78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成员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选择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上的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空腹血糖(FPG)<6.1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2hPG)<7.8 mmol/L]共118人进行随访,在4-7年后复查OGTT,确定其糖代谢状态,分别以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AINS30/APG30)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以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估测胰岛素抵抗状况,以稳态模型法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估测B细胞功能,分析其对糖代谢状态转归的影响.结果 来自78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118人NGT人群随访4~7年后,66人仍为NGT,52人出现糖耐量恶化,其中糖尿病11人,糖尿病前期41人.分别以HOMA-IR及AINS30/APG30的中位数为切点将这118人人群分4组,4组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3.1%、36.4%、45.5%、73.1%,早期胰岛素分泌降低且胰岛素抵抗较重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与糖耐量恶化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而年龄、性别、胰岛素抵抗状况、β细胞功能均与糖调节受损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早期胰岛素分泌降低是正常血糖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慢性肝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与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热量限制饮食对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谱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24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患者在保证蛋白质、基本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的前提下,每日热量摄入控制在1200~1500 kcal,B组自行设计饮食控制,观察12周。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标(QUICK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饮食控制治疗后,A组HOMA-IR为(3.5±2.0),显著低于B组[(4.7±2.2),P<0.05],QUICKI为(0.3±0.1),显著高于B组[(0.2±0.2),P<0.05],而两组FPG、胰岛素水平和HOMA-B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2周观察期末,A组血LDL为(120.7±23.7)mg/dL,显著低于B组[(149.0±33.4)mg/dL,P<0.05],TC为(197.6±40.7)mg/dL,显著低于B组[(230.5±42.8)mg/dL,P<0.05],TG为(176.2±75.0)mg/dL,显著低于B组[(186.4±63.7)mg/dL,P<0.05],而血HDL水平为(43.5±7.4)mg/dL,显著高于B组([(40.9±8.2)mg/dL,P<0.05];治疗前,A组和B组血清MDA水平分别为(60.6±35.2)μmol/L和(60.7±36.2)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12周观察期末,A组为(55.5±35.8)μmol/L,显著低于B组[(60.3±34.3)μmol/L,P<0.05]。结论 采取热量限制饮食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谱和氧化应激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于建武  孙丽杰  刘伟  康鹏  赵勇华 《肝脏》2012,17(4):237-239
目的 了解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筛选40例HLA-A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20例合并胰岛素抵抗),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4+CD25+Treg细胞占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频率,液闪计数仪检测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IFN-y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9.5±1.9)%,明显低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11.2±2.2)%(t=2.615,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4患者的CD4+CD25+ Treg细胞比例为(9.0±1.8)%,明显低于HOMA-IR<4患者的(10.8±2.3)%(t=2.413,P<0.05).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和去除Treg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上清液中IFN-y为(4 050±580) pg/mL,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2 005±330)pg/mL(t=13.705,P<0.01).HOMA-IR≥4患者IFN-y为(5 682±986)pg/mL,明显高于HOMA-IR<4患者的(2 819±660) pg/mL(t=7.630,P<0.01).结论 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频率减低,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表达新型饱食分子蛋白(nesfatin-1)对L6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下游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6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后,用过表达nesfatin-1的腺相关病毒(AAV)和空载对照腺相关病毒(PC)感染L6细胞,将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空载对照腺相关病毒组(PC组),PC+棕榈酸(PA)组,过表达nesfatin-1组,nesfatin-1+PA组,四组均加入100 nmol/L重组人胰岛素(Insulin),PC+PA组和nesfatin-1+PA组再加入250μmol/L PA处理24 h后收集培养基上清,用葡萄糖过氧化物酶方法测定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用Western印迹检测PI3K、AKT及其下游信号分子GSK-3β、GLUT-4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PC组比较,过表达nesfatin-1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PC+PA组相比,nesfatin-1+PA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nesfatin-1组相比,nesfatin-1+PA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过表达nesfatin-1可显著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减轻胰岛素抵抗,并经PI3K-AKT通路上调下游GSK-3β、GLUT-4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