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首台碳离子治疗系统用于肿瘤患者放疗的临床不良事件。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药物警戒中心获取的相关单位临床试验监测数据,对2018年11月—2019年2月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参与临床试验、接受碳离子治疗的46例肿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放疗技术、照射部位和剂量参数、放疗术后随访及不良事件发生信息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分析不同分组下的肿瘤患者碳离子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对接受放疗的受试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46例放疗患者中位年龄为47岁,男女比例为30∶16,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及四肢脊柱肿瘤患者分别为15、5、8、9、9例。放疗总时长为2~4周,总次数10~16次。不良事件共发生45例(98%)246例次,未发生重度不良事件。与碳离子器械肯定相关的不良事件占19.1%,未发生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按照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主要为CTCAE 2级及以下不良反应,其中仅1例(2%)头颈部肿瘤患者(鼻咽恶性肿瘤)发生CTCAE 3级不良反应。43例(93%)患者发生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黏膜、眼、耳、咽和食管、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包括盆腔)、肺、生殖泌尿道、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学(白细胞、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等部位。结论:使用中国首台碳离子治疗系统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CTCAE 2级及以下,其临床不良事件轻微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后序贯胸部放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经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 序贯行胸部放疗, 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评估安全性, Kaplan-Meier法分析其总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结果纳入患者33例, 中位年龄为66(50~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0(3~33)个月, 15例(46%)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12例(36%)死亡。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放射性食管炎、食欲下降、乏力等, 6例(18%)患者出现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 主要是白细胞减少。1例(3%)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 3例(9%)发生1-2级放射性肺炎。全组患者中均未出现5级不良反应。中位PFS期为12个月(95%CI为3.9~20.1), 6个月、1年和2年PFS率分别为78%、49.6%和35.6%。中位OS期为23个月(95%CI, 15.98~30.01), 6个月、1年和2年的OS率分别为86.2%、74.5%和4...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质子碳离子笔形束扫描技术治疗头颈部脊索瘤软骨肉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 2014-2016年共收治61例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作为首程放疗的头颈部脊索瘤及软骨肉瘤患者,其中脊索瘤45例,软骨肉瘤16例;男39例,女22例;中位年龄38岁(14~70岁),中位肿瘤最大直径4.1 cm (0~8.6 cm)。肿瘤原发部位以枕骨斜坡及颈椎为主。结果 单纯质子治疗8例,质子+碳离子治疗21例,单纯碳离子治疗3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7~47个月)。未见3-4级急性不良反应,晚期不良反应仅1例放射性颞叶损伤。2年无进展生存率91%,2年总生存率100%。结论 质子重离子治疗脊索瘤软骨肉瘤取得了较好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肿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方案用于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3例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采取肿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按照常见不良事件通用术语5.0版标准(CTCAE 5.0)和肿瘤电场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dAE)分级标准记录不良事件。治疗依从性通过Optume Nove TTF-200A治疗设备的使用数据进行评估,以每日肿瘤电场治疗使用时间的百分比计算。结果 23例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每日治疗中位时长为20.0 h,治疗依从性中位值为83.3%,dAE发生率为60.8%,主要为1级(56.5%)和2级(4.3%),无3~4级dAE。dAE主要表现为接触性皮炎、水泡、皮损等。21.7%(5/23)患者出现1~2级放化疗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未发生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和重度电解质紊乱。结论 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采取肿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肿瘤进展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 碳离子因其良好的物理学及生物学优势, 在对结直肠癌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的治疗中, 表现出比传统放疗更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碳离子治疗结直肠癌复发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以期为预防和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皋文君  刘砚燕  袁长蓉 《肿瘤》2012,32(2):142-144
简要介绍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CTCAE)的发展过程.在与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3.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 Version 3.0,CTCAE v3.0)比较的基础上,对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 Version 4.0,CTCAEv4.0)的特征进行分析,以评估CTCAE v4.0在肿瘤治疗不良反应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碳离子束拥有独特的物理学及生物学优势,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和低毒性,并且整体治疗周期短,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肿瘤放射治疗射线。但是碳离子中心建设及设备运营费用昂贵,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日本、德国、中国、意大利、奥地利等极少数国家将碳离子应用于临床。自1994年以来,日本一直应用碳离子束治疗恶性肿瘤,治疗效果较好。截至2022年底,全球范围内超过46 800例患者接受了碳离子治疗,其中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等。本文总结近20年来碳离子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治疗效果、最新发展及其作为一种新兴癌症治疗方式的优点,并将碳离子治疗与传统的光子放疗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可以帮助临床进一步了解碳离子治疗的优势及进展,并且指导关于新的碳离子治疗中心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寡转移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进行原发灶和转移灶放疗的不良反应。方法 2011—2015年收治 20例寡转移CRPC患者,采取影像引导VMAT技术给予前列腺+精囊区76 Gy分38次,盆腔淋巴结防区46 Gy分23次,转移部位中位剂量60(52~66) Gy分23次,分析其临床相关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者均完成放疗,仅 1例患者出现3级尿路梗阻,须留置导尿。急性期≥2级不良反应中尿路 4例(20%)、直肠 2例(10%)、血液系统 2例(10%)。直 肠V50与直肠急性期≥2级不良反应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24.2个月,无晚期≥2级不良事件发生。20例患者在放疗后均出现PSA下降,中位下降率99%,16例(80%)患者PSA下降率>90%。结论 寡转移CRPC患者对前列腺原发灶及转移灶行根治量放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剂量分布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头颈部肿瘤远处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4个中心共237例接受调强放疗(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数据和临床随访数据, 其中来自犹太综合医院(HGJ)和Sherbrooke大学医疗中心(CHUS)治疗机构的131个病例作为训练集, 来自Montréal大学医疗中心(CHUM)机构的65个病例作为验证集, 来自Maisonneuve-Rosemont医院(HMR)机构的41个病例作为测试集。将训练集131例患者的三维剂量分布和GTV轮廓输入DM-DOSE模型进行训练并用验证集数据进行验证, 然后用独立的测试集数据进行评估。评价内容包括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平衡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一致性指数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在头颈部肿瘤远处转移的预后预测方面, 联合三维剂量分布和GTV轮廓的DM-DOSE模型实现了最优预后预测性能, AUC为0.924, 并且能显著区分远处转移的高、低风险患者(log-rank检验, P<0.001)。结论三维剂量分布对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远处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引出重离子束治疗头颈部浅表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13例头颈部浅表肿瘤患者采用能量为80MeV/u~100MeV/u的碳离子(126+)束进行重离子束放射治疗。总剂量46GyE~70GyE,1次/天,连续12天。应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判断不良反应,应用WHO疗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非恶黑性皮肤癌、乳头状瘤、恶性黑色素瘤有效率(CR+PR)分别为100%(9/9)、50%(1/2)和50%(1/2),13例患者总局部控制率为85%(11/13)。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1、2、3度分别为30.8%(4/13),15.4%(2/13),15.4%(2/13),未观察到4级皮肤不良反应。结论:重离子束放射治疗头颈部浅表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发病率较低,常见于头颈部唾液腺恶性肿瘤中,可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加术后放疗效果尚可,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单纯光子线放疗效果不理想。碳离子具有优于常规光子线的放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性,有利于对肿瘤的控制和正常组织的保护。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开展碳离子治疗的单位不多,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美国以及中国上海,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碳离子单独应用治疗ACC、碳离子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治疗ACC、碳离子治疗复发的ACC、碳离子治疗年幼的ACC患者以及正在研究的碳离子放疗与靶向药物及化疗的联合,此类研究可以证实碳离子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中急性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 RE)的发生发展与临床因素、剂量-体积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接受盆腔局部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根据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统计患者IMRT相关性急性放射性肠炎。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标准计划下患者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体积。分析小肠V20、小肠V30、小肠V40、结肠V40、直肠V40预测急性RE及严重急性RE的可行性。结果 50例宫颈癌患者IMRT主要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毒性,所有不良反应为1~3级,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放疗开始后第2周,腹泻、腹痛、结肠炎、肛门坠胀、便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8%、22%、8%、20%、6%,第4周时发生率为56%、36%、16%、26%、18%,外照射结束时分别为74%、42%、24%、34%及30%。发生SARE的宫颈癌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恩沃利单抗单药治疗中国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为一项开放、多中心、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前瞻性Ⅰ期临床研究, 剂量递增阶段采用改良的"3+3"设计在6个剂量组(0.1~10.0 mg/kg)中进行, 皮下注射每周给药1次。剂量扩展阶段分别在2.5和5.0 mg/kg剂量组进行。结果截至2019年9月2日, 共287例实体瘤患者入组并接受恩沃利单抗治疗。在剂量递增阶段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所有级别和3~4级药物相关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3%(216/287)和20.6%(59/287)。所有级别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69/287), 常见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免疫相关性肝炎和皮疹。3.8%(11/287)的患者发生注射部位反应, 均为1~2级。在216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 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1.6%和43.1%,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49.1周(95%CI:24.0~49.3周)。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 恩沃利单抗的体内暴露量与剂量成正比, 达到血药峰浓度的时间为72~1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图像引导在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运用TomoTherapy系统治疗,计算患者行或不行图像引导情况下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析剂量差异。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前不行图像引导,脊髓最大剂量较行图像引导的情况下升高约1.09%,GTV、PTV D95、D98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分别GTV:1.79%、2.19%,PTV:2.37%、2.15%。行或不行图像引导,GTV、PTV D2、下颌骨剂量、双侧腮腺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时行或不行图像引导,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不必每次放疗前行图像引导。对于脊髓受量接近最大剂量限制阈值,建议每次放疗前进行图像引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寻找预测因素。方法 2007—2011年间在我院治疗的256例未手术、Ⅲ期NSCLC患者。放疗采用受累野IMRT。放疗剂量50~70 Gy (中位值60 Gy),分割剂量2 Gy/次。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疗。采用NCI的CTCAE 3.0标准评估级别。以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作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男215例(84%)、女41例(16%)。诊断时平均年龄59.2岁。43例(16.7%)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出现放射性肺损伤时间距放疗开始时间为20~169 d (中位数64 d)。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肿瘤位置、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可疑相关(P=0.108、0.106、0.030、0.0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平均剂量和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密切相关(P=0.048)。结论 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双肺平均剂量和DVH中低剂量区体积可以初步预测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采用相对生物效应(RBE)剂量48 Gy, 16次和12次分割碳离子束照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淋巴结引流区的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收治的病理确诊为LA-NSCLC的患者72例, 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B组各36例, 分别给予A组48 Gy(RBE)分16次和B组48 Gy(RBE)分12次碳离子束选择野照射淋巴结引流区, 观察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法进行差异检验。结果 A、B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9(8.8~15.7)、14.6(6.3~15.9)个月, 治疗有效分别为16例(44.4%)、9例(25.0%), 疾病控制分别为34例(94.4%)、30例(83.3%)。统计分析显示A、B组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2, P=0.275)。两组患者放疗计划参数比较显示, CTV体积, 患侧肺Dmean、V5 Gy(RBE)、V20 Gy(RBE)、V30 Gy(RBE), 心脏V20 Gy(RBE)...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伴随其显著疗效的是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观察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初步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入组一项"帕博丽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Ⅰb期临床研究(Keynote-151)"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原发部位、既往化疗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及基线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疗效相关信息。不良事件根据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CTCAE)4.03版评价,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标准评估。结果: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达88.9%(48/54),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7/54),无死亡病例;肝毒性是导致中断和终止用药的主要原因;分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所观察各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与疗效相关分析提示白癜风(P=0.001)和甲状腺功能异常(P=0.007)与疗效相关。结论:帕博丽珠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以1~2级为主,耐受性较好;肝毒性对试验药物应用影响最大;白癜风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均可能是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D打印口腔支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影响及减轻放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58例,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A组)28例(放疗中佩戴3D打印口腔支架)、对照组(B组)30例(放疗中佩戴软木塞口腔支架), 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口干燥症和口咽黏膜损伤疼痛的发生情况。此外, 获得A组中21例患者知情同意, 采用自身对照法, 每位患者分别佩戴3D打印口腔支架(C组)和软木塞口腔支架(D组)制作两组放疗计划, 分析两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CI)、适形指数(HI)和危及器官(Dmax、Dmean)受照剂量的差异。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 两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两组间的比较选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RTOM严重程度(P<0.05)、...  相似文献   

19.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包括三维适型技术在内的精确放疗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治愈率,但肿瘤周围的腮腺、脑脊髓、颅神经等正常组织会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因此,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放射性损伤从而使生存质量降低,远期不良反应对放疗后长期生存者的影响尤为显著.减少放射损伤的关键在于控制正常组织的受放射体积和剂量.本文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正常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剂量体积效应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低分割和高剂量适形放疗同步中等剂量单药吉西他滨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低分割、高剂量适形放疗模式,单次剂量为3~4Gy,3次/周,DT:36~58Gy;同步化疗采用单药吉西他滨每周600~750mg/m2,静脉滴入,1次/周,共7周;观察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CR+PR)为34.8%;1年生存率为39.1%;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单因素分析生存期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标志下降程度、放疗剂量和临床疗效及是否维持化疗密切相关P<0.05。有7例患者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其中5例表现为血小板下降,对症治疗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低分割、高剂量适形放疗同步中等剂量单药吉西他滨是不可切除胰腺癌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