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5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554篇
医药卫生   90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变化及Rac1、Cdc42的表达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囊肿组织作为EMs异位内膜组,对应的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EMs在位内膜组,另选择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组。电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定量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蛋白表达情况和Rac1、Cdc4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相对于正常组,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超微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异常改变,以细胞核、细胞器形态结构异常最为明显。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 mRNA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细胞凋亡减少,且组织中存在Rac1、Cdc42大量表达,其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转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分析光强对野菊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揭示适于野菊生长的光照强度,为野菊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分别在100%,80%,60%,40%,20%全自然光强水平下种植野菊,生长旺盛期测定野菊相关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及保护酶系统指标,采取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野菊叶片在80%以上全自然光强下出现不同程度发黄现象,株高和茎粗在60%全自然光强达到最大值,60%以上全自然光强下野菊分枝数显著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与光强负相关,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则随光强下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60%全自然光强下野菊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生理指标均处于最高水平;60%~80%全自然光强下野菊叶绿体结构无明显异常,全自然光强下基质片层破碎,20%~40%全自然光强下叶绿体数量、淀粉粒数量与体积均明显降低;随光强下降,SOD与CAT活性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综上,野菊在20%~100%全自然光强下均能生长,但在60%全自然光强下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FMI)大鼠模型给药治疗,评估加味温胆汤对大鼠心肌能量代谢水平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造模组通过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模,假手术组完成穿刺但并未结扎左前降支,术后饲养72 h,对两组大鼠进行慢性心衰评分并加以比较。将造模组15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中药组经口喂加味温胆汤,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溶液,对照组喂养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空腹抽取3组鼠尾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因子:血清肌钙蛋白(cTnI)、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水平;进行超声检查,测定并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集心肌样本进行HE染色(核染)和Masson染色(纤染),对心肌超微结构完整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中药组、曲美他嗪组大鼠LVEF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但治疗后中药组大鼠LVEF数值高于曲美他嗪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大鼠血清cTnI、PGC-1α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曲美他嗪组<对照组;治疗4周后,3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完整性评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曲美他嗪组<对照组。结论加味温胆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能量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前期课题筛选出的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intermediate Stapylococcus aureus,VISA)及异质性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ycin resistant Stapylococcus aureus,hetero-VISA)进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观察。方法 用KB法、琼脂稀释法和E-test 法、菌谱分析法对分离出的VISA 和h-VISA 进行确认,并用透射电镜法对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检测到的VISA 和h-VISA 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菌株较标准菌株细胞壁增厚,细胞表面粗糙。结论 VISA 和h-VISA 等万古霉素敏感性减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很可能是由于细菌细胞壁增厚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心肌线粒体为切入,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GAPDH、CS、CCO的酶活性及心肌组织ATP含量的影响,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慢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标本配穴组在造模结束后取“内关”“足三里”“关元”电针干预10 min,疏密波,2~100 Hz,1 mA,连续21天。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柠檬酸合成酶(CS)、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酶活性及心肌组织ATP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结构破坏明显,大部分线粒体出现变形空泡化;而与模型组比较,标本配穴组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心肌组织ATP含量、GAPDH、CS、CC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标本配穴组4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且心肌组织ATP含量与GAPDH、CS、CCO活性成线性相关。结论:在慢性心肌缺血状态下,标本配穴电针可提升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增加有氧呼吸产能效率,改善心脏能量代谢,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的结构破坏,对心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红梅  柏亚萍 《新中医》2017,49(2):19-22
目的:观察分析滚针疗法结合左旋维生素C对于小鼠老化皮肤超微结构影响,探讨滚针疗法结合外用药治疗皮肤老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昆明种雌性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滚针治疗组、滚针加维C治疗组、维C治疗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颈背部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短波紫外线灯、金属钨灯照射背部皮肤,建立亚急性皮肤老化模型。观察分析老化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以及皮肤总羟脯氨酸含量等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的SOD含量和总羟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滚针治疗组、维C治疗组、滚针加维C组的SOD和总羟脯氨酸水平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滚针治疗组、维C治疗组、滚针加维C组的SOD含量和总羟脯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滚针加维C组的SOD含量和总羟脯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滚针治疗组和维C治疗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滚针治疗组和维C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疗法结合外用抗氧化药物能够改善小鼠老化皮肤超微结构,升高SOD和总羟脯氨酸水平,降低MDA水平,为滚针疗法联合外用药物防治皮肤老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和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补肾方左归丸和右归丸的作用,探索补肾方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自然衰老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老年组、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每组15只;另设青年组15只,共4组。青年组大鼠常规喂养至5月龄,老年组大鼠常规喂养至24月龄,普通饮食、饮水;从20月龄开始,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大鼠均按6.75 g/(kg·d)生药量食用饲料,连续给药4个月,每周停药2天。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大鼠血清CORT的含量显著升高,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线粒体参数体密度(Vv)、比表面(δ)、比膜面(δm)和神经细胞突触小泡Vv及突触内线粒体Vv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左归丸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显著降低,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线粒体Vv、δ、δm和海马神经细胞突触小泡Vv及突触内线粒体Vv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衰老大鼠血清CORT含量增高,海马神经细胞出现能量代谢的结构改变,补肾方左归丸和右归丸均可通过降低自然衰老大鼠血清CORT含量、改善其海马神经细胞能量代谢的结构变化而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分离的5株细菌的ECV作了电镜观察,证实4株菌都能形成ECV,但在量上有差异。以PgW50最为典型,菌体及其ECV的结构层次清晰可见;PeECV的荚膜层较薄且直径相对小而均一;Pm和Pi的ECV大小不均一,标本中破裂现象和不规碎片出现较早。  相似文献   
10.
情绪应激对大鼠咬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情绪应激对大鼠咬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情绪应激组Ⅰ(3周应激组),情绪应激组Ⅱ(5周应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大鼠同处交流箱内,3组大鼠同条件饲养,分别于3、5周处死大鼠,电镜观察咬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周情绪应激组大鼠咬肌线粒体出现水肿,基质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肌纤维微血管内出现充血性改变;5周情绪应激组大鼠咬肌线粒体则出现严重空泡性变,肌纤维微血管出现更为严重的充血性改变。结论:情绪应激可导致咬肌纤维问微血管充血性改变和线粒体损伤,并且这种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这种影响可能是咀嚼肌紊乱(masticatorymusclesdysfunction。MMD)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