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12例腰骶部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腰髂固定手术,术前存在骶神经损伤症状者同时行骶管减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双下肢长度,摄X线片及重建CT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残余疼痛进行评估,按照Majeed骨盆功能调查表对患者术后骨盆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行走能力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评分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M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在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3例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清创、VSD引流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愈合;3例术前有骶神经损伤表现,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予以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手术3个月后逐渐好转。结论 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是一种坚强的三维固定系统,能够重建腰骶段稳定性,是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初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变化及Rac1、Cdc42的表达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囊肿组织作为EMs异位内膜组,对应的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EMs在位内膜组,另选择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组。电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定量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蛋白表达情况和Rac1、Cdc4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相对于正常组,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超微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异常改变,以细胞核、细胞器形态结构异常最为明显。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 mRNA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细胞凋亡减少,且组织中存在Rac1、Cdc42大量表达,其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转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 糖尿病足(DF)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目前,缺乏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指标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的研究。因此,筛选出一个精确地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趾臂指数(TBI)对DF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2月-2016年9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无心脑血管疾病的DF患者197例。根据TBI,分为N-TBI组(TBI≥0.7,n=107)、L-TBI组(0.5≤TBI<0.7,n=41)、EL-TBI组(TBI<0.5,n=4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BMI)、糖尿病(DM)病程、既往史(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血脂指标、药物应用情况,随访36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TBI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9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5±7.9)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7%(27/197),死亡率为5.1%(10/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0.7〔OR(95%CI)=11.034(3.486,34.922)〕是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BI组、L-TBI组、EL-TBI组生存时间分别为35.24、32.81、30.56个月,三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事件的风险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因素后,与N-TBI组比较,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4.749(1.199,18.804),E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10.495(3.210,34.313)。结论 TBI可作为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且随着TBI的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苹果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相关营养与卫生指标的变化,以指导居民合理贮藏苹果。方法:将苹果称重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存放在冰箱(冷藏,4℃)和室温(平均18℃,12℃~22.5℃)贮藏60 d,分别于存放第0天、3天、7天、15天、30天、45天、60天观察苹果的外观,测定其失重率、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度、维生素C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比较两种贮藏温度下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室温贮藏的苹果相比,相同时间内冷藏贮藏的苹果失重率明显较低,第15天后的维生素C含量、第45天的可滴定酸度明显较高,第15天后的亚硝盐含量明显较低,但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室温下贮藏的苹果第7~15天开始就出现感官、营养与卫生质量的明显改变,而冷藏贮藏的苹果在第30天才出现类似的变化。结论:冷藏贮藏能减缓苹果营养物质的减少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室温贮藏苹果的适宜时间为15 d内,冷藏贮藏苹果的适宜时间为30 d内。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一般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明确、发病机制清楚、没有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单纯性疾病等为设置限价病种的原则[1].由于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分布往往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给分析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马莉  肖黎 《现代保健》2010,(22):17-18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成模后第1、3、6个月时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量.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在糖尿病各组均明显增强(P〈0.05) (2)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1个月、3个月时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未见明显下降,第6个月时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增强,推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俞晓红  袁飞  高婷  肖黎 《中国校医》2012,26(2):92-93
<正>儿童时期是健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健康教育,使儿童及时获得卫生知识,将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近年来学生肥胖率有增加的现象。为了控制学生肥胖发生率,探索利用学校健康教育干预方法预防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在更大范围的学校人群中进行预防和控  相似文献   
9.
了解南京市高校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为促进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某高校88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食品安全防范知识、食品购买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并检验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协调性.结果 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经常在外购买食品(57.1%)或用餐(92.0%);男生在摊点购买食品、小餐馆用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认为油炸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购买油条(17.7%)、薯片(29.1%)和方便面(42.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用餐考虑安全的比例(70.0%)高于女生(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食品久存不安全的学生中,一次性大量购买食品的比例也较高(60.9%),且57.1%的学生放置食品3d以上.结论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会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姜婧  曹鑫  冯晶  钱冰冰  肖黎 《中国校医》2008,22(4):425-427
目的了解青少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初步评价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下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P<0.05)。但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持正确态度的比例无明显提高(71%、76%,P>0.05)。结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但在态度、行为的改变上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