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0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炎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近年研究发现阴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的细胞因子及局部免疫系统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正常女性的阴道微生态环境由多种微生物构成,其中乳杆菌对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位居第一,其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感染HPV者均患宫颈癌,其病因为多因素综合作用。因乳杆菌变化导致的阴道疾病与HPV感染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宫颈疾病的发生、进展,系统有效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检测对及时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非常重要。阴道微生物菌群与宫颈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综述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变化及与阴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4例妊娠早期孕产妇临床资料。记录其非妊娠期及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变化情况,包括酸碱度(pH)、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乳杆菌阳性率、阴道微生态正常率,并比较妊娠早期阴道炎症发生情况及其阴道微环境。结果孕产妇非妊娠期pH、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乳杆菌阳性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则低于妊娠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妊娠早期阴道炎症组pH、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无阴道炎症组,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及乳杆菌阳性率则低于无阴道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出现一系列变化,造成阴道炎症发生率升高,对此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动态观察一株女性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方法:使用体外盖玻片生物膜培养法,培养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的生物膜,在培养2、4、8、12、16、20、24、48、72、96、120 h后取出盖玻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A(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onjugatedconcanavalin A,FITC-conA)和碘化丙啶( andpropidium,PI)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卷曲乳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与特点. 结果:获得生物膜形成过程不同时间点的CLSM图像,观察到卷曲乳杆菌在4 h即开始有散在的细菌黏附于盖玻片上,为可逆吸附期;8~20 h细菌黏附量逐渐增加,进入不可逆吸附期,20 h细菌聚集成团,生物膜初步形成;24~48 h形成大片的生物膜菌落,细菌镶嵌在大量多糖基质中,结构紧密,形态稳定,生物膜成熟;72 h后生物膜菌落开始解聚. 培养20 h乳杆菌生物膜密度为42. 7 × 10 -3 ± 6. 83 × 10 -3 ,24 h上升为102.5 ×10 -3 ±23.14 ×10 -3,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培养24 h乳杆菌生物膜形成. 结论:该株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在体外可形成生物膜,24 h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72 h生物膜开始解聚再定植.  相似文献   
5.
Uterine leiomy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pelvic tumors in women. These neoplasms are usually found in the uteru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other locations, such as the vagina, is unusual.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42-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a 2-year history of a tumor in the left vulvovaginal area with no other symptomatology. On examination, a tumor of approximately 4 cm could be palpated inside the left labia majora. The tumor extended to the ischiorectal fossa with an impression in the rectum but without infiltration. Pelv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a solid-cystic vulvar and/or vaginal tumor of likely neoplastic origin which did not involve the pelvic diaphragm and which reached the perineal area. Tumoral enucleation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vaginal route, with no complications. Pathological study confirmed a benign leiomyoma. A review of the topic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5年6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外阴阴道恶黑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病例中,外阴恶黑12例(75.00%),阴道恶黑4例(25.00%)。手术率81.00%,手术方式以外阴广泛切除术和局部扩大切除术为主,8例患者应用了辅助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放疗、化疗)。随访时间1~98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87.50%,随访期内因复发或转移死亡9例,死亡率56.70%。外阴恶黑患者平均生存期37.10个月,3年生存率(除外失访和生存不足3年患者)为55.50%,仅3例患者现无瘤生存;阴道恶黑患者中1例生存期为17个月,2例现带瘤平均生存34.00个月,1例失访。结论原发性外阴阴道恶黑恶性程度高,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辅以免疫、放化疗,早期诊断、合理分期、早期治疗、定期随诊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金芳  宋先锋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3):279-280,282
目的:观察妇女阴道炎致病菌感染情况,探讨发病率,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女性患者385例阴道分泌物及支原体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真菌性阴道炎88例占22.9%,细菌性阴道病124例占32.2%,滴虫性阴道炎40例占10.39%,淋球菌阴道炎3例占0.78%,支原体阴道炎23例,占54.76%。结论:妇女阴道炎主要以细菌性和真菌性感染为主,涂片革兰氏染色法查找线索细胞优于生理盐水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内环境的变化与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50例女性,进行HPV DNA检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阴道分泌物悬滴法、Gram染色法、快速BV检测试剂盒法,测阴阴道炎和检道内环境的指标(阴道清洁度、阴道pH值、阴道菌群组成)。结果 250例女性中HR-HPV阳性124例、阴性12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H值、菌群变化及细菌性阴道病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83、1.547、2.409,P均<0.05);清洁度、滴虫性阴道炎及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均不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H值、菌群变化及细菌性阴道病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清洁度、滴虫性阴道炎及假丝酵母菌阴道炎不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群链球菌(GBS)定植情况、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妊娠结局。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孕妇,于孕35~37周采用标准方法采集阴道及直肠拭子进行GBS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阳性组按照产程中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分为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共13 000名孕妇入组,GBS总体定植率为3.65%(475/13 000)。GBS在阴道中定植率为2.33%(303/13 000),在直肠中定植率为1.75%(227/13 000)。通过对直肠标本的采集检测,GBS阳性检出率增加了56.77%(172/303)。GBS每月的定植率有明显波动,3月份和10月份最高(均 P < 0.05)。475份GBS阳性标本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7.26%和93.47%,而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11%、48.00%、52.21%和88.63%。GBS阳性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发生率较GBS阴性组明显增高(均 P < 0.01)。产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GBS阳性孕妇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住率明显低于未使用抗菌药物的孕妇( P < 0.05或 P < 0.01)。 结论妊娠晚期孕妇GBS定植率较低,无明显的季节性,通过补充直肠检测能提高GBS检出率。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青霉素是目前预防和治疗GBS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GBS感染会明显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产程中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母婴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子宫阴道缺如(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MRKH)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基因有关,并有家族遗传性及聚集性.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人工阴道成形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者均尝试着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价各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综述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