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7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工业技术   73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间损益对企业重组中的资产、股权定价有重要影响,相关理论见仁见智,实践做法多种多样,现有法律规则也不统一,亟需改进。因关联关系影响企业重组交易定价和期间损益归属,故应立足于保护公司及其债权人合法利益,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包括关联交易事项应当通过董事会以上的决策程序,有关联关系的股东、董事应当回避表决,董事会由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由出席会议的无关联关系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有限公司股东会由无关联关系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在非关联交易中,应由当事人自主约定期间损益归属;无明确约定的,期间损益应当归属转让方。  相似文献   
2.
从豆瓣酱中筛选的一株能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J01,将其nir基因克隆至相应的表达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菌pET-28a(+)-nir-BL21。为提高基因工程菌pET-28a(+)-nir-BL21的产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水平,对重组菌pET-28a(+)-nir-BL21的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获得最佳培养基为:以液体LB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再添加葡萄糖3.72 g·L-1、甘油2.63 g·L-1和细菌学蛋白胨8.70 g·L-1,活菌数预测值为3.14×108 CFU·mL-1,通过验证得3.02×108 CFU·mL-1,与预测值接近。本实验构建的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菌株,将为日后降解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尾静脉注射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CAD)重组腺病毒能否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方法 实验分为6组:Wistar+NS组、Wistar+GFP组、Wistar+Ad-SCAD组、SHR+NS组、SHR+GFP组和SHR+Ad-SCAD组。腺病毒包装的SCAD和GFP纯化后,以尾静脉方式注射给药8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情况;采用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的血压变化;主动脉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DHE染色、TUNEL染色、EVG染色,观察血管重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观察游离脂肪酸、一氧化氮(NO)和ATP含量变化。结果 (1)尾静脉注射SCAD重组腺病毒,大鼠主动脉中SCAD蛋白出现过表达,mRNA水平增高,SCAD酶活性增加;(2)在病理状态下,增加主动脉中SCAD表达,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改善血管管腔大小,减少胶原沉积,减少血管活性氧(ROS)的生成和细胞凋亡;(3)在病理状态下,SCAD的表达增加可减少血清和主动脉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组织中的ATP水平,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增加主动脉NO的生成。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SCAD的表达增加能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可能与其减少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NO水平、减少活性氧生成、消除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工艺知识的重用性,提高工艺规划的柔性和动态适应性,提出基于时间向量和矩阵的多工序加工系统工艺路线重组建模与优化方法。通过分析多工序的共同作用因素及工序间复杂的耦合关系,构建了基于简单插入操作的惩罚时间矩阵、换刀时间向量、定位时间向量、装夹时间向量、旋转时间向量和加工时间矩阵。在此基础上,以非切削加工时间和空闲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多工序加工系统工艺路线重组模型,设计了工艺路线整数线性优化重组算法。通过汽车发动机缸盖加工工艺优化重组,验证了该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基于自组装肽ELK16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自聚集的特性,本研究将Aglycin通过一个内含肽Mxe GyrA与自组装肽连接,构建能在体外自剪切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0a-Aglycin-Mxe-PT-ELK16。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进行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得到目的蛋白聚集体,随后对聚集体进行DTT切割条件的优化,经过进一步纯化最终可得到纯度为98.15%、产量为5.53mg/g菌体湿重的Aglycin肽。采用基因工程手段重组表达Aglycin的产量比目前化学提取方法提高了近100倍。此外,经体外实验证明,Aglycin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36.48μmol/L)比阿卡波糖(991.33μmol/L)低,说明Aglycin比阿卡波糖有更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这进一步证明Aglycin有开发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对提供安全的食物和预防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传统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耗时耗力,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尤为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简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着重介绍近年来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核酸检测技术,包括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PCR,m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聚合酶螺旋反应(polymerase spiral reaction,PSR)、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对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旨在为开发出简单、快速、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袁金桥 《现代矿业》2018,34(11):13-15
为解决南山矿下属集体企业面临的人员老化严重、生产装备落后、职工就业压力大等发展难题,探索了以资产整合、业务整合、人员整合和管理整合四位一体的资源整合重组新模式,扭转了企业经营困局,维护了矿区和谐稳定,促进了企业转型发展,对同类矿山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高效表达腈水合酶的基因工程菌CtNHase,探究其对腈类物质的全细胞催化作用,并考察pH、温度对全细胞催化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来源Comamonas testosteroni 5-MGAM-4D的腈水合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以pET-24a为载体,构建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进行SDS-PAGE蛋白表达验证,并通过色谱检测分析对底物丙烯腈和己二腈的转化情况。结果:在pH=7.4,30 ℃条件下,基因重组菌CtNHase催化活性最高,可通过全细胞催化在5 min内完全转化50 mmol/L己二腈生成己二酰二胺,在5 h内完全转化500 mmol/L丙烯腈生成丙烯酰胺。结论:基因重组菌CtNHase可高效催化丙烯腈和己二腈生成丙烯酰胺和己二酰二胺,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0):20-22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输注重组人凝血因子rFVII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输注组(C组,30例)、单次给药组(S组,30例)和对照组(N组,30例)。三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按1∶1∶1输注浓缩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C组输注rFVII,首次剂量90μg/kg,随后按30μg/(kg·h)持续静脉输注,S组输注rFVII 90μg/kg,2 h再按同剂量给予1次。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后24、48 h快速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和输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48 h快速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C组、S组ACT值、K值均低于N组;C、S组α值、MA值高于N组;C组、S组输注的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量均少于N组(P<0.05),C组与S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改善情况好于S组。结论:持续输注rFVIIa在控制创伤性凝血病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优于单次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