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7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9,(10):2308-2311
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马来酸疏水长链单体制备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烷基疏水单体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及单体浓度、含量、摩尔比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性高分子乳化剂的测试中,以油水体积比7∶3,加量为0.08%时,乳化降粘效果超过98%,在常规33 000~45 000 mg/L矿化度下,对降粘效果影响较小;矿化度超过100 180 mg/L时,乳化效果明显受到矿物离子的抑制。在180℃和24 h处理后高分子乳化剂降粘率下降约3%,维持在95%以上,分子结构在高温下保持较好,依旧具有很好的乳化稠油能力。  相似文献   
2.
MA/SAS/AMPS共聚物耐高温钻井液降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耐240℃高温的水基钻井液降粘剂马来酸酐/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MA/SAS/AMPS)三元共聚物。优选反应条件为:水溶液聚合,n(MA)∶n(SAS)∶n(AMPS)=5∶4∶4,引发剂w(过硫酸铵)=3.0%,w(单体)=45%,共聚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h,得到MA/SAS/AMPS共聚物。室内实验证明,加入0.5%该共聚物使淡水基浆在常温下表观粘度由45mPa·s降至30mPa·s,降粘率为80.2%,加入0.5%使淡水基浆在240℃老化16h后的表观粘度由50mPa·s降至34mPa·s,降粘率为65%。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二醇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酸酐醇解法合成了马来酸酯。然后利用自制的马来酸酯与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了一种油溶性三元聚合物降黏剂,并用红外光谱法表征聚合物的组成特性。通过对其降黏效果的评价,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n(醋酸乙烯酯)∶n(丙烯酰胺)∶n(马来酸酯)=6∶2∶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9%,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 h;当温度为50℃,降黏剂加量为600 mg/L时,稠油的黏度由3 790 mPa·s降到1 110 mPa·s,表现出了良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降黏剂(DMSS)。考察了降黏剂合成条件对降黏率的影响,以及DMSS结构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D_(18)MS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马来酸双十八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4∶1∶3,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5 h,引发剂加入量1.0%(w);在D_(18)MSS加入量为0.8%(w)的条件下处理塔河稠油,降黏率可达55.8%;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过高会导致降黏效果降低;在C_(12)~C_(18)的双酯聚合物中,长链具有一定的优势,以马来酸双十八酯合成的D_(18)MSS降黏效果最佳;在50℃下,用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为表面活性剂,与D_(18)MSS进行复配处理塔河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67.8%。  相似文献   
5.
华渠成  段庆华 《化工进展》2022,41(Z1):331-339
极压抗磨剂是一类重要的润滑油添加剂,是齿轮油不可缺少的主剂。相比传统极压抗磨剂,离子液体结构的可设计性、分子中含有的活性元素、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较高的热分解温度,使其在摩擦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基础油的极性会对离子液体的溶解性能有所影响,基于此,本文归纳了离子液体分子构型对其在不同极性基础油中溶解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离子液体在不同极性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及作用机理,总结了离子液体与其他添加剂复配的效果。文中指出,大多离子液体在极性油中有较好的溶解度,在非极性油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对其溶解性都有影响;在极性油中与非极性油中,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的离子液体都含有活性元素;离子液体与其他添加剂的复配会对其性能有所影响。最后,结合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针对离子液体极压抗磨剂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11):3069-3073
介绍了稠油高黏的原因及性质特点;阐明了表面活性剂主要依靠乳化作用以及乳化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类型乳液降黏;叙述了油溶性降黏剂与胶质、沥青质之间以强氢键、溶剂化层和溶解剥离方式进行降黏;综述了催化改质降黏中断键、加氢、以及轻烃溶剂作用降黏。并对降黏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稠油降黏剂技术的发展,各降黏剂机理的逐步完善,降黏剂在稠油油田领域的应用定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7):1367-1371
综述了稠油开采及运输过程中所运用的化学降粘剂,主要包括水溶性降粘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降粘剂两大类。讲述了加碱降粘的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水溶性降粘剂中表面活性剂的降粘机理和应用,介绍了抗温性抗盐性较好的几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其包括非离子-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性两亲聚合物、Gemini表面活性剂;油溶性降粘剂在稠油分子中溶解、分散、渗透等机理,以及近些年油溶性聚合物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降粘剂发展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2014,(3):14-14
<正>在上世纪70年代,聚醚主要用作添加剂。到了80年代聚醚第一次作为主要基础油在齿轮油和冷却液产品中开始使用,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其优越性。此后从90年代至今,聚醚已经在液压油、压缩机油、气轮机油等产品中作为基础油广泛使用。聚醚同样用于润滑脂中,但往往被用于高端产品,如用于润滑盘式制动器。但有许多因素限制了聚醚的普遍应用。其缺点包括吸湿性问题(导致腐蚀)、与弹性体的相容性问题,然而最大问题还是与矿物油产品不混溶,这些原因使聚醚只能使用在特定场合。为了寻找一种能克服这些  相似文献   
9.
我区属濮城油区,管辖着W51块、P85-92块及W213块,共有稠油井22口,主分布在W51区块,以往的日常维护措施主是投加降粘剂和破乳剂,投加的方式是周期集中投加,造成加药浓度严重不均衡,降粘效果不明显,自5月份厂引进安装点滴加药装置后,加药浓度可按照设定浓度投加,通过几个月的观察发现油井电流、耗电量及负荷均有一定幅度的降低,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上稠油油井乳化堵塞问题,室内分析了胶质、沥青质含量对原油油包水乳状液的影响,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防乳破乳体系对稠油的防乳、破乳性能和油溶性降黏体系的溶沥青质能力、降黏性能;通过动态驱油实验,考察了两种药剂的解堵降压效果和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是稠油形成油包水乳状液的天然乳化剂,且含量越多,乳液越稳定。浓度为0.5%防乳破乳体系的防乳率为83%,破乳率为89%,具有良好的防止和解除乳化堵塞的能力;浓度为5%的油溶性降黏体系的降黏率为90%,溶沥青质速率为3.20 mg/(m L·min),可快速溶解稠油中的沥青质,降低原油黏度。动态驱油实验表明,油溶性降黏体系与防乳破乳体系可降低注入压差0.8 MPa,约为原压差的30%,驱油效果表明,两种体系的加入可使其驱油效率提升5%。化学体系可有效解除稠油乳化堵塞的问题,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洗油效率,加快采收速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