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8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549篇
工业技术   1072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寒区河道凌汛灾害河势“弯道效应”的量化评估十分重要。基于分形理论提出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多维度河势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机制,并探讨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演变分形特征及其与凌汛灾害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均具有多尺度自相似分形特征,且具有多年记忆周期的长程相关性;冰坝(严重性冰塞)发生频次与河道主槽弯曲分形维数呈正相关指数型函数关系,与河相系数、深泓点高程和河段平均底坡分形维数负相关,与水深-面积分形维数正相关,总体表明冰坝灾害更易发生于主槽偏移摆动大、蜿蜒曲折、河湾发育程度高的宽浅型弯曲河道,研究成果可为凌汛期冰塞冰坝灾害易发河段诊断及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Although rainfall input uncertainties are widely identified as being a key factor in hydrological models, the rainfall uncertainty is typically not included in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model output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complex distributed models such as SWAT and in maritime climate zon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uncertainty of semi-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s by including, in addition to a list of model parameters, additional unknown factors in the calibration algorithm to account for the rainfall uncertainty (using multiplication factors for each separately identified rainfall event) and for the heteroscedastic nature of the errors of the stream flow. We used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 algorithm (DREAM(zs)) to infer the parameter posterior distributions and the output uncertainties of a SWAT model of the River Senne (Belgium). Explicitly considering heteroscedasticity and rainfall uncertainty leads to more realistic parameter values,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and prediction uncertainty intervals.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效果,2017~2018年期间采用体外荧光、剪鳍、"T"型标三种标志方法对目标鱼类进行标志放流,通过集中捕捞方式进行回捕调查,集中捕捞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8月,捕捞水域为董菁-马马崖-光照-善泥坡库区。结果表明,白甲鱼回捕率较高,为0.82%,其他鱼类均在0.5%左右,其中主要为低龄鱼类,高龄鱼类较少;董菁打邦河及各库尾水域物种丰富度较高,善泥坡高家渡码头和马马崖库区试验库尾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建议在以后的增殖放流活动中,加大每年的监测频次。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华北电网还是晋、蒙电网都存在着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更好地利用黄河托龙段的水能资源,改善下游河道的水流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建设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已经提到日程上来。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对万家寨电站进行反调节、兼有滞洪削峰等综合利用。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泥沙淤积情况、动能经济指标和反调节等要求,综合考虑,选定正常蓄水位898m,装机容量420MW。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调整能源结构,优先开发水电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部署。  相似文献   
6.
河流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流水电开发在缓解水资源和电能短缺问题的同时,对库区及其下游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1)工程施工恶化周边生态环境;(2)水库蓄水导致库区生态变迁;(3)引水式电站改变坝下缺水段生境特征;(4)河流水沙变化破坏下游河道及河口区的水-盐、水-沙平衡.针对水电开发所带来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几条应对措施,以弱化其负面影响.这些措施包括:(1)进行流域开发规划,重视水电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优化工程设计,预防或减少水土流失;(3)加强工程环境监理,明确环境管理职责;(4)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的生态化;(5)优化水库运行管理,减轻生态冲击.  相似文献   
7.
在凉水河下游取河床底泥及河床下部土样,分析其NH3-N、磷和有机物的变化,发现底泥对NH3-N和磷的去除发挥了很大作用,分别是下部土壤吸附量的10倍和1倍多;土中5种氯代烃均有检出,是河水长期渗漏积累的结果。凉水河流域内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凉水河对地下水存在污染,污染组分主要是CODCr,NH3-N也有一定污染,其他无机污染组分如NO3-N,Cr6+,TP和Pb2+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氯代烃对地下水也有一定影响。据推测,凉水河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大概在河两侧80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The planimetric shifts in channel location of large alluvial rivers are a critical component in the creation of divers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in riverine habitats. Engineered management schemes must also compensate for this type of channel change to protect resources and maintain navigation channels. The stability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channel was assess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channel position produced and archiv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Channel location was recorded for the years 1765, 1820, 1881, 1915, 1930, 1937, 1960 and 1970. Channel stability was measured by two introduced metrics on a cell‐by‐cell basis: (1)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Euclidean distance to a channel cell for the entire period of record, and (2) the rate of Euclidean distance change between years in the period of record. At a coarse spatial scale, channel instability increased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The variability of channel stability also increased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Analysis of this variability identified alternating areas of high and low stability occurring with greater frequency as distance downstream increased. These findings are validated by past studies of channel stability along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As a result, the proposed metrics provide a consistent, quantitative,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means of identifying areas of channel instability at several spatial scale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网河近20年河床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前珠江三角洲网河河床演变特征,并采用80年代和90年代末的河道地形图,通过对比珠江三角洲各主要河道的深泓线、平均河底高程以及河道容积、河床断面宽深比的变化,分析珠江三角洲80年代后的河床演变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河床演变规律——20世纪80年代前以淤积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末转变为以冲刷为主。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河道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黄河口河道在纵剖面、横断面、河型等方面的演变过程,总结归纳出黄河口河道的演变规律。指出:黄河口泥沙在潮汐涨落等因素影响下,河口河道纵剖面逐渐形成台阶状,与此同时,河口滩地横比降逐渐发展为倒比降;河口河道中段由顺直型河道逐渐转为弯曲型河道,而下段仍为相对顺直、游荡型河道。当河口河道中段比降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此河段开始漫滩、卡冰、出汊。河口台阶的形成揭示了黄河口流路由单股河道逐渐转为出汊的过程,即黄河口流路由“青壮期”逐渐转为“衰亡期”的过程。延长黄河口流路使用年限的途径是:①尽量减少黄河下游输向黄河口的泥沙量;②采取河口挖沙或人工改汊措施,地点宜选在河口河道的中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