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09篇
  免费   4493篇
  国内免费   2657篇
工业技术   116759篇
  2024年   577篇
  2023年   2634篇
  2022年   2679篇
  2021年   2946篇
  2020年   3331篇
  2019年   3143篇
  2018年   1429篇
  2017年   2218篇
  2016年   2811篇
  2015年   3860篇
  2014年   8118篇
  2013年   6663篇
  2012年   6960篇
  2011年   7171篇
  2010年   6444篇
  2009年   6725篇
  2008年   7003篇
  2007年   5947篇
  2006年   5168篇
  2005年   5125篇
  2004年   4229篇
  2003年   3762篇
  2002年   2924篇
  2001年   2505篇
  2000年   2037篇
  1999年   1509篇
  1998年   1382篇
  1997年   1148篇
  1996年   995篇
  1995年   872篇
  1994年   853篇
  1993年   691篇
  1992年   633篇
  1991年   723篇
  1990年   682篇
  1989年   558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8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文章依据塔里木河下游段现有的2000—2020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对生态输水地下水前后水面线方程进行拟合,并在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对经过了21次生态输水之后的塔里木河下游段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进行估算,以更好支持后续的生态输水.  相似文献   
3.
4.
不同重构土壤材料配比的土壤改良和苜蓿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露天矿区土地生态修复中表土稀缺和土壤贫瘠难题,从充分利用矿区当地常见的原材料出 发,利用风沙土、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优选适宜于该地区的重构土壤配比。 结果表明:利用风沙土、 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重构土壤具有可行性;不同重构土壤配比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 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但不同配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纯风沙土(CK)相比,不同 重构土壤配比下紫花苜蓿生物量、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 19. 05% ~ 624. 76%、17. 99% ~ 131. 80%、 17. 72% ~ 239. 20%和 33. 01% ~ 650. 45%。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基质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存在协 同效应。 综合来看,风沙土与红黏土按 1 ∶2 复配,同时添加 15%煤矸石、5%玉米秸秆及 0. 05%腐植酸,土壤重构效果 最佳。 该研究为矿区土壤重构及降低土地生态修复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GB/T 34341-2017标准,选取多家典型水泥企业进行组织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确定的系统范围内,企业边界(水泥产品制造过程)和能源生产过程是造成水稀缺足迹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对水体造成劣化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将为水泥企业后续改善组织水足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各项治理技术比选,提出了生态封场技术在非正规垃圾堆放场治理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详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9)
社会变化发展的同时,现代化城市进程明显加快,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水利系统。伴随水利项目的优化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水力发电、航运、供水等要求。与此同时,严重危害水体和环境的同时,会导致河流生态大环境受到影响。鉴于此情况,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实施力度,切实关注此类问题是当前我国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水系统管理职能条块分割、规划协调不足、精细程度不够等现象突出."全周期管理"可以从全要素、全过程、全场景等角度,以系统化思维解决城市水系统综合管理,增强城市水系统韧性和弹性.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建立了包含战略面、供给面、需求面、环境面和评估面政策的城市水系统全周期管理整体性框架,并从机构统筹、规划引领、智慧监管等方面提出实施机制建议,为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全要素管控、全流程监督、跨区域协同、分层次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