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21篇
  免费   11174篇
  国内免费   10010篇
工业技术   215505篇
  2024年   858篇
  2023年   3932篇
  2022年   4116篇
  2021年   4919篇
  2020年   4910篇
  2019年   6313篇
  2018年   3151篇
  2017年   4937篇
  2016年   6041篇
  2015年   7649篇
  2014年   14232篇
  2013年   11652篇
  2012年   13501篇
  2011年   14825篇
  2010年   12380篇
  2009年   13883篇
  2008年   14693篇
  2007年   12358篇
  2006年   10557篇
  2005年   10333篇
  2004年   8669篇
  2003年   6705篇
  2002年   5269篇
  2001年   4217篇
  2000年   3233篇
  1999年   2402篇
  1998年   1708篇
  1997年   1345篇
  1996年   1228篇
  1995年   1026篇
  1994年   819篇
  1993年   758篇
  1992年   803篇
  1991年   603篇
  1990年   479篇
  1989年   544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优点。近年来随着仪器灵敏度的提高,LC-MS/MS在常规临床检验中显示出极大的潜力,并在疾病早期预防和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LC-MS/MS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维生素D检测、内分泌激素检测、肽类和蛋白质定量分析等临床检验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未来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4.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OBE教育理念,本文对电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整个过程将专业课程体系契合学业规划以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参与理论、实践教学和平台搭建,在夯实其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教学资源;在创新考核中采用“螺旋递进式”的师生互动模式,全程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多年实践探索表明学生在课程实践、学科竞赛、论文发表和申报专利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6.
任朝晖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0):34-35,41
基于冲击破碎技术对截割滚筒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其设计为振动形式.利用MATLAB软件对截割滚筒中关键的偏心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COMSOL软件对行星齿轮结构固有频率进行分析,发现工作频率远小于固有频率,不会发生共振问题.将设计的新型截割滚筒应用到煤矿工程实践中,采煤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8.
抱杆系统是悬浮式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施工安全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但由于其受力复杂且难以实时感知,造成铁塔组立施工难度过大甚至产生事故。为此,结合当前发展的无线物联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悬浮抱杆组塔无线监测系统。通过对悬浮式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工艺的分析,获取了抱杆系统的安全薄弱点,从而明确了系统功能原理与模块组成。针对抱杆及其拉线系统的受力、倾角、风速、高度、距离等数据特点,选择相应传感器进行实时数据监测与采集;并针对监测点分布广、层级多的特点,采用LoRa树型组网模式,形成以上位机为网络总节点的一主多从无线传输方式。系统采用阵列巡检应答通信模式,各信道通过时分进行有序利用,数据延迟控制在ms级以内,并通过临限预警功能将各危险点数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雁崖薄煤层矿井采用的WG-2×125/571-WD型滚筒采煤机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滚筒装煤机理的计算过程后,利用MATLAB软件对叶片螺旋升角与装煤效率进行了模拟仿真,获得了螺旋升角的最佳值,接着利用PFC颗粒流软件将改进后的滚筒结构与原滚筒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仿真得知:改进后的滚筒结构不仅能有效提高抛煤速度,而且能缩短煤流在叶片上的滑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研究关键酶的特征与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白酒的优质品率。方法:本研究用形态学和生理学、16S rRNA、gyr B基因和antiSMASH分析的方法对酒曲中的一株微生物进行了验证;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羧酸酯酶的3D模型,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了该菌株的羧酸酯酶的机理。结果:该菌株为产羧酸酯酶的革兰氏阴性菌Pb1(MW580690);该菌株呈现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产物曲线为S型,羧酸酯酶活化最优pH范围为5.0~9.0。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e21A为该酶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氨基酸,水解三丁酸甘油酯为丁酸和甘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经过构象变化被转移到催化中心后,进一步被加工;酶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互作用表面有利于配体向下转移,进而从疏水性通道释放产物到的酶表面。结论:产羧酸酯酶的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并为羧酸酯酶水解三丁酸甘油酯类物质的底物识别、转移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